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西周建立後,為什麼要發布歷史上第一部禁酒令?原因令人深思

西周建立後,為什麼要發布歷史上第一部禁酒令?原因令人深思

原標題:西周建立後,為什麼要發布歷史上第一部禁酒令?原因令人深思


文/馮玄一


酒在中國有著極其悠久的歷史。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釀酒的國家,早在2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就懂得如何釀酒,並且釀酒技術不斷得到改進和完善。到了夏朝,酒已經普及到普通人的餐桌上。

但是,和酒的流行相伴而生的,是禁酒令。


禁酒令?


很多人可能只聽過美國的禁酒令,而忽略了中國古代也有禁酒令。不但有,而且禁酒的歷史也非常悠久。


中國歷史上第一篇禁酒令保存在《尚書》,篇名叫《酒誥》。

誥是尚書中的一種文體,是帝王任命或封贈的文書。《酒誥》是中國最早的禁酒令,由西周統治者在推翻商代的統治之後發布實施。


一、為什麼要禁酒禁酒是有著時代背景的,並非是統治者的一時興起。


首先是喝酒誤國。


我們現在都會說喝酒誤事,但是周朝的君王是把喝酒上升到了誤國的高度。這是因為夏商兩朝的末代統治者都是酒鬼。


據《史記》記載,夏代的夏桀,「作瑤台,罷民力,殫民財,為酒池糟縱靡靡之樂,一鼓而牛飲者三千人」。意思是說,夏桀在宮殿里大肆狂歡,人們喝酒就像牛喝水一樣。最終,夏朝被商取代,夏桀最後被商湯放逐。

商代的末代君王商紂王的喝酒事迹就更加有名了,《墨子》說商紂王「酒池肉林,作長夜之飲」。司馬遷的《史記》寫得就更加直白明了了:「(紂)以酒為池,縣(懸)肉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


西周的統治者為了防止重蹈前代覆轍,所以頒發了《酒誥》,明確除了祭祀大典之外,禁止飲酒。


其次是糧食緊缺。釀酒需要消耗大量糧食,這對於食物匱乏的古代,無疑是奢侈浪費。古代,糧食儲備關乎國家的存亡。


從以上兩個方面來看,禁酒關乎國家生死,當然是勢在必行的。


二、《尚書·酒誥》說了些什麼?《酒誥》中禁酒可以歸結為九個字:「無彝酒,執群飲,戒緬酒」。文章認為,酒是大亂喪德,亡國的根源。這也是後代禁酒的主導思想之一。

《酒誥》提出,只有在祭祀的時候才可以飲酒,喝酒的時候不能喝醉,喝完酒要有節制,不能放縱、不能胡言亂語。


《酒誥》還嚴厲處罰那些違反規定的人,對於隨便聚眾飲酒者,一旦抓到就要殺掉。這條處罰真是夠嚴苛的。


三、對後世的影響從西周的《酒誥》之後,禁酒令在中國的歷史上反覆出現,理由也不出前文提到的兩條。這些禁令中的很多用詞也有很多是出自《酒誥》。


西漢初期,丞相蕭何制定的律令中就也有關於禁酒的,禁令規定:「三人以上無故群飲酒,罰金四兩」。

三國時期,魏國、蜀國都發布過禁酒令。而蜀國的禁酒令異常嚴格。當時,劉備下令禁酒,不管是官府還是百姓一律不準喝酒,也不準釀酒,甚至連家中藏有釀酒器具的都要被抓起來治罪。蜀國大臣簡雍認為劉備下的禁令過於嚴苛,一天,他指著路上的一男一女對劉備說,陛下,快把那兩個人抓起來,他們將行娼淫之事。


劉備驚訝地問道:你怎麼知道?


簡雍回答說:「因為他們身上都有行娼淫之事的器具啊!」


劉備一聽,明白了他的意思,呵呵一笑,把私藏器具治罪一條給去掉了。


但是,歷代禁酒效果均不明顯,酒,依舊在歷史上暢行無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控 的精彩文章:

宋代的這位駙馬爺太不像話,竟當著公主面與歌姬親熱,下場很慘
水滸傳里所說的「八十萬禁軍」,到底是真是假?戰鬥力如何?

TAG:歷史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