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最早的程序員,居然是織女!

最早的程序員,居然是織女!

每年都會有幾部宮廷劇吸引大家的眼球,除了跌宕起伏的劇情外,人物穿著的華美衣服也會成為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你也許會疑惑,這些瑰麗、複雜的花紋,能直接織出來嗎?

蜀錦的複雜圖案,令人眼花繚亂。圖片來源:中華網

當然可以。馳名中外的雲錦、蜀錦,都是用不同顏色的線直接紡織、一次成型(稱為「提花」)的作品。古人在看上去頗為簡陋、原始的織布機上,是怎樣創造出了如此瑰麗的藝術品呢?

編織圖案看似複雜,歸根到底也只是由垂直方向的經線和水平方向的緯線交織而成。織布時,要首先在織機上拉好經線(面料長度方向),然後將帶著緯線(面料寬度方向)的梭子反覆投入,經緯線上下交替疊壓,就構成梭織織物。古人是如何在這個簡單原理的基礎上製造出各種複雜圖案的呢?說起來,它還跟計算機編程有異曲同工之妙。

梭織是一門古老的技藝。圖片來源:《了不起的匠人2》

名錦的誕生

古人發明的花本技術,實現了提花中最難掌握的一步——把預想的圖案重現在織物上。「花本」是一種織物模版,在紙面設計與最終的織物之間擔任橋樑。

在最初的紙面設計中,設計師在圖案紙樣上畫若干方格,分成若干區,計算好每一區的經緯線數,算計分寸。

設計師繪製出細緻的白描稿,再分版塊複製到花本。圖片來源:《了不起的匠人2》

然後用一竹片鉤子,挑起經線,引入緯線。

竹片鉤子引入緯線。圖片來源:《了不起的匠人2》

再按照我國最古老的結繩記事的方法,分數量編結好線團。使成千上萬根經線有規律地交互上下提綜,幾十種緯線有次序地橫穿排列,按照設計好的圖案,編成一整套花紋記憶存儲程序。這時花本就結好了,可以上機來織造。

「編程」完畢。圖片來源:《了不起的匠人2》

二進位的織布機?

這個看似平凡無奇的花本,其實已經利用了非常超前的「二進位」的思想。

二進位是計算技術中廣泛採用的一種數制,數據只用0和1兩個數碼來表示。它的基數為2,進位規則是「逢二進一」。因為它只使用0、1兩個數字,非常簡單方便,易於用電子方式實現。

二進位的表達方式

如果我們把提花機花本的經緯線的上下交疊關係,翻譯成兩種代碼。比如:

經線在緯線上,用1代表;

緯線在經線上,用0代表;

那麼,整幅織物的圖案,就會變成一張0和1組成的二進位表格。

提花機織造時,將編好的花本「程序」翻譯成具體經緯線上下壓疊關係,就織成了錦緞。這種工藝思想促進了織物基本組織的複雜化與多樣化,為織物帶來更多創造性空間,還兼備信息存儲功能。

「編程」的紡織工

花本式提花機(即束綜提花機)代表了我國古代織造技術最高成就。它出現於東漢,因其中一個形似高樓的束綜裝置,所以也被稱做大花樓提花機。

體積龐大的束綜提花機。圖片來源:中國數字科技館華夏之光展廳

織造時,上下兩人配合,坐在三尺高花樓上的為挽花工,他口中唱著按花本程序編成的口訣,同時用手提拉花束綜。坐在下面的織工則協同動作,一來一往穿梭打緯,一行行為織物織造出紋飾。

挽花工提拉豎綜,就像是敲擊電腦鍵盤;坐在下面的織工投梭織造,織出的織物就像電腦顯示屏。工藝後經兩晉南北朝隋唐時期的改進,到了宋代更為完善,並經絲綢之路傳入西方。

從織機到計算機

1801 年,法國人賈卡在中國束綜提花機的基礎上,將能夠存儲信息和傳輸信息的花本,發展簡化成一種革命性的裝置——穿孔提花紋板,利用預先打孔的卡片來控制織物的編織式樣,速度比老式手工提花機足足快了25倍,簡直就像從自行車到汽車的飛躍。

穿孔提花紋板,利用預先打孔的卡片來控制織物的編織式樣。圖片來源:obsoletemedia.org

這種有孔紙板,不止顛覆了傳統絲織業,更為人類打開了一扇信息控制的大門,啟發了電報信號的傳送原理(也是早期計算機的雛形)。

20世紀40年代迎來了計算機的時代,IBM 公司開始製造計算機。這時候的計算機沒有放棄類似於賈卡提花機上的那種打孔卡片,還在利用它編程。直到20世紀80年代後期,打孔卡片最終被電子媒介——磁帶和光碟所取代。

IBM發明的80列、矩形孔卡片。圖片來源:wikipedia.org

誰能想到,我們現在視為尖端科技的計算機,竟與織布機血脈相連。也許,當你使用計算機的時候,本質上也是在以光速做著編織工作,而歷史上那些擺弄織機的勤勞的女性,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批程序員。

本文由中國科技館「華夏科技學堂」與果殼少年聯合推出。

果殼少年

ID:guokr_junior

果殼為中學生量身打造的知識產品

還不快關注一下!

雖然還不能評論

但你在後台的留言我們都看得到

當然還有你的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果殼少年 的精彩文章:

連skr都收錄的詞典,以後玩梗就靠它了!

TAG:果殼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