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服部刃物與FK、哨格、冷鋼、博克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
在刀圈裡,我最佩服的一個刀匠就是服部刃物。
混圈兒的都知道,各大刀具製造商和各個刀匠之間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
但是最讓人理不清的,就要數服部刃物了。
提服部刃物這個名字可能很多朋友都不清楚,紛紛會浮起問號,這是哪個老頭啊?
服部刃物你不知道,提瑞典FK、冷鋼、SOG、博克這幾個刀具製造商你一定清楚。服部刃物與他們幾個的糾纏,堪比盤絲洞的網——難理。
首先,上幾張圖:
這是你們最喜歡的雷神,也是我的小老婆:
這是冷鋼的三美Trailmaster:
這是服部刃物的H160-1和H160-2:
各位老鐵發現什麼沒有?
有沒有發現什麼蛛絲馬跡?
真沒發現嗎?
我來把它們的尺寸上一下:
FK的北極光NL1 「雷神」 (VG-10核心層壓鋼)
總長度:38.5厘米
刀片長度:25.4厘米
刀片厚度:7毫米
重量:520克
冷鋼TrailMaster(VG-1核心層壓鋼/ San Mai III)
總長度:36.82厘米
刀片長度:24.13厘米
刀片厚度:0.79厘米
重量:496.17克
服部刃物H160-1(Aus8)
總長度:37.5厘米
刀片長度:24.2厘米
刀片厚度:6.8毫米
重量:465克
有敏銳眼光的朋友能看到,它們的外觀、部件、研磨、尺寸,都非常相似。
所以多年來,有人說服部刃物是冷鋼Trailmaster、FK雷神的製造商。
事實吧!
也的確是如此!
服部刃物的H-160和瑞典FK 的北極光系列,它們的不鏽鋼護手、皮革手柄、圓柄頭和螺絲完全相同。
只不過皮革墊圈不同。
NL1和H-160的護手
柄頭和螺絲釘
服部刃物最大的獵刀是H160-1和H160-2 博伊刀。
160-1是凸磨,而160-2是凹磨。
刀片鋼材是Aus8。
手柄採用皮革墊圈,護手和柄頭是不鏽鋼材質。
凸磨的H160-1
空心研磨的H160-2
而目前冷鋼三美Trailmaster的護手和碳鋼Trailmaster的護手,形狀相同,但鋼材不同。
NL1和VG1 SM TM
然而早期用Aus6和Aus8為核心的Sanmai Trailmasters,它的不鏽鋼護手與H-160和NL1的不鏽鋼護手完全相同,不過要更薄一點。
早期Aus8為核心的San Mai Trailmaster
老式的護手風格
Aus6 TM和VG1 SM TM
FK的NL1雷神Thor於2002年推出,它是北極光系列中最大的一款。
最初配的是棕色皮鞘,現在配的則是黑色皮鞘。
關於雷神,其實沒什麼好說的,因為很多朋友都說它是現如今最好的大型博伊刀。
從左到右:服部刃物160-2 Aus8、冷鋼Trailmaster Aus6、服部刃物160-1 Aus8、冷鋼Trailmaster VG1 Sanmai III、瑞典FK NL1 雷神VG10 Laminate。
冷鋼的Trailmaster於1987年至1998年推出,它的歷史很長,而且擁有許多粉絲。
最初的產品都是在美國和日本生產,用的鋼材也是Carbon V。
Carbon V也可以稱之為碳V,是冷鋼公司所用碳鋼的專有名稱。
現在在市場,日本產的Trailmasters及其罕見。
早期的Trailmasters採用的是凸磨,隨後才變成了平磨處理。
早期日本製造的16C型
Trailmaster是一款非常經典的大博伊刀,整體長36.82厘米,刀片長24.13厘米,刀片厚0.79厘米。
採用雙護手與kraton材質手柄設計。
雖然這麼多年來,刀片材料和產地經過了很大的變化,但是它的尺寸和基本特徵在28年里卻沒變過。
在20世紀90年代,冷鋼在日本生產了另一款使用「400系列不鏽鋼」製造的Trailmaster,型號為16JS。
這也是第一代,使用不鏽鋼製造的Trailmaster,不過它僅僅生產了幾年就不做了。
在1998-2001年,冷鋼用Aus6製造了第二代16JS。
它採用的是凸磨處理,有點類似於目前的VG1 Sanmai鋼版本。
在早期的版本上,標識是在刃根上,而後來則是在刀片上做標識。
這些版本與Sanmai鋼的版本非常相似,只是鋼材不同,沒有層壓線。
Aus6刀片的早期16JS版本
16JS後期版本
在2001年,冷鋼展示了其Carbon V、Stag、Aus6和Sanmai 不同版本的Trailmasters。
Aus6和VG1 SM TM
在1991年,有一部電影,叫《捍衛入侵者》,在電影中則使用了黑色米卡塔的Trailmasters。
利用電影,冷鋼推出了500支編號限量版的Trailmasters,這500支Trailmasters,其外觀與電影中的外觀一模一樣。
在此期間,絕大多數的Trailmasters都是用Carbon V製造,生產製造商則是卡美盧斯Camillus。
在1998年,冷鋼推出了使用Aus8為核心的San Mai鋼版本Trailmasters。
型號16JSM。早期的San Mai採用Aus8核心鋼。
在2006年,卡美盧斯破產。
冷鋼開始將Trailmasters轉到中國內地生產,鋼材也變成了SK5。
不久後,冷鋼將生產地轉到中國台灣。
在2007年,以Aus8為核心的Sanmai鋼開始轉變,變成現在的VG1為核心的Sanmai III。
今天以VG1為核心的Sanmai III版本的Trailmaster由服部刃物製造。
冷鋼所用的Kraton材質手柄比之前的手柄表面紋理更大。
冷鋼的Trailmaster有一個比較小的版本,叫Recon Scout。
瑞典FK的雷神也有一個比較小的版本,叫NL2 奧丁之神Odin。
冷鋼的Sanmai III Trailmaster和Sanmai III Recon Scout:
瑞典FK的 NL1 雷神Thor和NL2 奧丁之神Odin:
冷鋼偵察兵Recon Scout:
總長度:31.75厘米
刀片長度:19.05厘米
刀片厚度:7.87毫米
重量:425.24克
刀片鋼材:VG1核心的Sanmai III層壓鋼
硬度:56-58HRC
Fallkniven NL2 奧丁之神Odin:
總長度:32.31厘米
刀片長度:19.99厘米
刀片厚度:6.6毫米
重量:381.02克
刀片鋼材:VG10核心的420j2層壓鋼
硬度:59HRC
和它們的大哥一樣,這兩款也是由服部刃物製造的。
不過,Sanmai III 偵察兵在2014年底已經停止生產。
偵察兵的推出時間較晚,除了緞面的Sanmai III版本,其它版本全是黑色的。
偵察兵最初也是由美國卡美盧斯公司使用碳V製造。
直到2006、2007年,冷鋼將它轉到中國台灣製造,鋼材也換成了日本的SK5。
在2014年,鋼材又經過一次變化,開始改用美國製造的01鋼。
在2007年,Sanmai III推出,採用VG1為核心,由服部刃物開始接手,採用凸磨處理。
在2015年之前,大部分VG1 Core Sanmai產品都是在日本關市製造。
2015年,冷鋼轉換生產地,日本關市的大部分VG1 Core Sanmai停止製造。
在2018年年初,開始轉為中國台灣生產。
不過,VG1 Sanmai版本的TrailMaster仍然是在日本的關市生產。
所以VG1 Sanmai版本的TrailMaster也是冷鋼唯一一個在日本關市生產的刀。
在2016年,FK以現代博伊刀的名義推出了一款新的大型博伊刀。
刀片和整體結構延續FK的Pro系列,使用以VG10為核心的層壓鈷鋼製造。
這款現代博伊,以及FK所有的直刀,均為日本關市的服部刃物製造。
在1986-2005年間,SOG的S1、S2都是由服部刃物製造。
2005年後,SOG將產地轉移至中國台灣。
雖說S1、S2不再由服部刃物生產了。
但在2006-2008年間,SOG的一些限量版作品均是由服部刃物製造。
目前來說,S1、S2如果是拿來收藏的話,還是由服部刃物製造的這些刀子才是最搶手的。
除了SOG,德國博克的MACV-CISO紀念版作品也是由服部刃物製造。
一般來說,產地製造商這些東西,如果官方不標明,我們一般很難知曉。
而且,有時候如果你看到了和某些品牌相似的刀,但是標識卻不是那個品牌。
先別急著否定它,也許,它是原刀匠做的。
服部刃物並不是這個刀匠的名字。
服部刃物是他在1971年創立的自己的品牌。
他原名叫服部一郎,現年77歲。
服部一郎從18歲開始做刀,最初生產的是高品質的廚刀和獵刀。
憑藉質量,服部刃物這個品牌開始贏得最佳工藝的口碑。
在此期間,服部一郎獲得了關市刀具工業協會頒發的「優秀技術工匠獎」。
其做刀的態度,讓他獲得了:世界上最好的刀匠,這個稱呼。
除了上面幾個常見的品牌,世界上還有一些品牌與服部刃物也有合作。
原創申明:
本文由主題名品網原創譯,轉載或引用請註明出處
下方查看歷史文章
公眾號輸入關鍵詞,獲取更多10W-乾貨
花田洋|根本朋之|傳世家徽|基茲利亞爾|挺進者|威廉亨利|安大略|ESEE|FOX|莫拉|瑞典FK|RMJ|巴克河|CRKT|卡巴|冷鋼|蜘蛛|微技術|零誤差|蝴蝶|克里斯里夫|極端武力|鋼獅|樹人|SOG|戈博|松田菊男|萊澤曼|TOPS|BUCK|鎖定|龍骨|刃型|1095高碳鋼|ELMAX|S110V|S90V|ATS-34|S30VN|S35VN|H1|M390|ZDP-189|D2|8Cr13MoV|13C26|1050|4140|VG-10|420HC|1428CN|20CV|CTS-XHP|M4|154CM|CTS-BD1|AUS-8|440A|420J|AUS-6|N680|440C
長
按
解
鎖


※極端武力MK2.1——向卡巴USMC Mark 2致敬
※莫拉的全龍骨黑客叢林刀——上山不吃癟,助你縱橫山野
TAG:1Ge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