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雕像為何總是閉著眼?民間流傳三種說法,最後一種太荒謬
關羽是我國三國時期蜀漢的著名將領,因為其忠肝義膽的性格,得到了後世的普遍尊敬。有人把他抬到了與孔子相同的地位,稱為「武聖」。所以中國古代也多了一個規矩:文拜孔子,武拜關公。但不知大家發現沒有,關公的絕大多數雕像都是閉著眼的。這是為什麼呢?
最普遍的一種說法就是,關羽平時閉眼,一睜眼就要殺人。這個說法來源於《三國演義》關羽溫酒斬華雄的典故。當時董卓廢掉了少帝劉辨,另立劉協為帝。之後他便開始了自己的獨裁統治,攪得天下民不聊生。袁紹、曹操等人組成了十八路諸侯軍討伐董卓,結果前鋒孫堅卻在汜水關被董卓大將華雄擊敗。為了鼓舞士氣,袁紹等人先後派出俞涉、潘鳳出戰,結果卻被華雄一一斬於馬下。
此等危難關頭,關羽挺身而出,說願意前去挑戰華雄。當時很多人都不看好劉備的這個小跟班,關羽卻自信的說:「替我溫一壺酒,我去去就來。」而事實也正如他所說,溫好的酒還有餘溫,他便提著華雄的頭回來了。據說他在上場殺敵前一直是半眯著眼睛,與華雄對陣時才怒目圓睜。後來他將華雄斬殺,人們便傳出了關羽平時不睜眼,睜眼必殺人的的說法。而他本人長得也很有威懾力,「身長九尺,髯長二尺,丹鳳眼,卧蠶眉,面如重棗,聲如巨鍾」。半眯著眼睛可以給人一種不怒自威的感覺。因此他後來的雕像都是「二分開,八分閉」,起到鎮宅辟邪的效果。
而關羽閉眼的第二種說法則和他的學習習慣有關。關羽本人十分好學,可是當時正值亂世,白天哪有完整的時間讓他好好學習?於是他只能等晚上夜深人靜了再去研讀。當時又不像現在有電燈,只能靠煤油燈來照明。關羽天天晚上瞅竹簡上的字,時間長了就成了近視眼。只有眯著眼才能看清書上寫了什麼內容。所以他在平時就有眯眼的習慣,後人就是根據他生活中的形象來給他塑造的雕像。
第三種說法則是與佛教有關。據說關羽在死後怨念很大,在佛祖的指點下才知道自己生平所犯殺孽過多。他幡然悔悟後不好意思再面見眾人,只好眉眼低垂,通過閉目來反思自己的過錯。這樣再多的心事也不會被人們所看穿。但小編覺得這種說法有點站不住腳,大家覺得呢?

書蟲·牛津英漢雙語讀物:1級(下 套裝共10冊 附光碟)
¥44.20


※荊州出土千年古墓,棺蓋上驚現瘮人的灰色人影,專家無法解釋
※農民地里刨出青銅器,親戚當破爛賣了30元,今天成一級文物
TAG:送歷史個救生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