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打仗姿態,向「和平積弊」叫板
「訓練場擺龍門陣的不見了,帳篷里內務設置變的更貼近實戰要求,訓練來臨泡病號的解決了......」連日來,筆者在陸軍第77集團軍某旅野外駐訓地看到,訓練場上少許多有形無實的「跑龍套」「走過場」,反而多的是實打實、硬碰硬的熱鬧場面。該旅領導介紹說,這是他們紮實開展「破除和平積弊、加強練兵備戰」教育整訓活動的一個縮影。
「一輛裝甲車左側履帶遭敵炸損,現命我分隊派出4名修理工前出搶修......」前不久,該旅修理二營一連正組織野戰條件下搶救搶修演練,組長郝啟澎帶領組員從受領任務到搶救搶修任務結束,可謂是一氣呵成,無可挑剔。卻遭到迎面而來的教導員張川川嚴厲批評。這是緣何?
究其緣由,郝班長在剛剛演練時,長時間受烈日暴晒,身體早就「開了鍋」,故將鋼盔換單帽本打算到附近方便時,被迎面前來指導訓練的張教導逮了個正著。
「演訓場就是戰場,子彈打過來怎麼辦?你是給敵乘虛而入的機會?造成非戰鬥減員?」張教導一連串「真刀實槍」的發問,讓一旁的劉連長面紅耳赤,領會到問題嚴重性,也讓在場班長骨幹感受到上級對實戰化的較真。「整理著裝,計時開始!」
一次戰備演練,連長蔣尚志檢查物資時,發現戰士小趙攜帶的戰備鞋與使用人對不上號,甚至鞋帶也沒系。「同志們,戰備物資不是擺設,要嚴格按打仗要求準備,容不得有半點馬虎。平時在戰備上『偷工減料』,到了戰場上是要吃苦頭的,我們決不能讓一雙鞋子成為打贏的『絆腳石』」蔣連長當即對其嚴厲批評並責令整改。
筆者還發現,過去戰士們問「開飯時間快到了吧?」現在關心最多卻是「你到達優秀標準了嗎?」以前為了內務美觀,將鋼盔塞進背囊里,而如今直接把鋼盔置於隨手可取的位置;以前訓練場的「驕嬌」氣,現在更多的是虎氣、殺氣;「生活味」變淡了,「硝煙味」越來越濃厚了。
「追風少年」就是這麼煉成的
老班長興之所至也玩起了「新技能」
「最後300米,200米,衝刺......」看著訓練場官兵們個個士氣高昂、拼勁十足。「以前『和平兵』當慣了,光靠吃老本,現在一天不出點汗、不沖幾圈渾身直痒痒,這樣訓練真給力,很帶勁!」四級軍士長李保義不禁感慨道。
作者:李江 劉偉
本期編審:楊彪
責任編輯:李勝子
解放軍報社西部戰區分社(微信號:jbcdfs)
本平台原創內容,轉載請聯繫授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