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一千年的詩歌,誰的七夕都不會孤獨

有一千年的詩歌,誰的七夕都不會孤獨

《詩經·豳風·七月》中有一句詩說:「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在農曆七月的時候,火星在天際慢慢移動,長夏已過,初秋白日里雖煩熱,夜露已漸涼。

農曆七月七日,是傳統的「七夕節」。由於牛郎織女相會七夕的傳說,七夕節往往又被認為是中國傳統的「情人節」。相傳此日牛郎要渡過銀河與織女進行一年一度的相會——「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橫卧在那茫茫的銀河上用仙鶴架起的小橋,款款從橋上走來的織女配環叮咚,彷彿訴說著即將見到牛郎的喜悅。

時至七夕,今日我們不談愛情,只聊聊中國數千年漫長歷史中的「七夕」。

溯源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詩經·小雅·大東》中,第一次出現「織女」和「牽牛」的名字,詩中說:「岐被織女,終日七襄…..皖彼牽牛,不以報箱 」。彼時這是兩個古老星宿的名稱,尚未被賦予浪漫主義的神話故事,七夕也還未成為一個節日。

乞巧

到了東晉時,七夕開始成為一個具有傳統民俗活動的日子,葛洪的《西京雜記》記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漢代畫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圖開襟樓,人俱習之」——可見當時的七夕,應當屬於「女子乞巧」的節日。這一習俗在注重「女工」的古代綿延流傳,據《開元天寶遺事》中記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正如王建詩中所寫「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

七夕乞巧的方式不是單一的,最古老的一種當屬《西京雜記》中提及的「穿針乞巧」。七月七乞巧的針,是由古代女孩子日常做女紅必備的針線變形而來,這種乞巧「專用針」的針孔較大,有的還不止一孔,有雙眼、五孔、七孔,多的達到「九孔」。元代陶宗儀的《元氏掖庭錄》中說:「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宮女登台以五彩絲穿九尾針,先完者為得巧,遲完者謂之輸巧,各出資以贈得巧者焉。」七月七晚,女孩子們聚在屋中比賽,如果能順利穿針引線就是「得巧」了,誰穿得越快,就意味著誰乞到的巧越多。

另一種乞巧的方式則比較「聽天命」——即「喜蛛驗巧」。宋朝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中記載女子於七月七萬「以小蜘蛛安合子內,次日看之,若網圓正謂之得巧。」周密的《乾淳歲時記》中也有記錄說「以小蜘蛛貯合內,以候結網之疏密為得巧之多久。」李商隱的詩中也提到:「豈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這正是七夕節以蜘蛛張網乞巧的方法。

喜蛛是一種米粒大的小蜘蛛,夏秋之交在一些花草樹木上常能見到,偶爾有一隻爬在人身上或被人發現在屋內,民俗認為是喜事之兆,一般都會被很小心地放生。歷代對「喜蛛驗巧」的評價之法不同,南北朝視網之有無、唐視網之稀密,宋視網之圓正,後世多遵唐宋之俗。

拜月

在傳統文化里,月亮始終代表著女子的祥瑞,因此自古以來一直有女子拜月的傳統,尤其是七夕、中秋這樣的節日。唐代詩人權德輿在《七夕》中寫到「今日雲輧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家人競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霄。」說的正是女子七夕在月下拜月乞巧的情形。羅隱的《七夕》也提到「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七夕設宴中庭共看星月,可以算是初秋夜晚的乘涼;筵席置時令水果、七夕巧果等,焚香裊裊,輕衫飄飛,煞是動人。

牛郎織女

南朝蕭統的《文選》中選《古詩十九首》,認為是漢樂府作品,其中有一首描述的便是牛郎織女的故事:「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牛郎織女的故事,始終充斥著離別與重逢。織女最早的身份被設定為天帝的女兒,《月令廣義·七月令》中引梁朝殷芸《小說》的說法,認為「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機抒勞役,織成雲錦天」,也就是說織女是為天邊織出彩霞雲錦的女子。由於牛郎偷走了正在天池沐浴的織女的衣服,織女留在凡間與牛郎相戀,直到被天帝(或雲王母娘娘)發現,召回天宮,並罰兩人相隔銀河兩邊,不得相見。於是到了七月七日這日晚上,會有喜鵲成群飛到銀河之上,架起一座鵲橋,令牛郎織女終於能夠相會——這便是七夕鵲橋相會的故事。

離別與重逢,可以說是詩詞歌賦中最為重要的母題。宋代秦觀的《鵲橋仙》,可謂是七夕詞纏綿婉約又不落悲涼的藝術高峰:「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在真正的愛情面前,時間與空間都只成了摹畫愛情模樣的坐標。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七夕看牛郎織女的相會,實際上看的是人間的悲歡離合。有歡喜者,如「金梭紅線系牛郎,天地真情萬古芳。不必含羞七夕月,鵲橋深處最鴛鴦」;亦有遺憾者,如「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無論是相聚的歡愉還是分別的遺憾,其實不過都是人生百態中必嘗的酸甜苦辣。

曝衣

過去七夕還有一個民俗習慣,被稱為「曝衣」。「曝衣」即是晒衣服,在初秋天氣尚熱、又不是太過潮濕的時節,正適宜於翻曬服裝。唐代詩人儲光羲 《樵父詞》「清澗日濯足,喬木時曝衣」、李賀《七夕》里的「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說的都是民間七夕曝衣的習俗。由於晾晒衣服乃是家家戶戶的必然需求,因此七夕曝衣的習俗一直未曾斷絕,直到清朝沉佺期仍有《七夕曝衣篇》曰:「曝衣何許曛半黃,宮中綵女提玉箱。」如今愛美的姑娘們,也可以在七夕時間整理衣櫥和妝奩,光看著那些滿滿的美麗的衣服,就能收穫一整天的幸福呢。

七夕的民俗豐富多彩,而關於七夕民俗的詩詞歌賦更是琳琅滿目。有千餘年的詩歌陪伴,有「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的閑暇,誰的七夕還會孤獨呢?

下有福利

福利

七夕新品推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本心書店 的精彩文章:

TAG:本心書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