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生了二胎,除了命是自己的,其他都不是自己的

生了二胎,除了命是自己的,其他都不是自己的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大家(ID:ipress),作者:張明揚。虎嗅網獲授權轉載。

這些年,看見身邊有朋友生了二胎,除了祝賀之外,隱隱都會有些「同情」,碰到密友嘴裡還會不陰不陽的說幾句「你真有錢」「你全家都是勇士」等等,總之完全喪失了傳統中國「多子多福」的那種歡樂語境,反而為別人瞎操心。

當然,我接觸的朋友大多都是所謂的中產家庭。在中國的中產家庭中,特別在一二線城市的,生二胎越來越被視作一個衝動的「小眾消費」,一個導致「消費降級」的自我「摧殘」,一個犧牲了自己所有時間蓬頭垢面的悲慛形象,一個幸福感被危機感抵消的非理性行為。

亂,圖自網路

在二胎政策放開的刺激下,2016年,中國新生兒數量曾創下一個21世紀高點:1786萬。但到了2017年,這一被寄予厚望的數據迅速回落了63萬,二胎放開並未起到預期中力挽狂瀾的作用。在一線城市,二胎率更是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以北京為例,近兩年二胎佔全體新生兒的比例始終在30%左右徘徊,而2017年全國範圍內二孩佔比已達51%。

中國新生兒數量未見明顯提升

如果將「生育二胎」視作政府的一項宏觀調控的話,我們必須得承認,相比起貨幣放水和財政擴大支出而言,二胎是對政策相對最不敏感的一個領域,在其他領域無往不利的調控魔力在這裡似乎收效甚微。

我們曾想當然地以為,一個被嚴控數十年的領域,一旦正式放開,就像四十年前的改革開放一樣,將自動釋出無窮的「生產力」,但事與願違,光放開已遠遠解決不了問題了

爭鳴:生二胎怎麼這麼難?

《就算鼓勵生十胎,恐怕也沒什麼用》

一個家庭的生育決策,正如貝克爾所言:「應當由其收入、教育以及其他個人因素來決定,讓家庭自住選擇生育孩子的數量。」

《一直催你生娃的爸媽現在不想說話,並發來一個白眼》

很多城市家庭,好不容易不提「傳宗接代」了,要不要生二孩,誰來帶二孩,又讓兩代人「撕」起來。

以上兩篇為《騰訊·大家》此前發表關於此事的不同觀點文章,您認為哪篇文章更有道理,請參與文末調查。

上不起的學

關於拒絕生二胎,中產談論最多的自然是經濟壓力。上流社會和底層群眾可能都會認為這很矯情,前者生二胎再多錢也花得起,後者認為生養孩子能花幾個錢。

當有朋友問我「要不要生二胎」時,我的回答一般都是「沒錢」。這當然有很多戲謔的成分,事實上,狹義的生育成本本身一般不會成為是否生二胎的影響因素,所謂的奶粉錢、尿片錢在城市中產家庭中是一個並不難消化的新增成本,生活生活,生了就能活嘛。

二胎家庭很大一塊成本來自房子,儘管現在有上下床,但如果是一兒一女,到了合適的年紀,總是要一人一個房間吧?僅這一點,很多房子小的中產就望而卻步了。

不過,最深層次的經濟恐懼還是來自教育。

在大中城市,教育成本最可怕的一點就是「不可控」。如果你是一個「高需求父母」,兩個孩子上私立學校的遠期成本足以讓你傾家蕩產,事實上,很多二胎父母在計划到中學乃至留學時,就不得不面對財政枯竭,預期收入與支出無法匹配的狀況,這時候的一個自我安慰往往是「大不了賣房子」,這不就是某種意義上的「傾家蕩產」了么?

如果以一線城市私校一年10萬學費這個甚至略顯保守的數字來計算的話,小學6年,中學6年,一個孩子的學費就是120萬,兩個孩子就是240萬。這還沒有考慮幼兒園,不上好的幼兒園能上好的私立小學么?也沒有考慮留學,你給孩子上這麼好的學校難道不就是為了留學么?這樣一算,學費可能還要翻個倍,對於要求高的父母,二胎家庭的教育支出突破500萬並不誇張。

還可以友情提醒一句,一個孩子上私校,一個孩子上公立,太有道德風險了。

當然,你可以說,莫欺中年窮,你怎麼知道我未來不會收入大漲啊?你對個人有信心我很為你高興,但學費難道就不會漲啊?這些年私立學校的學費不僅跑贏了收入增長,也跑贏了通脹,甚至跟上了最不可能企及的稅收增長速度。

當然,你也可以說,我可以走公立教育的道路啊。這當然很好,可能也是大多數人的選擇,好的公立學校需要學區房,這筆錢準備好了么?好的公立學校需要社會資源,這筆資源準備好了么?

如果受限於種種資源,最後兩個孩子上了比較一般的公立學校,你或許又會隱隱的自我拷問一下:如果只生一個,會不會孩子的學校就好比現在好了?這就不能再想下去了。

這時候,你就只有一種自我安慰的方式了:富有富的過法,窮有窮的過法。

近日,濟南一間無廚無衛的11平方米傳達室作為「學區房」拍出了51萬天價

傷不起的「伴讀」

這裡說的還是狹義的教育,教育壓力又豈是金錢能夠涵蓋的。這就是富裕階層生二胎也不得不面對的壓力了。

在中國的當下的教育競爭中,如果說由金錢和社會資源決定的學校固然重要,也可以說最重要,但父母對教育的時間精力投入也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變數。從廣義上說,擇校本身也是一種時間精力投入,而父母的時間投入往往又可以部分決定你是否被名校所錄取

如果父親參與度不特別高的話,兩個孩子的教育「陪伴時間」就足以完全拖垮一個有工作的母親。當下的教育制度,強調父母的參與固然比我小時候那種父母只管看成績(好了就誇,不好就罵)的理念更為先進,但對父母的時間投入要求也幾何級加大。孩子做作業時你要陪著,做完作業你要幫忙檢查,孩子的手工作業你要幫忙做(實際上往往就是你主做),周末還要接送孩子去各種名目繁多的補習班興趣班。如果家裡沒有老人幫忙,還有一個孩子上下學接送的問題,如果3點下課,你怎麼辦?如果你這可以搞定,只能說社會主義大鍋飯真好。

然後,如果是二胎,把這些事給Double呢?

現在的教育壓力,感覺就是要把媽媽,小概率也可能是爸爸趕回家全職,誰可以3點下班啊?媽媽的職業生涯怎麼辦,自我實現怎麼辦?可能很多普通中產家庭還來不及考慮這麼高冷的問題,他們更關心的是,如果全職了,中產爸爸如何養活有二胎的四口人,如果家裡沒有阿姨的話。

如果說公立學校還只是猶抱琵琶半遮面的話,私校就更加坦誠了。很多一線城市的頂級私校在面試時,對,會有單獨面試家長這一環節,可能會明確告訴你,他們需要家庭更多的參與到孩子的教育當中,各種要求幾乎只有全職媽媽(爸爸)才能搞定,如果你是一個有工作有理想的媽媽,出於求生欲當時脫口而出的很可能是「老師放心,我很快就要辭職回家了,我會積极參与咱們學校活動的」。

《神偷奶爸》劇照

全職媽媽

即使沒有日後學校的種種暗示和壓力,如果生了二胎,夫妻中某一個回家全職帶娃甚至可以看作一種經濟上的理性選擇。

一線城市的全職育兒嫂月平均收入已在8000上下,加上「年終獎」,僱傭一個阿姨的年度支出已逾10萬元。我當然有理由相信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一線城市媽媽會高於這個收入水平,但考慮到「親自帶」這些額外的精神獲得感,很多媽媽還是會選擇全職。

或許是中國當下制度中唯一對生育和二胎有激勵作用的因素,很多有國企或事業背景的單位,對法定產假以外的假期(比如病假)往往持一種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政治正確,這對於一個二胎媽媽自然是彌足珍貴,但是,這終究只能惠及一部分人,而且因為沒有制度和法律的保障,往往是取決於領導的風格,但凡換了一個對此較真的新領導,你仍然要去考慮是否全職回家這個問題。

很多二胎媽媽在決定全職回家時,往往懷有一個樸素善良的遠景:等娃大一點,我再殺回職場。但殘酷的就業形勢和不斷升級的職場技能競爭很可能讓這一願景化為泡影,同樣現實的是,一旦你習慣了家中那種自由度,以及女性被賦予的某種「不工作也行」的社會評判,你很可能就會在猶豫是否重回職場時,哪怕遇見一些並不大的挫折,就會返回自己更習慣的那個戰場——家庭。

說家庭是「戰場」並不為過,很多媽媽甚至是參與度並不那麼高的爸爸都曾親口告訴我,家庭事務比工作要更累更瑣碎,且缺乏清晰的獲得感。與爸爸相比,與其說媽媽可以沒有爭議的全職是一種性別優勢,還不如說是一種「福利陷阱」,你不由自主,本著為孩子為二胎犧牲的偉大情操墜入了這個陷阱。

或許你的老公會暫時拋下經濟壓力支持你,你的爸爸媽媽會暫時拋下曾培養出一個女學霸的驕傲支持你,但你怎麼保證你的公婆,不會在你試圖享受點購物樂趣時突然說出他們心中隱藏的政治不正確:我兒子已經很辛苦了,養了一大家人,你就為二寶省著點花吧。

爸爸

有時候,二胎家庭的爸爸也很難指望上。從理論上而言,二胎是一個家庭的共同決定,新增的勞動量當然應該由爸爸媽媽共同承擔。如果你是全職媽媽,這一美好理論的悖論在於,二胎增加了經濟支出,爸爸有責任更有壓力去掙更多的錢來「填坑」,而這在很多時候就意味著爸爸需要付出更多的工作時間,或者是無法證偽的交際時間來追逐升職加薪,儘管這一說法充滿著男權的自私與話術,但「爸爸需要掙更多的錢」卻並非矯情。

如果你不是全職媽媽呢,問題也不會少。你們家同樣需要更多的錢,但掙錢需要投入的時間精力,天然與養育二胎需要投入的時間持競爭關係,現實往往是你們需要在工作與家庭這兩個場域同時增加時間精力的投入。

那麼,時間從哪裡來?娛樂,休閑,電影,朋友聚餐,歲月靜好,砍掉這些時間。難怪有一位媽媽告訴我一句金句:生了二胎,除了命是自己的,其他都不是自己的。

最無奈的是,在中國的家庭中,哪怕是相對平等的中產家庭,二胎新增養育時間的主要投入者仍然是媽媽,很多二胎媽媽幾乎放棄了自己大部分的社交生活,要麼對家庭全情投入,要麼分一半給工作,總之犧牲了社交和人脈,從中遠期來看,也犧牲了自己職業發展的未來可能性。

但爸爸也委屈。與父輩相比,我們投入在育兒身上的時間分明要大於他們啊,父輩計劃經濟時代的工作壓力沒有我們大,那時候也沒有現在這些「爸爸參與」的各種育兒理論,在傳統中國家庭中,父親比現在更像是一個家庭教育的缺位者。

但問題是,現在育兒的時間精力投入本身就遠遠大於上一個時代,現在的父親固然比上一輩辛苦一些,但卻遠遠無法抵消育兒新增的壓力。

《三個男人與一個搖籃》劇照

在傳統社會,父親是「多子多福」理論堅決支持者,傳統中國男人大多從結婚起就有「生一窩」的遠大理想。

但現在呢?我所見到的情況是,爸爸甚至很多時候成為了一個家庭生二胎的主要反對者,當作為「主要撫養人」的媽媽出於母性提出生二胎的建議時,爸爸往往驚慌失措地搬出一大堆理由來反對,我甚至有了條件反射,也因此被我妻子在家中多次耍弄,待遇幾乎堪比巴甫洛夫的狗。

為什麼?當一個男人拒絕對育兒和家務繼續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時,他自然會下意識地反對生二胎。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媽媽如果在沒有改造好自己男人的思想狀態時,「一意孤行」生二胎,生完之後面對的很可能是一個甩鍋的爸爸,或者好一些是帶娃卻很不走心的爸爸,以及由此產生的無窮家庭爭吵。這時候,爸爸或許還會委屈的喃喃自語:「我都說了不要生二胎了」。

也因此,越來越多的媽媽會在考慮生二胎之前,確定好自己的老公已經被規訓好,是一個無論從心理還是技能上都做好充分準備的「高參與爸爸」。

但問題是,太多中國媽媽面對的男人是沒有做好此種準備的,是「不配」做一個二胎爸爸的,那就只有「再說」了。

老人

雙方家庭的老人也是一個生二胎的重要變數。如果兩邊的老人給力,生二胎是一個更容易下的決心,老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讓一個雙職工的二胎家庭成為可能,甚至還可以不必僱傭阿姨,這將在很大程度上內部消化二胎產生的家庭經濟壓力。

但前提是,父母身體要好啊!在一些家庭中,甚至出現了由於生二胎,累倒了某位老人,然後小兩口還要在照顧孩子的同時,再去照顧老人的「四面楚歌」。

更別說,在大城市家庭中,年輕人並不習慣和上一輩住在一起,如果生了孩子,特別是有了二胎,將迫於現實「違心」的和老人住在一起,如果再考慮到兩代人育兒觀念的天生分歧,一場隨時可能發生的「婆媳矛盾」正在醞釀中。

由於傳統觀念的影響,老人往往是一個家庭生二胎的堅定支持者。但據身邊的朋友說,如果年輕人受老人的影響生了二胎,極易產生一種後果:生二胎之前老人各種高調、各種大包大攬,生之後由於精力有限實在無力兌現承諾,從而產生了新的家庭矛盾。

於是現在的老人家,往往在兒女沒孩子時喜歡放話「多生一個」,當第一個孩子降生後,體會到當代育兒和他們那個時代無法同日而語的壓力之後,就逐漸現實主義的放棄了「初心」,甚至轉而成為了二胎的反對者,「你們要生就生,我們反正帶不動」

更何況,一線城市的結婚育兒時間本來就相對晚,雙方老人的年紀大了,更無法一力面對二胎的精力體力投入。

在老齡化嚴重的日本,老人不願意幫子女帶孩子,而喜歡出來工作

國家

請原諒我絮絮叨叨的以「上帝視角」將二胎家庭中的各個角色都點評了個遍,我想強調的還是,生育二胎的壓力之大,並不是單一的家庭可以一力承擔的。特別是,考慮到「二胎」越來越像是一個國家行為,越來越與「生育替代率」「新增勞動人口」「養老撫養比」這些經濟大詞放在一起,國家再也沒有任何理由失位。

在這個問題上,很多人或許出於戲謔的說,政府從計劃生育到鼓勵二胎的轉向過快,和變臉似的。但在此關頭,政府的「變臉」其實還應該更快一點,變得更狠一點。

在計劃生育部門和人口專家心中,或許還在認為,相比過往的罰款開除,放開二胎已經是天大的政策突破,何必再去花錢花力去搞什麼「鼓勵二胎」呢

當一個國家的生育偏好被扭轉,並不是「放開」本身就可以起到什麼作用的。考慮到日本、韓國等大力鼓勵生育之後的低生育率,再考慮到中國大城市相較日韓更高的生活壓力教育壓力,再強調「放開」的效果不覺得很可笑么?從邏輯而言,中國不拿出比日韓更強大的鼓勵生育措施,別說二胎了,一胎都快成問題了。

目前,我們只看到了已經排入日程表的減稅(按家庭撫養人口計稅),還有遼寧據說要推出的一攬子「獎勵生育」措施,這些措施不可謂不好,但對於我之前說的那些二胎家庭的爸爸、媽媽、老人而言,對於可能要高出減稅額一個甚至兩個數量級的那些高額生活支出教育支出而言,現在看到的這些措施,只能說是一個安慰獎吧。

更重要的是,鼓勵生育、鼓勵二胎不是國家哪一兩個部門可以單獨承擔的,這是一個大到教育、稅收、社會保障、財政補貼、產假、住房、醫療、婦女就業和男女平權,小到奶粉和疫苗,一個極其浩大,捲入無數實權部委的社會工程。

別的且不說,就僅以稅收而言,稅改中的「按家庭支出減稅」,如果失之於繁,需要家庭用大量單據抵稅,就很可能事與願違,很難起不到鼓勵生育的作用。在稅改問題上,第一應該旗幟鮮明將鼓勵生育(二胎)這個目標列上;第二應該大力簡化流程,比如二胎家庭的個稅起征點直接提高到3萬元以上,最大限度減免二胎家庭的稅收負擔。 這幾天蔣錫培先生的減稅建議書不是刷屏嗎,時不我待啊。

畢竟,如果減稅上都不能看到強有力的措施,怎麼再敢奢望國家額外掏出錢來對二胎家庭進行補貼呢?

如果有一天,中國也像西方那樣,有人靠生孩子「騙取」福利了,我想,中國的二胎難題就解決了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虎嗅APP 的精彩文章:

小米超額認購10倍;傳拼多多下周赴美提交上市文件
做一次美甲,指甲薄一半,原來這真不是我的錯覺

TAG:虎嗅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