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銘記!「8·15」日本投降日,我們可以這樣講給孩子 | 特別關注

銘記!「8·15」日本投降日,我們可以這樣講給孩子 | 特別關注




今天


8月15日


值得億萬中國人民永遠銘記




73年前的今天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噩夢結束,民眾歡慶!


這一天,來之不易!





圖為當年延安人民召開慶祝抗日戰爭勝利群眾大會的情景。




侵華戰爭

日寇趕盡殺絕,無惡不作


踐踏我領土


搶奪我資源


戮殺我同胞


古老文明的華夏大地


變成了慘絕人寰的人間地獄


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1937年7月7日,駐華日軍發動「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開始全面侵華。這是中國軍隊在盧溝橋抗擊日軍的進攻。 新華社發




回望那段屈辱和悲壯的歷史


逾3500萬同胞傷亡


中國人民

卻一刻也沒有放棄抗爭




億萬中華兒女團結一心


形成舉國抵禦外侮的宏大力量


用血肉長城在世界反法西斯東方主戰場


書寫民族抗戰的歷史奇蹟








我們可以把這四個詞講給孩子



今天,我們該如何向孩子講起這段沉重但不可遺忘的歷史,要孩子記得這光明重來的日子?關於

815

,我們把這四個詞講給孩子聽

——




不屈




「衛我河山,浴血奮戰,百鍊成鋼。」是

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

,為抗戰必勝打下堅實基礎。




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


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情況下,


仍用草根、樹皮和棉絮果腹,


靠著一股正義必勝的信念,


他孤身一人與日寇周旋,


直至最後英勇犧牲。



只要一根旗杆和一面國旗,


四天四夜的四行倉庫保衛戰中,


在敵我兵力懸殊的情況下,


謝晉元和400戰士以破釜沉舟的決心,


多次與日軍進行殊死決鬥,


為中國軍隊爭取寶貴的撤退時間。



無畏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是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為抗戰勝利注入了一往無前的不竭動力。




七七事變爆發,


誓與盧溝橋共存亡,不得後退一步。


日軍向北平發動總攻,


佟麟閣指揮將士們死守南苑。


在機槍射中腿部的情況下,


他堅持帶傷率部激戰,


從拂曉戰至中午,頭部再受重傷,


終因流血過多壯烈殉國。



會戰中,


一代名將張自忠身中數槍仍浴血督戰,


在49歲的年紀,壯烈殉國。


留下如此豪言壯語:


「國家到了如此地步,


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



狼牙山五壯士,


面對敵人步步緊逼英勇阻擊,


毀掉槍支,縱身跳崖。


為了中華民族的出路,


死亡,又有何懼?







愛國




「最後一塊布,做軍裝;最後一口飯,做軍糧;最後一個兒子,送戰場。」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為抗戰勝利提供了無窮的力量。




英雄母親鄧玉芬,


為了支持抗日舍家紓難。


只一句「別惦記家,安心打!」


她把五個兒子送上了抗日戰場,


最終全部為國捐軀。



沂蒙「母親」王換於,


在抗戰將士子女無人照顧的情況下,


主動辦起「戰時託兒所」,


1939年秋到1942年3年多時間裡,


四十多名孩子健康成長,


幫助前線將士解除後顧之憂。



她是「人民子弟兵的母親」,


在反「掃蕩」的艱苦歲月里,


戎冠秀帶領全村婦女,


給八路軍做軍鞋、送軍糧、救傷員。


在她的精心救護下,


很多身負重傷的戰士得以重返前線。




在黃橋東門爭奪戰中,


民眾扛著門板鋪板到前線支援,


千家萬戶趕做油餅、燒餅。


磨坊、燒餅店、小車通宵忙碌,


為戰場上的官兵送水送糧。





△黃橋戰役紀念館的一幅銅質浮雕上,右側是新四軍指戰員在前線奮勇殺敵的景象;左側則是黃橋老區人民扛著糧食,推著裝滿燒餅的小車奮勇支前的場面




前進




14年抗戰,中國人民用韌勁、勇氣和正義,從沉淪到奮起;新中國69年歷程中,中國人民用奮鬥、熱情和夢想,由苦難而輝煌。




73年前,


中國滿目瘡痍,百廢待興;



如今,


中國山河壯麗,處處生機勃勃。



撫今追昔,回望走過的路,


雖然充滿荊棘,但方向始終向前,


記憶從未沉寂,丹青難寫精神。


面對兇悍強敵,


14年抗戰是一場異常艱苦的持久戰,


但也是一場必勝的戰爭,


因為有中國共產黨發揮中流砥柱作用;


因為有全國人民共赴國難的愛國精神;


因為有百折不撓、越挫越勇的必勝信念;


因為有反抗侵略、維護和平的正義主張。




抗戰歷史和抗戰精神,


永遠是最好的教科書和營養劑。


它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民,


克服艱難險阻,創造美好幸福。



73年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今天我們強調牢記歷史


並不是要延續仇恨


而是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




中國人民


經歷了戰爭的摧殘


更加懂得和平的珍貴


我們銘記歷史


我們不忘國恥


祈願世界和平






本文編輯 | 朱怡 


責任編輯 | 郭可暢


文章來源 |


央視新聞《銘記,奮鬥!前進,必勝!》


新華社《銘記!73年前的今天,中國人民戰勝了日本侵略者》


人民日報《73年前的今天,日本投降了!》








更多精彩資訊,請點擊閱讀原文,下載中教之聲APP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報 的精彩文章:

讀書能改變氣質嗎? 這是我見過最好的回答…… | 精選

TAG:中國教育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