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敘利亞重建進程面臨多重考驗

敘利亞重建進程面臨多重考驗

目前,敘利亞政府軍對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在敘南部蘇韋達省最後據點發起的軍事行動取得持續進展。除阿勒頗外,敘政府軍近日還對伊德利卜、哈馬等地包括「征服陣線」在內的眾多武裝組織進行打擊,摧毀了多個據點,進一步鞏固了敘境內收復行動的積極勢頭。隨著戰事的穩步推進以及收復範圍的逐步擴大,敘利亞重建事宜已經提上日程,並引發各方關注。

俄羅斯總統普京8月10日晚間與法國總統馬克龍通電話,雙方就敘利亞局勢深入交換了意見。普京強調,國際社會應繼續對敘利亞社會經濟基礎設施的恢復和建設給予協助,並採取措施幫助敘利亞難民重返家園。

聯合國西亞經濟社會委員會近日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召開會議,來自敘利亞和其他國家的約50位專家出席。會議報告指出,敘利亞因戰爭蒙受的損失約40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73萬億元),這一數字尚不包括戰爭中人員傷亡和高學歷人口流失帶來的損失。在戰爭持續的7年中,敘利亞戰前人口的一半以上選擇了逃亡。

敘利亞阿薩德大學社會學研究員馬哈茂德對本報記者表示,戰局的逐步穩定為敘利亞重建奠定了起步基礎,但巨大的經濟損失和各種社會問題,將使重建進程面臨多重考驗。「首當其衝的就是資金問題。考慮到嚴重的基礎設施損毀,以及物資匱乏、通貨膨脹等諸多問題,重建進程的穩步推進和可持續發展所需的資金,將突破萬億美元級別。」巨大的資金缺口,僅靠敘方自身是難以填補的。

但是,由於長期受到歐美國家大範圍的經濟制裁,以及多年戰亂所引發的潛在不確定因素,外界當前對投資敘利亞普遍持觀望態度,同時對敘方的償債能力也信心不足。馬哈茂德表示,儘管自今年下半年以來,已有為數不少的外資機構和企業赴敘考察,但投資意向大都尚不明朗。目前,在貿易領域,外資機構大多選擇與敘當地代理機構進行合作代銷,而並不在當地設生產線或辦事處;工程領域,鑒於安全因素和利潤回報模式不清晰等問題,外資的遲疑和觀望傾向更加明顯。

此外,多年戰亂引發了人口銳減等各方面問題,也是敘利亞重建進程的一大桎梏。馬哈茂德認為,「敘利亞重建進程,原則上應以敘利亞人為主導,但從現實層面看,這會是一個巨大的考驗」。7年戰爭造成的直接死亡人數高達數十萬,其中以青壯年男性為主。據當地機構統計,除軍人和難民外,當前敘利亞國內人口,女性佔到了65%以上。這一比例的失衡,給敘利亞人口未來的恢復造成了不小的困難。

同時,現有人口中,因戰爭導致的超過150萬以上的殘疾人,也將需要全方位的人道主義救助和社會幫扶。另外,戰亂所引發的動蕩,使敘國內的基礎教育也受到了嚴重影響,大量適齡青少年的學業難以正常進行,這也使人口平均學歷和勞動力素質等問題浮出了水面。因此,短期來看,儘快創造條件,吸引流散在外的高學歷敘利亞難民回國參與重建,將是切實可行的辦法。

(本報大馬士革8月14日電)

《 人民日報 》( 2018年08月15日 21 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