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餐廳距離米其林三星,還有多少路要走?

中國餐廳距離米其林三星,還有多少路要走?

中國大陸,只有上海有兩家米其林三星,一家是被美食家詬病的粵菜唐閣,沒錯,開在上海地盤的高檔粵菜,估計聽到這兒許多人就忍不住皺眉了;還有另外一家,做的是西餐。今年廣州的米其林指南出爐,好一個「食在廣州」,寥寥摘了十幾顆一星,那麼多有底蘊有格調的百年老店,通通抱憾而歸。泱泱中華大地,找不到一家讓人心服口服的米其林三星?

「米其林不懂中餐」的說法由來已久,許多人調侃著「臉大的盤子一口菜,中看不中吃」,而在我看來,不是米其林不懂中餐,怕是中國人不懂米其林

動輒2000+的一頓飯,絕不是普通老百姓吃的。米其林星星的受眾,一開始就是那些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貴族階級。這些人一輩子沒挨過餓,什麼名貴食材地道風味都吃遍了,鍾愛米其林是圖什麼?絕對不是因為這頓飯吃得飽或者味道好。用好不好吃或者吃不吃得飽來評價一家餐廳的優劣,出發點就錯了。

那針對平民的館子怎麼挑?米其林特地推出來物美價廉好吃不貴的「必比登」,人均200元以下的好去處,都在這個單子里了。所以說,廣州的茶樓和精緻粵菜,味道雖好,單憑這個消費水平,就很難躋身星星序列。

過去到訪的十餘家米其林星級餐廳,除了兩家一星使用專屬設計師的孤品餐具外,其餘均為精緻銀器,有些講究點的還是刻了酒店名字的定製款。水晶玻璃杯,熨燙的桌布,西裝筆挺的服務生和侍酒師,有隱私空間又體貼舒適的服務,【這些統統不是米其林摘星的加分項】。在我看來,這些似乎是高檔餐廳的基本配置了,是底線。

那麼米其林三星到底勝在哪裡?

這裡以法國的La Bouitte餐廳為例進行分析。

父子同心經營的餐廳,坐落在南法的大山深處,從2003年摘得第一顆星星到獲得三星,只花了12年,算得上是突飛猛進的進步速度。因此我在評論Rene和Meilleur父子時反覆強調「天賦」一詞。而兒子Meilleur則謙虛地說,米其林沖星對他而言,只是一種選擇。言下之意,就是「我鑽研透了米其林的評星套路,按照評審員的喜好,看碟下菜,炒出了符合米其林標準的三星菜肴」。這句話怎麼理解呢?相當於說,我摸透了高考卷子的采分點,所以努力了三個月考上了清華北大。

【開胃小食】

生蚝,熏火腿,白松露和牛肝菌。

遠離蔚藍海岸的大山深處,每天從特定供應商那裡獲取的頂級生蚝,吐沙去筋,以哺育生蚝的新鮮海水打制泡沫和啫喱,保留生蚝原產地的口感。

石頭切割為容器,熱而酥脆的薄餅裝飾著乳酪和名貴熏火腿,入口即化。

白松露切片與牛肝菌搭配做成撻撻,香氣逼人。

單就食材上來講,這開胃小食就一下子和平價餐廳拉開了檔次。松露在西餐里的運用,多數是珍貴稀有,主菜上桌前輕擦兩片做點綴,就是頂級料理了,而在三星餐廳里,這只是入門。(中國有餐廳東施效顰,把松露切片拿來蒸米飯,破壞了食材的口感和味道,此舉不輸於焚琴煮鶴了。)

由此看來,吃米其林,要得有曹雪芹寫《紅樓夢》的矯情,勉強吃一口松瓤鵝油卷的挑剔,梅花上的雪收在鬼臉瓮里埋三年才可泡茶的作勁兒,絕不是高鶚讓黛玉吃油燜大頭菜這般窮人想像的富貴生活。

餐包是現烤的,搭配了三種黃油,細切絲包紮成迷你蘆筍,海鹽芝士,以及一個暗藏乳酪夾心的黃油包,服務生用一把摺疊刀切開,解釋說這把刀是當地村民一生永遠隨身的工具,非常有意義。香檳呈上,好戲開始上演。

【前菜】

一道名為「雪」的前菜,服務生神秘地說暗含驚喜。

帶著豌豆尖清香的綿綿白雪之下,是顆粒清晰爆珠般爽脆的鱘魚子。

小盅上桌,裡面一尾魚,服務生端著透明的袖珍小茶壺,往裡徐徐倒入飄著白花的湯汁。她介紹說這小白花就是一種法語叫@#¥%的植物,看我一臉懵,從旁邊餐桌上端來一瓶花球,吶,就是這個花,餐廳外的草地上滿開的都是它。這一簇無名野花,讓人有猛虎細嗅薔薇的微妙觸動,我們平日里無暇欣賞的花草走獸,都在這一口魚湯里呈現了。

一方魚上桌,端端正正,肉質嫩滑勁道。

這讓我想起了之前米其林二星吃過的一道魚,來自餐廳當地河谷的野生魚,盛在一個銀盤中,盤子是對摺成V字的銀片,上面凹凸的紋理便是當地山脈的走勢,這尾魚寄託著主廚對家鄉的感情,從山川到河流。菜吃到這個級別,已經不在乎味道了,廚師像是一個藝術家,以食材為原料,表達著自己對這個世界的認識。

每一道菜都賣個關子,魚撤下,清走餐具,擺上來一把銀勺。

湯之後不該再是湯,但是為何只上一把喝湯的勺?我好奇問道:「還是湯?」

服務生狡黠一笑,回復我一個似是而非的「I don』t know~」惹得我好奇心激增。

樸實無華的粗陶碗上桌,裡面是……綿密的泡沫。勺子挖一下,咦?是切成米粒長短的意麵。這道菜叫「Rissoto」,直譯過來是義大利燴飯。以面為米,依然是形似神和的一道菜。

值得注意的是,侍酒師為這道靈感來自義大利的菜,搭配了義大利北部的酒。酒的產區與食材搭配,算是西餐配酒的潛規則。好比吃著魚米之鄉的大閘蟹,最好就喝一點江浙的紹興黃酒;要是草原上吃的烤羊腿,那最好就是滿人大碗乾的馬奶酒;新疆的紅柳烤串大盤雞,自然標配是奪命大烏蘇。說著容易,若一家中餐館集齊了北京的爆肚重慶的腦花,大江南北的海參鮑魚牛蛙肋排,那得有多少好酒來配?La Bouitte家,可是藏了數千瓶世界頂級的好酒呢。

1945年的拉菲,《杯酒人生》里一詠三嘆的那瓶白馬酒庄的梅洛,木桐,雅歌,柏圖絲,羅曼寧康帝……這些擲地有聲的名字,讓人看到的瞬間心都化了。中國愛問一瓶酒的價格,因為數字是衡量價值的最簡單量化。殊不知酒是不能這樣算的。一頓頂級美食,哪怕是堆疊了各種高奢食材,人均很難過萬,而好酒一開瓶,這花銷是上不封頂的。米其林三星,衡量的不只是底線,它無限拔高了高端餐飲的上限。再然後,喝的起拉菲的人,卻未必喝的出拉菲的價值。真正的法國名流貴族,從呱呱墜地那刻起就開始不計成本的培養,酒杯一聞一搖一品,高下立判,而沒有這身世背景的人,喝過五萬的拉菲,覺得和五百的張裕沒啥區別,往往也很難再願意「浪費錢」去開好酒了。久而久之,那些捨得花大價錢喝好酒的人,還是三代培養出來的真貴族。

【主菜】

重磅來襲的鴿肉,同時侍酒師為它現場開了一瓶2010年的Saint-Emilion Grand Cru。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喝萬元級別的好酒,然而每次聽到軟木塞噗的一聲,仍然會有顱內高潮的滿足感,侍酒師意味深長對著我們笑,趕緊回復一個「我懂的」眼神。酒逢知己,好酒是留給懂的人欣賞的,這份歐洲一流侍酒師賦予我們的尊重和認可,著實讓人受寵若驚。

【甜點】

以上幾道菜都沒有介紹味道,概況來講,是一種如最後讓人想要流淚的奇妙感覺,那是感覺到美味稍縱即逝的悲憫和遺憾,不是我矯情,隔壁桌的女士忍不住感慨一句「I want to cry」的確是說出來我的心情。

草莓汁清口,炎夏的新鮮草莓難尋,這幾粒果子確實是我在歐洲吃過最甜果香最濃的草莓,服務生介紹說,餐廳選用的食材供應商,自然是只會提供top級的原料,哪怕是一粒草莓,也是嚴格篩選過的。

餐廳招牌甜點「Milk」上桌,奶油糖球,冰牛奶片,底下是酸奶,牛奶冰激凌,奶泡,混合著焦糖,一種原材料居然可以混搭出這麼多口味,這便是米其林推崇的創新了。日本餐廳每隔兩年更換一次菜單全部推倒重來的舉措,和中餐館炒了一輩子宮保雞丁的傳承相比,米其林更偏愛前者,因為美食是要推陳出新的。

乳酪拼盤過後,主廚坐下來與我們閑聊。

雪茄盒裡放的馬卡龍,迷你籃子里偽裝成雞蛋的糕點,還有當地圖騰十字盾牌模樣的一塊巧克力。

吶,真的是當地的logo。

這套餐里,從配餐包切黃油的那把摺疊刀,到魚湯里漂著的小白花,直至收尾的圖騰,都不經意間把薩瓦山谷的美展現了出來。從他的菜里,我感受到一種遊刃有餘的洒脫,信手拈來的種種創意,融合在一起,就是薩瓦展現在吃客前的樣子。

一個地區的一家米其林三星,是當地人文風俗,山水自然,乃至美學、歷史、階級和信仰的集大成者,這樣看來中國餐廳離米其林三星,還有多少路要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凱迪de心情日記 的精彩文章:

Hotel Milu:佛羅倫薩式的古典與摩登
跪著吃的米其林,還是算了吧

TAG:凱迪de心情日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