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七夕特輯┃細水長流的愛,對腫瘤患者最好

七夕特輯┃細水長流的愛,對腫瘤患者最好

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

腫瘤康復過程中

家屬及親友的支持非常重要

由於腫瘤康復一個慢性的、相對漫長的過程,常需要以年為單位來評估。而腫瘤患者特有的心理狀態,以及四季寒暑、暖熱溫涼等的變化,都會引起患者自我感覺的不適。這時,家屬親友的關愛、呵護,常是腫瘤患者康復過程中的重要支持力量。而且,是任何人都無法替代的支撐力量。

家屬的這種關愛,早期要避免過分、過度,把患者視為「國寶」——我們常戲稱為大熊貓。這也不允許,那也不可以!只能乖乖地靜呆著,誤以為這才是最大的呵護。其實錯了,患者雖然生了病,但他首先是心身健全的「人」。因此,應該強調在體力允許範圍內讓他適當參加點有益的活動。如出外散散步,交交友;年長的有打牌愛好的,讓他們打打牌,增添點生活樂趣;更重要的是,分散其對自身的過分關注和疾病的念念不忘。如此,則有益而無害。關鍵要掌握的是「以不疲勞為度」,不可過分,不可太累。

1年內,家屬對癌症患者的關愛常以「過分關愛」為特點,這是有害的。而日子長了,許多人則不知不覺淡漠了。因此,我們強調關愛必須「細水長流」!持之以恆,特別是對老年人。

我有一典型事例,很願說出來和大家分享。

1990年代中期,我的一個好友,介紹了他的岳母求診。其岳母72歲,因中脘疼痛,大便改變,常有嘔吐而去醫院。確診為橫結腸癌已轉移,無法手術根治,只做了個姑息術。醫院化療了1次,受不了。子女一商量,放棄化放療,轉而求中醫藥治療。當時,患者十分瘦削,體質很差,因橫結腸與胃有粘連,飲食後劇痛、嘔吐,老婦自訴生不如死。老倆口是單獨居住的,5個子女個個有出息,生病那段時間裡,家裡日日子孫滿堂,孫甥濟濟。我以內服、外敷綜合調理,3~4個月後,老人體力恢復,飲食正常,很少再有胃脘作痛,全家也很開心。初起他們還商定,確保每日晚上有子女回家陪老父母,一切情況都越來越好!

轉眼1年多了,老夫婦生活已能完全自理了。患者並能獨自一人跑幾里地,去中心郵局取東西(當時還不時興「打的」,老人也不捨得「打的」)。我也去的少了,原先是每周1次,減為每2周1次,後減為1個半月1次,因為老人恢復得不錯。轉眼2年多了,我去改方時感到老兩口情緒有點不對。患者唉聲嘆氣地說:「年紀大了,是麻煩了,給小的們添事情了,活著也沒多大意思了!」聽了後我敏銳地感到,老人在厭世了,有「被拋棄」情結。急告知朋友,請多關心老媽(岳母)。過幾日,他們回說,老媽一切都好,也不痛,也不難受,沒大事的;老媽也理解他們忙,說不用多去看他們(這其實是不理解老年人的真實想法)。又過了一段時間,仍發現老婦被拋棄情緒嚴重,總認為自己已成累贅。

過去每日晚上家裡子女滿堂,現5個子女除節假日必來,平素就是周日一來,家裡冷清異常,也許子女們嫌他倆「煩」了。我又及時轉告那位朋友,那位朋友的妻子訴說了一大堆苦,這個姨忙什麼,那個舅忙什麼,自己又在忙什麼,並說她父母是個很堅強的老人,以前一直很堅強,只能每周去1次了。還說我們常打電話問候問候,一樣的!不久,我接到電話,老人腹痛劇烈,送醫院了,到了醫院,腹痛緩解了,而該院的精神科醫師診斷為嚴重抑鬱。這次住院照樣是子女滿堂,孫甥濟濟,可老人的病再也沒好起來,2~3個月後,因惡病質衰竭而死!死時我朋友的妻、舅、姨們哭成一團,都說自己害了患者!但為什麼不經常來看看呢?

其實,生了大病的人,感受是不一樣的,特別是大病後的老人,總認為自己不久於世,希望子女們能「常回家看看」。她們較過去更耐不得寂莫。有些老人疼愛子女,嘴裡說沒事,心裡卻想著最好子女能經常回家看看,享受一下天倫之樂。這是人之常情!對於晚期腫瘤患者,尤需注意。

總之,關愛必須細水長流,最簡單的做法就是多關心,或常回家看看。今天是中國情人節——七夕,在這個有愛的日子,別忘了關愛身邊的人,一句問候,一份禮物,一同陪伴......都是對他們最好的愛!

閱讀精選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何裕民 的精彩文章:

立秋了,腫瘤患者「貼秋膘」,也要悠著點兒!

TAG:何裕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