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gic Leap One上手:現階段最好的AR眼鏡?
hi188| 撰文
Magic Leap已經發售幾天,下面我們搜集了外媒的實際體驗上手文章,讓我們一睹為快。
空間映射
Magic Leap One採用了於HoloLens不同的空間映射方式,其通過映射立方體網格的形式來工作,然後立方體會存在略微重疊的情況,目的就是填充到任何微小的角落。
多數場景下,Magic Leap One空間映射結果比HoloLens要清晰。 實際情況,Magic Leap One立方網狀映射結構在多數的平面和尖銳的表面都比較精確,能夠精準的識別物體邊角、大平面等。
此時,外媒表示表面的識別比HoloLens更精準,而且速度非常快。 當接近燈泡、電腦顯示器等不規則的物體時,掃面結果則是和HoloLens相似,邊界和邊角並不特別準確。
而且由於空間映射方式不同,Magic Leap One會比HoloLens在尖銳物體和形狀突出部分表現更好。
不過,兩者在黑色的情況下表現都很一般,在環境光較差的室內,Magic Leap One沒有識別到室內黑色辦公桌椅,而HoloLens則能夠檢測到,而且可以識別出微弱的邊緣。
整體穩定性和ARKit和ARCore設備的體驗類似,由於智能手機的AR為See-Through形式,一切都基於你看到的屏幕,當我們以固定不變的幀率運行AR應用時,增能夠遮蓋ARKit和ARCore自身的不足,然而這在AR眼鏡上不可能的。
因此,在AR眼鏡這種透視型AR設備中,應用程序在設定時就應該引入更多的動畫,例如讓虛擬角色自己移動,例如小小士兵自己走動或晃動身體,水中的魚則在不同的遊動,而不是讓這些虛擬對象靜止不動,以減少現階段AR眼鏡追蹤方面的不足。
無論如何,當你快速移動、晃動頭部、跳動時漂移情況是顯而易見的,也希望後續的軟體更新中優化這一部分。
室外環境測試,來自Twitter用戶@iBrews
光學設計
首先,Magic Leap One啟動時都會先聽到聲音才能看到畫面。同時,它內置的眼球追蹤裝置也可以通過多個焦點的追蹤來實現自動測量瞳距的功能。
外媒一再強調,拍攝的畫面與實際不符,實際觀看更清晰、效果更好
之前Magic Leap內部的人就不斷透露,在你通過攝像機拍攝Magic Leap One設備時與你用眼鏡直接看到的效果完全不同。這一點也得到了外媒的印證,當通過手機攝像頭拍攝時會有較大的光暈並且變得十分模糊,而通過人眼直接觀看解析度足夠高,雖然官方並未公布解析度,沒有任何不適。
不過,在觀看遠處的虛擬形象的周圍會存在微弱鋸齒閃爍現象,這個在多數的應用中都存在。 和HoloLens相比,Magic Leap波導鏡片上彩虹效應要小的多,即便在大面積白色背景下也基本看不到。這裡,外媒也指出或許是它的HoloLens是早期的Wave 1版本導致的。
另外,Magic Leap的視場角比HoloLens更大,同時佩戴兩款設備後你就會感受到非常明顯的視場角所帶來的差異。
不過根據之前的數據傳聞,Magic Leap One對角視場角約50度,雖然比HoloLens的35度高不少,但和目前VR中常見的90-110度還是有較大的差距,因此在被誇大的情況下可能會讓一些人失望。
來自Twitter用戶@GregFeingold
景深效果
當Magic Leap One啟動後,你會看到主頁界面的浮島,裡面的「人物」在不同的浮島之間跳躍,遠處的熱氣球也會不斷下降。
來自Twitter用戶@SuzanneBorders
當近距離走入一座島時,通過先閉一隻眼睛的方式,然後將視線聚焦在樹上,此時背後的氣球看起來確實有些模糊。 而當我將視線移到氣球時,它依然以為我在看著這棵樹,當時可能並沒有明顯的區別。
不過,這方面還需進行更多測試,尤其是在遠距離場景中。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Magic Leap中的這些內容確實具備景深效果,所有的內容並非在同一個深度中。
眼球追蹤
在實際使用中,除了自動進行瞳距檢測調整外,Magic Leap One眼球追蹤還具有重新聚焦窗口的功能。這一點非常類似於遊戲筆記本中配備的Tobii設備,當眼睛注釋哪個區域時,滑鼠自動移動到此位置,大大提升了使用體驗。
手柄與手勢
Magic Leap One的手柄操控非常靈敏,應用選擇過程中還會依據眼球追蹤,識別你眼睛注視的應用,控制手柄用於確認,與以往的操控方式有一些區別。
關於手勢操控,Lumin OS操作系統貌似並不支持在沒有控制手柄的情況下開啟手勢操控。之前,Magic Leap的開發文檔中展示了點擊、點擊並拖拽等手勢操作。
綜合多方面體驗來看,Magic Leap One的體驗還比較理想,至少現階段足夠出色,然而誰也難保HoloLens 2什麼時候發布。
(END)


TAG:青亭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