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奶,斷了誰的奶?
接地氣,不裝逼,來了歡迎,走了不送~
腦海里過了一下日子,今天兒子兩歲零四個月,母乳餵養到兩歲零三個月,斷奶近一個月,回憶一下整個斷奶的過程,孩子不哭不鬧,適應的很好,可以說已經完全適應了沒有「奶」的世界,只是……
01
2018年4月20日,寶寶兩周歲,初次有了給他斷奶的想法,剛好,快到五一小長假了,趁著假期斷奶,一方面我能有充足的時間休息,另一方面能給孩子全心的陪伴,臨近我預計給寶寶斷奶的前一天,坐在公交車上,看到的都是滿目的悲傷,無論是目光掃過的路人還是略過車窗的風景。
從此,我與寶貝之間連接的線,又將切斷一根
如同,他出生之時,切斷的臍帶
如同,我產後上班的第一天,他的一日所需不必非我不可
懷念六個月之前的他,小小的、肉肉的,他所有水分和食物的來源,必須由我親自來喂,我享受他吃奶的感覺,儘管起初嘬的奶頭都破了,怕疼的我,每次餵奶也需做好極大的心理準備,當時想著,等大一點就好了。
我不會抱著餵奶,只會躺著,因為醫院的護士教過我如何躺著側身餵奶,卻沒有教我如何抱著孩子餵奶,畢竟百度不如護士手把手的教。我想,等他大一點就好了,能豎著抱的時候,餵奶的姿勢就不必受這麼多限制了。
後來,寶貝大了一點,能豎著抱了,會爬了,能吃輔食了,我買了輔食機,精心地進行食材營養搭配,趁孩子睡著,抓緊看些寶寶餵養的書籍、網頁,然後學著做。其實孩子的飯很簡單,每天有菜有肉有水果,打成泥狀,餵給他就可以了。當時想,等他大一點,能吃大人的飯就好了,就不必這麼麻煩了。
02
一歲之前的他,我從未離開過超過2小時,可以說是24小時的陪伴。我無法想像我出去上班的時候,他在家如何地哭鬧撒潑,或是精神不振、不吃不喝。
但是迫於生活壓力,為了給他更好的生活,我還是得出去上班。
試想,在這個高壓的城市,真正能做的起家庭主婦的,又有幾人?誰不是在咬著牙往前走?
但出乎我的意料,上班時,我往家裡打了很多次電話,都被告知:玩的很好,不哭不鬧。
下班回到家,看到的也是玩的不亦樂乎的寶寶,沒有我想像中的那麼慘烈。
我一直堅持餵奶到兩歲,我相信網上說的那些關於母乳的好處,我相信母乳的智能性,我相信母乳能夠根據孩子的需求而發生一系列的變化,我相信世界衛生組織那個關於餵奶到兩歲的要求……我不得不信,初為人母,我小心翼翼,信著我看到的一切注意事項。
一歲多的他,我每日下班之時,便會給我拿拖鞋、拿睡衣,做好一切吃奶前的準備,然後躺在床上等著。夜裡亦是吃奶好幾次,迷迷糊糊的就爬到我身上找奶。
如此戀奶狂魔,怎麼好斷?
當然,也許沒我想像的那麼難,畢竟,我第一次離開他一整天去上班,他不也是玩的很開心嗎?
當然,因我種種思緒,最終沒有在五一斷奶。
畢竟一生就這麼一次,多吃一點吧,我的寶貝。
03
真正斷奶時,卻快的令我不知所措,很早之前,我就買了斷奶繪本《再見,媽媽的奶》,每次看這本書,他都得趕緊吃兩口,真是令我懷疑這斷奶繪本的魔力!不看還好,一看就要吃!
7月20日,寶寶兩歲零三個月,那天是周五,我又萌生了斷奶的想法,這種想法來來回回、反反覆復,原來斷奶,難過的不是孩子,而是媽媽。
我試著給他講自編的斷奶故事,跟他說,寶寶長大了,奶就變味了,變的苦苦的,跟葯一般,因為寶寶長大了之後,有了牙齒,牙齒是用來吃好吃的,不吃奶之後,寶寶就可以吃很多好吃的了,只有那些沒有長牙的小寶貝才吃奶,因為他們沒有牙齒,沒法吃好吃的。寶寶想吃什麼呀?
他回應:蘋果、香蕉、饅頭、包子、胡蘿蔔、奶片……
當然,吃奶的同時也可以吃這些好吃的,只不過兩歲的他,還Get不到這個邏輯。
當晚便斷奶了,讓我措手不及,沒有一點心理準備,每次想吃奶了,都會自己嘟囔:奶變味,寶寶長大,不吃,寶寶吃饅頭,吃蘋果,吃肉肉……
除了作息時間有點混亂,寶寶並沒有什麼不適應,反倒是我,內心有點凄涼。
斷奶,斷了誰的奶?是孩子的,還是媽媽的?
給孩子斷奶之時,大家都在關注孩子的狀態,誰可曾關心過媽媽的狀態?
比起孩子,也許媽媽才是更需要關注的人。


TAG:咖啡豆碎碎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