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的晶元技術現在達到了什麼水平?

中國的晶元技術現在達到了什麼水平?

集成電路(晶元)是現代工業的糧食,是現代工業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元器件。我們在晶元領域嚴重依賴進口,2017年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量高達3770億塊,進口額為2601億美元,遠遠高出其他商品。

美國制裁中興通訊,讓國人意識到擁有自主晶元的重要性,那麼我們的晶元技術達到了什麼水平呢?晶元生產包含三個步驟,設計、製造、封測,再加上生產晶元需要的設備和材料,這五個方面的技術水平可以反映晶元技術的綜合水平。

1、設計

最近幾年國內的晶元設計領域發展最為迅速,孕育了數家優質企業。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華為海思,華為海思設計的麒麟980晶元採用了7nm製程,可以說是最先進的手機處理器之一。

在專用晶元中,我們的數字貨幣挖礦機晶元是世界最領先的,嘉楠耘智前幾天有一款7nm的晶元成功量產,是世界第一個實現量產的7nm晶元。不過這個晶元的技術含量遠遠低于海思麒麟980。

在人體識別晶元中,匯頂科技的指紋識別晶元已經做到了世界第一的位置,正是匯頂的方案,讓百元機要可以搭載指紋識別功能。

另外我們還有一些小家電晶元、鋰電池晶元、軍用晶元等。

但是也有很多領域的晶元設計技術我們還沒有掌握,現在存儲晶元仍然被韓國壟斷,計算機CPU、GPU被美國壟斷,大家電的主控晶元我們也很少。。。

總結來說,部分細分設計領域有所突破,但總體偏弱,需要通過海外併購和合作來解決。

2、製造

相對於設計領域,製造領域和國際上的差距更加明顯。

大陸晶元製造排名第一的是中芯國際,中芯國際無論技術水平還是市場佔有率,都穩穩佔大陸第一把交椅。

中芯國際前幾日公布公司14nmFinFET技術研發獲得重大進展,第一代FinFET技術研發已進入客戶導入階段。28nmHKC+技術開發完成,28nmHKC持續上量,良率達到業界水平。

中芯國際在世界上處於第三梯隊,第一是梯隊台積電、三星,可以製造10nm以下製程,第二梯隊是格羅方德和台聯電,可以製造14nm製程。

隨著製程不斷縮短,繼續研發的難度逐漸增加,摩爾定律或將失效,這給中芯國際追趕留下了時間。預計中芯在2年內可以躋身第二梯隊,10年至20年進入第一梯隊。

3、封測

封測是國內半導體行業最接近世界先進水平的領域。由其在長電科技收購金科星鵬後,彌補了高端封測上的不足,縮小了與封測扛把子日月光之間的差距。

國內三強長電科技、通富微電、華天科技各有所長,大陸封測整體實力很強。且前幾天有傳言紫光要收購日月光,如果收購成功,那麼大陸就是半導體封測的老大了。

4、設備

設備領域我們除了最最最核心的光刻機,都已經具備製造能力。

最具有代表性的企業是北方華創,北方華創已具備8英寸半導體系列產品的市場供應能力,硅刻蝕機研發已經步入7nm指點,14nm設備進入中芯國際的產線使用,已研發國內首台金屬刻蝕機並適用於8英寸晶圓設備,28nm基本的PVD已實現批量出貨,成為國內主流晶元代工廠的Baseline設備,並進入國家供應鏈體系。

但是在光刻機領域,世界第一是荷蘭的ASML,其生產的EUV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光刻機,目前看5年內不會產生能與之抗衡的公司。而國內可能10年都孕育不出能與之在高端領域競爭的企業。

5、材料

在半導體材料領域,高端產品技術壁壘高,市場主要被美、日、歐、韓、中國台灣地區等少數國際大公司壟斷。我國半導體材料在國際分工中多處於中低端領域,國內大部分產品自給率較低,主要依賴於進口。

在靶材方面,國內企業江豐電子已經具備較強的競爭力,江豐電子改變了中國半導體靶材完全依賴進口的局面,其產品已經打入主流國際市場;

在大矽片方面,主要依賴進口,前六大廠商全球市佔率超過90%,國內企業有新昇半導體,競爭力還明顯不足;

電子氣體方面,國內雅克科技收購的科美特和江蘇先科具備一定的研發能力,未來有望受益國內半導體市場發展;

光刻膠方面,國內企業產品目前還主要用於PCB領域,代表企業有晶瑞股份、科華微電子;

在工藝化學品方面,國內企業江化微、晶瑞股份有一定研發能力,競爭力正在逐步提升。

總結:總體來說,我國晶元技術在部分細分領域有所突破,但總體偏弱。技術需要一朝一夕積累,不能急功近利,只要踏踏實實發展,我們在半導體領域的技術差距總會有追上的一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首席投資官 的精彩文章:

只靠仿製葯,救不了中國人的命

TAG:首席投資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