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七夕為何變成了「虐狗」節?商家促銷才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七夕為何變成了「虐狗」節?商家促銷才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

七月初七是我國傳統佳節七夕節,同時也是各大賣場瘋狂促銷的購物節。購物買禮物當然少不了朋友圈晒圖瘋狂虐狗的環節。

然而,其實單身狗們大可不必為了這個所謂的「中國情人節」感到苦惱,因為七夕節在古代,又稱「女兒節」,是養在深閨的女孩子們難得的可以出門遊玩的日子。

同時,七夕節是女孩子們向織女乞巧的日子。這一天有女孩子的人家都會拜織女,祈求可以讓自家的女孩像織女一樣心靈手巧,故而七夕節又稱「乞巧節」。

有關七夕的文字記載,最早的記載是《詩經》。

其中《詩經·大東》中說:「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 這句詩的意思是說,天上的織女一日移動七次非常繁忙,但即使如此卻沒有織出好布帛。而那閃閃發光的牽牛星,卻不能用來拉車輛。

這便是牛郎織女傳說最初的雛形了。可見,最初古人對牛郎織女的描繪,其實是從手工業和農耕文明的角度去思考的,並沒有出現關於鵲橋約會的情節,也沒有關於兩人愛情故事的描寫。

因此,七夕節,從一開始就不是情人節。所謂的「中國情人節」,只不過是一場美好的誤會罷了。

一、七夕內涵

古人崇拜的星星,遠不止牛郎織女。

這是由於古代科技文化落後,古人對於未知的天空產生了自然崇拜。除了牛郎織女,古人還認為天上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而這其中又以北斗七星最亮。而北鬥牛郎織女其實只是眾多古人崇拜的星星之一。

除了自然崇拜,七夕佳節的日期,還代表了古人對於時間的崇拜。

據《太平御覽》記載:「七月黍熟,七日為陽數,故以糜為珍。」因此,古人認為這一天是慶祝豐收的吉利日子,而兩個七在一起的「重日」便更顯吉慶。

同時,七在民間表現為時間的階段性,人們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結。這樣一來,這個代表了古人無限美好想像的好日子,當然要天地同樂啊,於是七月初七這一天就成了牛郎織女的七夕節啦。

二、演變故事

至於七夕節演變成牛郎織女相會的傳說,可能要追溯到東漢時期了。

據東漢《風俗通》記載「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這時牛郎織女的故事才有了一點點雛形。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代,戰亂四起,百姓苦不堪言。

離亂中的百姓迫切希望可以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可現實中美滿生活難求,妻離子散卻比比皆是。於是百姓只能寄希望於神話中的人物,希望能夠有個超級英雄一樣的人,能夠讓離散的人們有美好的結局。

在這個背景下,牛郎織女的故事漸漸成型。

據《月令廣義.七月令》引南朝梁殷芸《小說》:「天河之東有織女,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織紝。天帝怒,責令歸河東,但使一年一度相會。」至此,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才有了完整終結版。

到了現代,七夕節有了不一樣的含義。隨著「情人節」的宣傳,七夕節成了商家促銷的購物狂歡節。傳統佳節七夕節,就這麼隨著時代變遷不斷地被注予新的含義。

參考資料:《詩經》,《太平御覽》,《周易》,《月令廣義.七月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派 的精彩文章:

同為乾隆妻子,《延禧攻略》中富察皇后與嫻妃待遇為何天壤之別?
錯位人生:他是超級收藏家,卻成為唯一被公開處死的英皇

TAG:歷史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