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跑步後,也要有原則!
眾所周知,跑步的好處非常多,燃燒脂肪,促進新陳代謝,提升身體機能,還能舒緩心情,擁有優質睡眠等等。不過,雖然堅持跑步的好處有這麼多,但也要遵循一些原則。(文末有跑步帽子福利......)
1、不帶傷訓練原則
絕不帶傷訓練,是為了跑得更長久!一覺得身體不適應,馬上停止,恢復!如果在跑步時,你的某個部位連續兩天產生疼痛,那麼你需要停下來休息兩天。如果已經持續了兩周時間,你應該及時去看看醫生。
2、訓練量10%原則
每周訓練增加的里程數不能超過上一周的10%。如果跑者增加訓練量太快,很容易產生傷病。」
3、飯後2小時原則
吃飯後等兩個小時再跑步,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兩個小時已經足夠讓胃裡的食物消化,即使是吃了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果你等待的時間不夠長,食物不會正確的消化吸收,可能會導致腹部痙攣、腹脹甚至是嘔吐。
4、跑前熱身原則
推薦跑步前多做熱身,這也就是身體蘇醒的原因!受傷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突然跑快,或者是突然驟停,而造成的衝擊!
5、日常飲食原則
在每次要比賽前,不要吃、喝一些新的東西。你的腸胃已經習慣於特定的營養元素,如果變換食物會增加消化不良的風險。
6、新鞋公里原則
當你跑了600-800公里的時候,就要換雙新鞋。在鞋子磨損的很厲害之前,你就應該備一雙新鞋,換著穿,不能一雙跑鞋一直穿到壞掉。
7、逆風跑步原則
逆風使你的速度損失量大於順風的增量。長跑運動員蒙特·威爾斯說:「在有風的情況下,我從來不看錶,因為逆風會讓我每公里慢10-15秒,而我轉身之後,我只能彌補回一部分。關鍵是要注意自己的努力程度,而不是速度。
8、逆車流原則
如果你是在馬路上跑步,你應該選擇和車流對向而跑,這樣能保證你的安全。當然如果有人行道的話,最好在人行道上跑步。
9、交叉訓練原則
跑步訓練不能僅僅是跑步,還應該做一些力量練習和交叉訓練,讓身體獲得全面發展。
10、訓練難易原則
在每一次艱苦訓練或者長距離跑步之後,你至少要休息一天。這一天你可以慢跑,短跑,或者是完全休息。
11、32公里原則
在參加馬拉松比賽前,你應該至少跑一次32公里的距離。長距離模擬馬拉松,對你的腳有很多時間要求。當你能跑32公里的時候,能幫助你在腦海中對全馬有個概念。
12、比賽補給原則
在比賽,速度訓練,或是長距離跑步之後,30-60分鐘內要確保攝入一種還有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食物或飲料。
13、上下坡原則
上坡對你的速度降低量要大於下坡時速度的增量,所以爬坡訓練要比在平地上慢得多。爬坡消耗的能量無法用下坡彌補回來,因為在你下坡觸地時,很多能量被消耗了。
14、比賽勻速原則
實現個人最好成績的最好方法,就是勻速完成比賽。如果你在開局階段就跑得太快,後面會付出很大代價。
15、食物補充原則
在長距離比賽之前,你的食物中應該多含碳水化合物,在比賽中可以讓你充滿能量。多吃米面等食品。
16、速度訓練配速原則
利用最大攝氧量(VO2-max)進行間歇訓練時,跑完1.6公里時的配速要比5公里的配速快20秒。提升有氧運動能力和長距離跑能力的最好訓練方法就是間歇訓練法。
17、合理安排休息
跑步除了跑,還要有休息。跑步也是一項劇烈的運動,會對人體產生巨大的消耗,所以在這之後身體需要一定時間進行恢復。如果你完全忽視身體的修復,繼續跑下去,那麼你就是在毀自己。做個聰明的跑者,給自己合理的安排休息。
粉絲留言福利
參與評論留言,截止8月22日14點整
評論排名前五,入群搶紅包手氣最佳
可得169元彪馬跑步帽一個
-END -


※堅持跑步1個月、1年、5年、10年,人生能有多大差別?
※我拉黑了所有堅持跑步的人!
TAG:跑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