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國移二代:我只是想要光明一點的未來,那時的中國給不了

美國移二代:我只是想要光明一點的未來,那時的中國給不了

前言:

20年前,中國福建沿海的一些村莊,開始興起了「偷渡」美國。有華僑親戚的,由親戚帶著,沒有親戚的,花3-5萬美元,有專門的「中介」幫你。20年過去,這些村莊修起了一座座豪華的小洋樓,一幢比一幢氣派,儘管只有老人、孩子的房子里有些空蕩蕩,但這樣的氣派都是第一代移民在美國用血汗換來的。

那時候出去的基本上80%讀拿到了美國綠卡,可以把孩子接去美國,和一代移民相比,這些被父母接過去的二代移民,他們的生存方式和心態與父輩有怎樣的改變?今天,我們採訪了這樣一位女孩。Shrrey林曉楠,20歲,如今是美國某大學大二的學生,祖籍福建長樂,父母都是當年「偷渡」過來的一代移民。

採訪正文:

初去美國——完全聽不懂,更不會說

小那:您好Shrrey,介意我們從你父母的移民經歷說起嗎?

Shrrey:可以啊,我也很樂意和你分享我們家族的故事。

小那:你對父母去美國最深的印象是什麼?

Shrrey:是苦。真的苦。我記得那時我只有5、6歲的樣子,我爸爸就一個人去美國了。我媽媽為了要照顧我和弟弟,不能去上班,只能在家裡接一些零活來貼補家用。主要還是靠我爸從美國寄錢回來。我爸為了出國,借了20幾萬,在美國頭三年基本是在還債,要等到債還清了,我們家的苦日子才算告一段落。

小那:那麼小就和父親分別,你現在回想起來,對自己的成長有影響嗎?

Shrrey:多少會有吧,但對於我們長樂來說,這是正常現象。我的老家長樂,每家每戶都有華僑,基本上年輕人如果不出國,都沒什麼出路。你現在去我們那裡看,一排排的樓,你家蓋三層,我家就蓋四層,你家有大院子,我家就要裝電梯,反正各個家裡都很有錢。這些錢哪來的?不是中國賺的,是美國賺的。我小時候就經常聽說,誰誰誰家的兒子又寄了美金回來了,誰誰誰家的女兒又寄了英鎊回來了,然後就會想自己長大後也要去賺美元,給家裡蓋房子,讓父母也能跟別人炫耀一下。所以這就是我們那裡的風氣,一個人帶動一大家,都去美國,一大家帶動一個村,一個鄉,這兩年我聽說好點了,以前你到那些新房子里去看,全是老人、小孩,有的甚至沒人住。

小那:你是什麼時候去的美國?在美國有哪些故事可以和我們分享?

Shrrey:我是上初中的那年去的美國。我爸運氣好,在美國「黑」了五年之後獲得了「大赦」,拿到了綠卡,幾年後經濟條件好了,媽媽就帶著我和弟弟去和他團聚。我那時候應該是11歲吧,我從讀小學開始,媽媽就告訴我,要學好英語,英語特別重要。我發誓我真的聽進去了,下了好大的功夫在英語上面。我們那時的小學是沒有英語課的,我媽就找了一個上高中的表姐來教我和弟弟,我還在學校的元旦晚會上表演過英語詩朗誦,以為自己講得真的不錯了,可是到了美國才發現,完全聽不懂,更不會說了。逼不得已要說話的時候,基本都是笑話,純粹是中式英語,恐怕世界上只有我自己猜聽得懂。

但這些都不是多大的麻煩,我那時想,我們一家人為了來美國,千辛萬苦都不怕,現在人都已經在紐約了,還怕學不好英語嗎?所以我當時不僅要面對新的生活環境、新的學校、還有面對從零開始學習的語言。一開始我開口就被當成笑話,但我一點都不怕,偶爾還把這種笑話當成和同學的談資,大家也覺得我比較可愛吧,出現了主動教我,帶我走進她們圈子,我中學第一年基本上是在學語言,那是一段艱難但並不痛苦的日子。你明白我意思嗎?最重要的是你的心態,在這一點上,我的父母給我了很好的榜樣,他們都是那種能夠在苦中作樂,以此渡過難關的人。

我記得小時候,可能是爸爸那邊錢寄回來的不夠多吧,我們付完房租基本上就沒什麼錢了。對了,我們家在長樂其實一直都沒有自己的房子,是租的,幸好我親戚家有套多餘的房子空著,我媽媽就去問,能不能便宜租給她,我們長樂人有個優點,就是一家人互幫互助,親戚就說,你幫我把這房子打理一下,別讓小偷進來,房租就算了。我們這才免去了房租這個大的開銷。我媽媽也很開心,儘管房子是別人的,她當成自己家一樣打理,我印象中她總是在拖地、洗東西、打理陽台上的小花草。我們家陽台上的花一年四季都種了應時的品種,所以不論什麼時候來,都能看到花開,這也算是苦中作樂吧。

重識美國——美國是值得為夢想奮鬥的地方

小那:作為一名「移二代」,你覺得和父母相比,美國對於你有什麼不同的意義?

Shrrey:這個問題如果你不同時間段問我,我會有不同的答案。我覺得這是一個可以用終生時間去思考和回答的問題,會根據我的閱歷和視野的成長,我會有不同的感受,沒有標準的答案,可以說,有相同,也有不同。

我先回答相同的吧。

年輕人都會有一種錯覺,覺得自己的生活比父母當年要好。尤其是在像我們這樣家境有了很大變化的家庭,我知道,中國絕大部分的家庭,經濟條件都是比上一代要好的。這就給年輕人造成了錯覺,他們以為自己用著蘋果手機,坐在大城市的高級寫字樓里,告別了農民的生活,就比父輩們過得好,但其實,他們何嘗不是在鋼筋叢林里日出而作,日落還不能息的「農民」呢?

換在我身上,也是一樣的。我的父親是「偷渡」到美國的,我是通過正規的移民手續到美國的,我不用去面對幾年時間要一邊工作、一邊還債、一邊忍受著與妻兒分離的痛苦壓力,可是美國對於我們的意義,卻是一樣的。我的父親,從一個沒有房子、沒有正式工作的中國農民,在美國通過自己的奮鬥,安家立業,把我們接到美國,美國對於他來說,真的是實現夢想的地方。而我,從一個中國十八線小城的「留守兒童」,到現在美國大學的學生,美國對於我來說,也是值得去為夢想奮鬥的地方。

如果當初我的父親沒有來美國,他可能現在還在中國打零工,不會擁有自己的餐館,自己的房子,而我,可能連大學也上不了,初中畢業後就早早去打工,這樣的前途我真的不敢想像。我也知道中國現在發展得很好,我也很愛中國,但是,很抱歉,以我們這樣的家庭,在那個年代,我想要的的光明一點的未來,中國給不了。

然後我再說說不同的。

對於我的父母來說,美國對於他們來說,就是唐人街,就是自己的中餐館。他們整日都在這個小世界裡,不願意出去融入更大的美國。但我就不一樣,美國對於我來說,是一個很好玩的冒險樂園,我非常樂意和不同種族、不同膚色的人交朋友,了解她們的文化,也把自己的文化介紹給她們。我記得剛來美國的時候,我跟媽媽說同學笑話我的中式英語,媽媽說,這些小屁孩歧視我們中國人,以後不要跟她們玩了。但我並沒有聽媽媽的話,後來的事實也證明,同學們並沒有惡意,接觸久了之後,還會主動幫助我,如果我聽媽媽的,不跟她們玩了,那我可能很久都不會有朋友,很久都改不了自己的中式英語,就和我的父母一樣,一直困在自己的小餐館裡。

移民意義——人生的另外一種可能

小那:移民美國對你產生最大的影響是什麼?

Shrrey:我看到了人生的無限種可能性,而這種可能,是父親給我的。父親通過多年不斷地努力,終於讓我們一家在美國團聚,也改變了我的整個人生。小時候我經常會問媽媽,爸爸什麼時候才能把我們接過去啊,媽媽總說就快了,就快了,我等了一年又一年,直到這一天真的來了,卻覺得那麼不真實,爸爸去美國那年我才5歲多一點,再見到他時我已經是個小大人了,一句很俗的話,我長大了,爸爸卻老了很多,就是這樣的感覺。

他為了生存,為了改變生活,改變下一代的這種拼勁兒對我影響很大,也讓我第一次懂得,堅持應該堅持的,哪怕付出再多的苦,也總是會有所收穫的,這個道理我時刻不敢忘。

後記:

和Shrrey交談,你很難想像這個剛剛踏入大學校門不久的女孩,能夠很成熟地使用自己的視角去理解世界。作為移民二代,Shrrey擁有著父母出苦耐勞,苦中作樂的有點,更有著開放的視野,獨立思考的能力。正是父輩們用自己的青春和前途去冒險,才換來了她今天的成長環境。Shrrey有句話說的對,移民讓大家看到,其實人生當中,還有另外一種可能,另外一種選擇,你不想試試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移民人物誌 的精彩文章:

TAG:移民人物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