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歷史上那些幸福的亡國之君:不僅有劉嬋,還有溥儀

歷史上那些幸福的亡國之君:不僅有劉嬋,還有溥儀

在中國歷史乃至於世界歷史上,亡國之君的結局大多以死亡落幕。西方的大流士三世、君士坦丁十一世等君主無不戰死於軍陣中。天之驕子拿破崙雖然免於一死,但餘生被囚禁於孤島之上,鬱鬱寡歡而去,更是談不上幸福。將視線移回東方,中國素有「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的政治傳統,對待前朝君主,後代君王無不欲將其置之死地,封王拜爵令其安度此生已是其最大的幸運,但這樣的人總是少數。

自秦王子嬰始,中國王朝的接續總伴隨著前朝君主的死亡。亡國之君不僅僅意味著亡國,更意味著亡己。但在諸多「悲催」的亡國之君中,也存在著少數幾個幸運兒,非但保存了己身,有的還能福澤子孫。

中國最為著名的亡國之君,當屬劉禪。扶不起的劉阿斗在鄧艾偷襲成都後,投降於西晉,並和一些蜀漢大臣遷往洛陽居住,受封為安樂公。因為沉醉於吃喝享樂,不問過往,以至於司馬昭評論其:「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並留下了「樂不思蜀」的典故。西晉泰始七年(271年),劉禪在洛陽去世,享年64歲。謚號思公。前半生享帝王之尊,後半生足富家之樂,劉禪在物質生活一項上,可謂是幸福滿足。

除了劉禪之外,同期還有一位君主得到了善終,他便是曹魏末代君主——魏元帝曹奐。曹奐在退位之後,受封為陳留王,居住於魏國故都鄴城。他在亡國之後活了三十八年,五十八歲壽終,甚至見證了西晉八王之亂的序幕。他的後人一直襲封陳留王,一直到劉宋滅亡的479年,傳王位共215年,是中國歷史上存在最久的異姓王。雖然封王善終,福蔭子孫,但曹奐作為曾經的曹魏君主,目睹故國不在,江山易主,心中怎會好過?相比於末代吳越王錢弘俶「納土歸宋」,子孫後代顯名於後,曹奐的幸福指數就顯得更低了。

那麼在眾多亡國之君中,誰的幸福指數最高呢?我認為,他應該是中國最後一位封建皇帝——清遜帝溥儀。溥儀在清帝國風雨飄搖之際登基,當時不過幼童的他迭遭時局的折磨。先被袁世凱威令退位,後被張勳再度推上皇位,最後又被馮玉祥趕出紫禁城。蝸居天津的溥儀一心想要恢復往日的大清榮耀,隨後更是不顧民族之重遠赴祖先龍興之地,欲藉助滿洲國再圖一統大業。未曾料到的是,來到新京的溥儀成為了日本人手中的傀儡。到此時為止,溥儀一直在充當著別人手中的棋子和玩偶,渾渾噩噩的度過了自己的前半生。

1945年,蘇聯出兵滿洲,橫掃關東軍,滿洲國崩滅。蘇軍在奉天機場逮捕了再度成為亡國之君的溥儀,並將其投入監獄。解放後,從蘇聯引渡回國的溥儀被送至撫順戰犯管理所,接受了約十年的思想再教育與勞動改造。這之後的溥儀,成為了能夠和大眾真正平等,能夠自食其力,依靠自身能力而非地位、身份獲得尊重的共和國新公民。

溥儀的思想變化都體現在他的自傳《我的前半生》中,在書中,溥儀曾這樣描寫與看守所工作人員的對話:「在場的不論是縮放人員還是夥伴們,全沖我樂起來。顯然,這是和從前完全不同的笑聲。我覺得受譏笑的日子已經成為過去了。」清朝時的溥儀是陷於勾心鬥角、權力鬥爭中的無知懵童,民國時的溥儀是受人驅逐、千夫所指的逃犯,滿洲國時的溥儀是受異族擺弄的傀儡,唯有共和國時期的溥儀,真正找到了作為一個人的尊嚴。

同喪國失位的往日「前輩」相比,他們失去的只是權力,地位和財富,縱然後代帝王優待於前,也只不過是物質罷了。內心的煎熬與精神的壓抑是折磨這些亡國之君一生的痼疾。而溥儀,則得到了脫胎換骨般的改變,發自心靈的震動讓溥儀遠不同於他的「前輩」。他收穫了最好的東西,治癒了綿延千年的痼疾。只有心靈的愉悅,才是真正的高於一切。溥儀放下了過往,面對著明天,他才是歷史上最幸福的亡國之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樂觀的杯蓋 的精彩文章:

解放軍副師長駕船叛逃到台灣,蔣介石賞他500兩黃金後,下令槍決
三國最牛的虎將,呂布根本打不過他,趙雲遇到他直接繞道而行

TAG:樂觀的杯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