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土意戰爭:帝國復興者與國際投機客的雙輸之戰

土意戰爭:帝國復興者與國際投機客的雙輸之戰

原標題:土意戰爭:帝國復興者與國際投機客的雙輸之戰



1911年的世界,帝國主義瘋狂擴張勢力範圍,民族主義在全球方興未艾。但誰都沒有料到,兩個處於世界中心邊緣的二流國家,卻率先跳出來打了一仗。而這場看似波瀾不驚的戰爭,卻最終引起了可怕的蝴蝶效應,並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這場意外,就是快被今人遺忘的土意戰爭。參戰的雙方都不是可以左右世界大局的強勢國家,但他們卻以各種手段讓自己相信,他們真的很強!

垂暮帝國復興者

19世紀時開始使用的奧斯曼帝國新徽章1911年的奧斯曼帝國,仍舊不能擺脫西亞病夫的稱號。但幾十年來的銳意進取,還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這個垂暮帝國的頹勢。但當蘇丹和改革派的步伐不再能滿足這個國家的民族主義情緒時,更為激進的土耳其青年黨便跳上了前台。


土耳其青年黨的執政綱領非常簡單好記。一方面要通過民族主義教育,磨平帝國境內的不同民族認同,製造單一的奧斯曼民族;另一方面就是通過印刷紙幣和強化軍備來提升國際影響力。當然,為了更快更好的完成復興計劃,奧斯曼帝國需要跟德意志帝國結盟來打破原有的國際秩序。為此,他們不得不同數百年的世仇奧地利人站在同一陣營。


奧斯曼蘇丹默罕默德五世 青年黨控制下的傀儡

好在青年黨的大計並非異想天開。奧斯曼帝國早在19世紀就已經進行了長時間的改革,大量西化的精英與軍事人才,讓奧斯曼帝國的軍力看上去非常強大。反過來,這也成為了奧斯曼值得英法等國拉攏抗俄的資本。但在青年黨人看來,英法的衰退似乎已經板上釘釘,所以他們需要提前下注,甚至親自出手煽風點火,以便在未來的美好新世界中,讓奧斯曼帝國佔據原本應該享有的位置。


對於那些帶有歷史遺留問題的帝國遺產,土耳其青年黨表現的模稜兩可。因為他們既不願意放棄對利比亞這類殘留領地的所有權,卻也沒有能力控制。畢竟帝國對巴爾幹的塞爾維亞自治區都控制乏力,所以也沒有多餘精力去轉化黎凡特和阿拉伯半島上的當地居民。



控制奧斯曼帝國最後10年的土耳其青年黨

國際主義投機客


統一後全新設計的義大利王國徽章


相較於奧斯曼帝國有限的籌碼,統一尚不足五十年的義大利王國則有更多夢幻般的選擇。源自撒丁王國的統治者和精英階層,雖受過更多西方文明的熏陶,卻也免不了在帝國主義與民族主義持續的衝擊下深陷泥潭。

起初,義大利人希望抓住帝國主義瓜分世界勢力範圍的尾巴,也趁機撈一把。然而在1895-1896年的第一次義大利-埃塞爾比亞戰爭中,孤軍深入的義大利人遭至慘敗。他們在阿杜瓦戰役中的拙劣表現,讓全世界大跌眼鏡。最後,義大利人只能繼續退守貧瘠的厄利垂亞沿海,保住並不富庶的殖民地。而在東亞,義大利企圖強租浙江三門灣的行動,也被號稱東亞病夫的大清給硬生生的頂了回去。



埃塞爾比亞人筆下的阿杜瓦戰役


義大利人突然意識到,自己的國力支撐不起歐洲一流國家才能愉快玩耍的遠海擴張。於是他們轉而尋求向地中海地區發展,希望儘可能的重建過去羅馬帝國的勢力範圍,這樣不僅可以縮短軍隊的投送距離,也能夠用歷史記憶去喚起民眾的支持。但環顧海的四周,可以下手的目標實在太少,最後義大利人認為,最具可行性的目標,是名義上還屬於奧斯曼帝國的利比亞。


為了在對利比亞的征服中不受干擾,義大利充分利用了歐洲列強的平衡外交心理為自己博取施展空間。先是加入了不滿世界格局的三國同盟,然後再利用法國和俄羅斯對同盟國的忌憚來討價還價。先是法國人在獲得突尼西亞和阿爾及利亞的控制權後,默許了義大利對利比亞的行動。之後英國希望拉攏一個地中海友好勢力去限制法國,也認可了義大利人的主張。最後,俄羅斯人為了從君士坦丁堡衝出黑海,則更希望義大利能擊敗奧斯曼帝國。



義大利加入三國同盟後 將外交利益做了最大化處理歐洲列強里只有希望拉攏奧斯曼進攻中東的德意志和奧地利,反對義大利人的計劃。但這兩個國家要麼無法深入地中海乾涉,要麼就是力量有限,並且他們自己也都還希望義大利站在同盟國一邊。



依靠出生的外交運作 義大利人獲得了染指利比亞的許可

登陸利比亞

土意戰爭時的宣傳畫 義大利海軍與飛機開向利比亞1911年9月,20000多義大利軍開始在利比亞的首府的黎波里附近登陸。由於義大利海軍的火力支持,他們僅僅用了1500名水兵,就攻取了利比亞最大的港口城市。

勝利的消息傳回國內,民眾徹底沸騰。政治家們則大力鼓吹利比亞人對義大利的好感,並宣布只需要很少的人與每月3000萬里拉的費用,就能迫使奧斯曼帝國屈服。


佔領的黎波里的義大利水兵


義大利軍隊不僅控制了海洋,也在陸地和空中處於支配地位。裝甲汽車被大利陸軍首次採用,他們的飛機執行了人類歷史上的首次航空轟炸。似乎戰爭會在現代與落後的巨大反差中,很快結束。非常諷刺的是,日後將義大利帶入戰爭泥潭的法西斯教父墨索里尼,此時還是一個混跡於左翼政黨的反戰人士。而義大利軍隊之後的很多表現,也像是墨索里尼時代的預演。


很快,義大利陸軍就發現他們低估了利比亞當地抵抗勢力的決心。當義大利軍隊離開沿海地區深入內陸時,非常容易遭到沙漠騎兵部隊的大規模圍攻。而8000名奧斯曼正規軍,也在戰鬥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他們利用自己的現代化武器,拖住義大利人,然後再由沙漠騎兵完成包抄任務。義大利軍隊很快就意識到自己只能依靠穩固的炮兵陣地,才不至於遭到巨大傷亡。



在的黎波里附近作戰的義大利陸軍


結果,龐大的陸軍部隊就只能困守在有限的幾個基地內,而這些基地控制區往往還不能超出海軍艦炮的覆蓋範圍。縱使是想像力豐富的義大利人,也不斷的用偵察機和飛艇去偵查轟炸可疑目標,也無法將抵抗軍徹底殲滅。期間,義大利飛機更是讓土耳其人拿到了世上首個陸軍步槍擊落飛機的尷尬記錄。這迫使義大利必須將全部兵力增加到100000人以上,才敢緩慢的向前推進。但對面的土耳其人和阿拉伯人卻看起來越來越多。大批土耳其青年將領和志願者,因為埃及的默許,通過邊境進入了昔蘭尼加等地,且帶來了足以對付義大利人的歐式武器。這其中最有名的一位,便是日後的土耳其共和國國父——穆斯塔法·凱末爾。



在利比亞同抵抗軍領袖在一起的穆斯塔法.凱末爾


最終,義大利與土耳其人在利比亞的爭奪戰,變成了僵持局面。前者困守沿海周邊地區,後者則在內陸卻又無力反擊。當土耳其人企圖聯合當地武裝發起襲擊,就會發現自己的戰鬥力根本難以吃掉成規模的義大利部隊,而義大利人的反擊同樣也無法殲滅抵抗者的有生力量。


在利比亞前線的義大利飛機 完成了歷史上首次航空轟炸


正在轟炸敵軍陣地的義大利飛艇

戰爭擴大


面對僵局義大利人只能將戰爭擴大化為了打破戰爭困局,義大利人迫切需要從其他地方打開突破口。奧斯曼帝國漫長的邊界,並不缺乏軟肋,但義大利軍隊也不可能在有列強照看的地區鬧事。


1912年1月,義大利巡洋艦皮埃蒙特號和2艘驅逐艦一起,在紅海上遭遇了7艘奧斯曼的炮艦和1艘遊艇。義大利軍艦毫不猶豫的展開了獵殺,將7艘抵抗的奧斯曼炮艦全部打沉,遊艇被義大利人捕獲。



在紅海大殺四方的義大利巡洋艦皮埃蒙特號


但這場勝利卻讓義大利人注意到,敵人可以通過蘇伊士運河進入紅海。於是在2月,義大利海軍對黎凡特海岸上的貝魯特發起突襲。2艘裝備精良的裝甲巡洋艦,在港口擊沉了1艘奧斯曼炮艦和6艘駁船,在回程途中,他們又擊沉了1艘魚雷艇,但奧斯曼海軍的主力,卻始終沒有出現。


攻擊了貝魯特的義大利裝甲巡洋艦


當年夏天,義大利海軍主動出擊愛琴海地區。他們成功的佔領了靠近小亞細亞半島的12座希臘島嶼,其中就包括著名的羅德島。如果義大利人再進一步,就可以藉此威逼奧斯曼首都君士坦丁堡,逼迫他們的海軍出來迎戰。但此時奧斯曼自己卻已經堅持不下去了。


原來在義大利海軍殺入愛琴海後,巴爾幹各地的斯拉夫民族主義者也聞風而動。如塞爾維亞、黑山、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和希臘等這些曾經被奧斯曼長期統治的國家和地區,結成了一個戰略同盟來反抗奧斯曼。奧斯曼知道自己真正應該害怕的是什麼,所以立即選擇同義大利人媾和。



一戰前的奧斯曼海軍 根本沒有出海迎擊的能力

始料未及的影響


《洛桑條約》的簽署現場1912年,義大利與奧斯曼簽訂了《洛桑條約》,雙方正式結束了這場誰也不能再打下去的戰爭。奧斯曼將承認義大利對利比亞全境的控制,並從當地召回軍隊,義大利則會將愛琴海上的所有島嶼交還給奧斯曼。


然而,由於大量的地方勢力存在,抵抗義大利的軍事行動一直持續到了20世紀30年代。他們在戰爭中的花銷,早就從先前計算的每月3000萬里拉,暴漲到每月8000萬之多。羅德島的駐軍也沒有撤退,一直到1943年退出第二次世界大戰。



表面上義大利是獲勝者 並且吞下了整個利比亞從各方面來看,參戰的雙方都沒有任何勝利可言。義大利人發現利比亞根本沒有傳說的那麼富裕而友好,但卻要自己不斷出動軍隊去鎮壓游擊隊的暴動,土耳其人則根本不能從戰爭中脫身,各斯拉夫國家的聯軍已經開始對他們發起了進攻。


土耳其人之後立即要面對巴爾幹戰爭由於在戰爭中的糟糕表現,原本有希望被協約國拉攏的義大利,開始遭到法國人白眼。法國人甚至私下斷定,與其冒風險拉攏義大利加盟,不如將他們留在德國一邊做累贅。



義大利軍隊的表現讓歐洲觀察家們普遍搖頭


土耳其青年黨的現代化強國夢想,也已經被戰爭蹂躪的支離破碎。激進的青年黨感覺顏面無存,所以必須用更為激進的手法來彰顯自己的主張。這為後來奧斯曼加入德國一邊參加世界大戰,埋下了伏筆。


戰爭的失敗讓富國強兵的青年黨 慘遭打臉至於被土意戰爭鼓舞起來的斯拉夫人,則在薩拉熱窩刺殺了奧匈帝國皇儲費迪南大公,由此整個歐洲和他們的海外屬地,全都被拖入了殘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炮歷史 的精彩文章:

鐵與血的教訓:馬島戰爭對於世界海軍發展的啟示
如果大和號替代被圍攻的俾斯麥號,會有什麼結果?

TAG:冷炮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