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這樣打坐更能入佛境界

這樣打坐更能入佛境界

師父吉祥!我想請教一下師父,怎樣唱誦《普賢行願品》,感恩師父慈悲開示。

如孝法師

1 基礎方法

這種念誦可以叫做禪修的一種方法。當年佛陀講:「為佛弟子,非禪即誦」,就是指這樣一種持續的方法。首先是調整坐姿、呼吸、注意力,這三方面的調整方法《學佛六書》里有文字資料。其次是熟悉音調,回去對照文字,每天早晚誦的時候,再逐步落實。

最重要的是我們上座時要作意我為什麼要念誦,與佛菩薩做一個溝通。

點擊下方鏈接,體驗完整的禪修方法:

2 調整心態,發起菩提心

當聽到鼓聲時要有生命的警覺,要明白為什麼上座。這是對生命的認知、重組,對我們的未來有著重大的意義。

面對我們生命的導師佛陀,安下心,把自己的注意力從過去、未來的掛礙當中抽離回來,在佛菩薩面前做一個生命的理清、反省、展望,希望諸佛菩薩的智慧能夠流入到我們的身語意中,讓我們的身語意與佛菩薩的見地連接。

我們深知人生是惑業苦的一個過程,而當下我們就是處在迷惑當中,為了給未來的生命積累一些好因緣,為了利益一切有緣的眾生,乃至無緣的眾生,也是為了人類這個命運互相影響的共同體。我們就以這樣的發心,用菩提心反覆修持,從而覺知到生命的危機、生命的關懷,將心調整到一個比較好的狀態,讓我們更容易和生命本體鏈接。

3 跟隨音調,勿生分別念

以這樣明覺的心,按照方法調整,隨著這個頻率不斷地安住。就這樣平緩地誦,心就不會起伏。聲音也是我們心態的一個表現,所以我們把聲音當做修行的方法,用它來平衡我們的心。讓聲音放鬆,讓它沿著生命的自然模式,從佛菩薩的境界、悲願、真理當中流露出來,就好像涓涓細流融入到我們的身心,保持著不即不離,也不要忘了當下,一邊誦一邊腦子也要跟上,也不要太分別。念誦的心要明明白白地知道,念誦到了哪一個環節,哪一句大概是什麼樣的境界,如此放鬆的歡喜去念誦就行。

其中最重要的方便就是念誦的頻率,我們的心總會因為慣性的力量或者快或者慢,或者打妄想。調整心,不斷地回到這個頻率,嚴絲合縫地貼著,隨文作意,不是用分別念,而是讓它很自然的顯現,要止觀雙運,明明了了,這就是與佛菩薩的相應。

深深地在生命智慧裡面,不斷地種下佛菩薩生命的種子,這個種子是超越一切有漏法的,會成為我們福報和智慧的來源,成為我們不可思議的心的一種境界,在我們生生世世的因緣當中都會顯現。

所以要非常如理如法地融入到修法中,不是麻木,也不是啥都不想,要保持著中度的平衡,從平衡當中顯現出不一樣的境界。這種境界是如此的真實,讓我們的生命鮮活起來,恢復生機。展望佛菩薩真實的存在,好像佛菩薩就在我們的對面。就是如此地發起虔誠心、恭敬心、清凈心、平等心,帶著這種覺性去修法。

4 止觀,關注人中

在止觀的那幾分鐘,就要關注呼吸,關注人中,這個心很專註,但是很放鬆,專註在人中。

5 為眾生迴向

在迴向的時候要真誠,不要只是口裡面念,心裏面都不過經文的意思。當你願為所有的眾生祈願迴向的時候,就如此的去觀:「希望他們分享我念誦的功德,希望我念誦的功德能夠消除他們的無明、黑暗、痛苦、業力,能夠讓他得到法的快樂,法的庇佑,能夠讓他們的命運當中所有的困難都能夠減弱,乃至於成為一場生命的學習……」。

6 前善、中善、後善

上座之前思考我們為什麼要誦經?我們如此發起對生命的理解、困惑和未來危機的洞察,叫做初善;念的時候專註地、如實地,不松不緊地念,融入到佛菩薩的這個境界,叫做中善;念完以後真誠地分享,祈願這一切功德能夠撫慰所有的眾生,報答自己的父母親人,讓這一期功德就能夠融入大海,永不消失,叫做後善。通過初善、中善和後善,通過調整,就是一堂完整的修法。

——2018年五一禪七

如孝法師於白馬寺對大眾開示

如果我們的禪修一直都沒有進益,可能是沒有調整這些細節

如孝法師簡介:

陝西省大明寺、扶風孔雀寺、西安白馬寺(曾名:白馬招覺院)住持。法師以華嚴為境,禪密為行,凈土為歸,禪七為方便,接引大眾,分享正信佛教的精神生命與人文生活,自2005年以來舉辦禪七百餘次,參與大眾涉及社會各個層面,數萬人從中受益。

自媒體平台:「如孝法師」公眾號、微博、今日頭條。優酷視頻「普賢大講堂」。

出版物:《生活的藝術》叢書(六冊)

長按小程序碼,即可讚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如孝法師 的精彩文章:

聽星雲大師講韋馱菩薩的真實故事
學習生命的規律,讓生命圓滿

TAG:如孝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