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選擇中草藥等替代療法後,癌症患者的死亡風險更高了

選擇中草藥等替代療法後,癌症患者的死亡風險更高了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偶爾治癒(ID:to-cure-sometimes),原標題:《選擇中草藥等替代療法後,癌症患者的死亡風險更高了,這項研究告訴你為什麼?》作者:曾鼎。虎嗅網獲授權轉載。

繼去年一項研究證實癌症病人選擇替代療法(AM)生存率顯著下降後,今年7月的一項研究發現,那些選擇了補充療法(CM)治療癌症的病人,很可能會拒絕常規的癌症療法(CCT),從而導致了更高的死亡風險。這項研究刊登在頂尖的癌症領域醫學期刊《美國醫學會期刊·腫瘤學》上,研究團隊來自耶魯大學醫學院和耶魯大學癌症中心。

常規療法(CCT),指的是手術、放療、化療和激素治療。而上述的補充療法(CM)和替代療法(AM),通常被統一稱為「補充和替代療法」(CAM)。癌症的補充和替代療法種類繁多,包括了草藥、針灸、太極、氣功、按摩、維生素和礦物質、益生菌、瑜伽、冥想,順勢療法、自然療法,以及特殊的飲食等。傳統中藥(TCM)也在其列。

補充療法和替代療法的主要區別,體現在治療過程當中的使用方式。補充療法是常規療法之外使用的方法,也可作為輔助治療的替代品。替代療法,則徹底取代了常規的癌症治療。過去,關於補充和替代療法的使用及其對癌症病人生存率的影響,科學證據極其匱乏。

學界很少有相關的研究或數據,來評估它們的有效性。而過去一年,由耶魯大學團隊發表的研究,刷新了我們對這一領域的認知。去年那項刊登在《國家癌症研究所雜誌》上的研究顯示,四種常見癌症——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和結直腸癌病人,摒棄常規療法而使用替代療法,5 年生存率變低,死於癌症的可能性提升至 2.5 倍。

與接受常規療法的病人相比,使用替代療法的乳腺癌病人,5年內的死亡風險上升最高,能夠提高到 5.68 倍,而結直腸癌病人的風險次之,提高到 4.57 倍,肺癌病人則是 2.17 倍。接受常規療法的乳腺癌患者,87% 的人存活 5 年以上,而選擇替代療法的患者只有 58%。接受常規療法的結直腸癌患者,79%的人存活5年以上,而選擇替代療法的患者僅有 33%。接受常規療法的肺癌患者,41% 的人存活 5 年以上,而選擇替代療法的患者僅有 20%。對於前列腺癌病人,與常規療法相比,使用替代療法的病人 5 年死亡風險提高到 1.68 倍。

數據並沒有統計學意義上的顯著差別,但研究者認為,這是因為絕大多數前列腺癌病人的存活時間遠超過這項研究的隨訪時間,所以這個結果並沒有出乎他們的預料。此外,一些選擇替代療法的患者能生存下來,可能是因為很多人發現病情惡化後,最終還是接受了常規療法——作者指出,他們的分析中並沒有排除這類病人:他們在別的地方先接受了替代療法,然後又轉到參與病例報告的治療中心接受常規療法。這些都使得「選擇替代療法的患者死亡率高出 2.5 倍」這一數據可能仍被低估。

這項研究發表後,業界有評論指出,如果長期追蹤數據,對比可能更加明顯。癌症病人放棄常規療法,結果顯而易見是危險的。但是,如果病人只是選擇將它們作為補充療法,同時也選擇過常規療法,那麼結果會怎樣呢?

為此,耶魯大學的研究團隊進行了後一項研究。仍是上述 4 種常見癌症的病人,但他們在最開始診斷出癌症時,並沒有耽誤選擇常規的癌症療法。然而,結果顯示,接受過補充療法後,患者死亡風險明顯上升。雖然前列腺癌或肺癌患者是否接受補充療法,其 5 年生存率無明顯統計學差異,但乳腺癌和結直腸癌患者的死亡風險明顯區別很大。

這些病人在接受補充療法的同時,也都接受了常規療法,那麼,導致他們死亡風險上升的問題出在哪裡?研究者在治療過程中找到了答案。補充療法本身並沒有提高癌症患者的死亡風險,但是,他們後來都延遲或拒絕了常規癌症療法。在使用補充療法的癌症患者中,有 7.0% 的患者拒絕手術(對照組為 0.1%),34.1% 的患者拒絕化療(對照組為 3.2%),53.0% 的患者拒絕放療(對照組為 2.3%),33.7% 的患者拒絕激素療法(對照組為 2.8%)。

研究者分析稱,如果患者能夠進一步接受常規療法,則無論是否使用替代療法,癌症患者的生存率都沒有顯著差異。與 2017 年 8 月發表的研究一樣,這項新研究在 2018 年 7 月揭曉後,引來科學界和媒體的廣泛關注。這兩項研究結論對美國醫生和患者的參考價值重大。雖然研究並沒有對補充和替代療法細分,但從整體上,它揭示了補充和替代療法可能帶來的後果。

研究者尋找到了紮實的科學證據。他們從美國國家癌症資料庫(NCDB)獲得患者數據,在從 2004 年到 2013 年有記錄的 190 多萬名癌症病人中,分別篩選了數百名使用替代療法和補充療法的癌症病人,與上千名相匹配的同類型癌症患者進行對照研究。研究者之一 Skyler Johnson 是耶魯醫學院放射腫瘤科的總住院醫生。他在接受《新科學家》雜誌採訪時說,他的患者就有很多人選擇了補充和替代療法。「它們可能是草藥、植物性治療藥物、順勢療法、特殊飲食或者能量水晶。尤其是能量水晶,基本上就是石頭,但人們相信它們有治癒癌症的魔力。」

Skyler Johnson 說,現在他們發現的這些證據表明,使用這些療法治療癌症,患者的生存期變得更差。他希望這項研究能提醒醫患間加強溝通,更嚴格地審視替代療法。另一作者 Cary Gross 醫生也呼籲,針對使用替代療法治療癌症,需要有更深入的研究。

很多患者選擇替代療法時,其實是「在黑暗中選擇」,公眾需要搞清楚哪些治療方案更有效。研究者建議,對於那些有治癒可能的癌症患者,醫生需儘力推薦已經被證實有效的療法,患者不應該將補充和替代療法當作癌症的主要治療方案。有統計說,大約 2/3 的癌症患者相信,補充療法會延長生命,甚至有 1/3 的人指望其能夠治癒疾病,但目前,仍缺乏足夠的證據證明補充療法能夠改善患者的生存狀況。

癌症是全球性的醫療難題,患者們願意嘗試各種醫療手段。手術、放療、化療和激素治療等常規療法挽救和延續了無數病人的性命,但有時仍束手無策,甚至導致病人生前的生命質量明顯下降。伴隨著放化療等常規療法的是,疼痛、脫髮、嘔吐等副作用的殘酷印象。令病人和家屬難以接受的是,在病魔面前,一些患者經歷了常規療法的長期煎熬,最終可能仍無法避免死亡。

對於美國人來說,這同樣是草藥、飲食等補充和替代療法盛行的背景。正因如此,才會有像喬布斯那樣在面對癌症時,選擇嘗試包括素食、針灸、草藥治療、果汁排毒等在內的替代療法,而沒有及時接受手術,以至於當他想尋求手術治療時,發現腫瘤擴散,已經錯過了最好的時機。據統計,全球範圍內有48%—88%的癌症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使用過補充和替代療法。

在美國,相關療法的市場預計價值數十億美元。這一方面是因為這種療法容易獲取且市場營銷很厲害,另一方面也因為高度契合患者的健康信念、價值觀,尤其是跟他們對健康自主權的追求有關。中國本土的補充和替代療法相關研究和數據,目前還非常缺乏。

受傳統醫學的影響,中國的癌症患者可能比美國人使用了更多常規療法以外的手段,但對於這些患者的整體狀況,我們暫時一無所知。不過,美國人接受過的其他補充和替代療法,中國人絕不陌生。媒體報道過的癌症患者,像林黛玉的扮演者陳曉旭,復旦大學的女博士于娟以及歌手姚貝娜,都選擇過像飢餓療法、特殊飲食、傳統草藥等手段。這些癌症病人如果堅持常規療法,可能本來有機會不會那麼早逝。

現在,研究和統計數據告訴我們,要活得更久,接受常規治療而非依賴補充和替代療法,對於癌症病人群體來說,仍然是最可靠的選擇。

參考文獻:

1.Use of alternative medicine for cancer and its impact on survival[J]. JNCI: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Johnson S B, Park H S, Gross C P, et al. 2018, 110(1).

2.Refusal of Conventional Cancer Therapy, and Survival Among Patients With Curable Cancers[J]. JAMA oncology, Johnson S B, Park H S, Gross C P, et al. 2018.

3.Choosing alternative cancer treatment doubles your risk of death. New Scientist, Jessica Hamzelou, 14 August 201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虎嗅APP 的精彩文章:

被外資掩蓋的真實順差究竟是多少
「海盜灣」靠什麼活了十五年?

TAG:虎嗅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