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醫認為,脾虛生濕,俗話,千寒易去,一濕難除,飲食祛濕法

中醫認為,脾虛生濕,俗話,千寒易去,一濕難除,飲食祛濕法

脾在五行屬土,主運化。脾臟有運化水液的功能,脾氣虛弱,使得脾臟運化水液功能不能正常發揮,造成水液代謝障礙,濕邪停滯在體內,會出現浮腫的現象。

俗話:千寒易去,一濕難除。濕為中醫「六淫」致病因素之一,易傷陽氣,具有重濁、粘滯等特點,難以除去,也是引起現代人亞健康狀態的主要誘因。春季空氣濕度大,雨水多,很容易感受濕氣,祛濕不及時就很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襲。

【濕邪很傷身】

現代人過食生冷,長期吹空調,久坐少動,導致脾胃運化乏力,久而久之脾胃就變虛。中醫認為:脾虛生濕。

脾虛有濕,是一個中醫學術語,指脾虛濕困和濕困脾陽兩個臟腑辯證方法。主要癥狀有飲食減少,胃脘滿悶,大便泄瀉,甚或噁心嘔吐,口粘不渴或渴喜熱飲,肢體睏倦,甚或浮腫,舌苔厚膩,脈緩等。常吃山藥,茯苓,薏苡仁,可以幫助利水運濕,還可以服用一些燥濕的中藥,陳皮,半夏,蒼朮,厚朴等,都是可以化濕補脾。

而脾胃最容易受濕邪影響,濕氣重時,人的消化系統功能較弱,容易有消化不良、腹脹的表現。此外,濕氣遇寒則成為寒濕,遇熱則成為濕熱,遇風則成為風濕,濕氣在皮下,就形成肥胖。體內濕氣過重,會讓人覺得睏倦、身體四肢沉重、沒有食慾、手腳冰冷、皮膚起疹、臉上黏膩不舒服,甚至出現腸胃炎現象。具體表現可以從濕邪的特點分析而知:

1、濕性重濁:表現為頭重身困,關節酸痛、沉重、活動不利;小便混濁、大便稀溏,甚至女性白帶粘稠腥穢等。

2、濕性粘滯: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小便不暢,大便粘滯不爽等;二是病程上纏綿難愈,如風濕病等。

3、阻遏氣機、傷陽氣:出現胸脘痞悶,小便短澀,氣機推動無力而大便不爽等癥狀。

飲食祛濕法

想要針對性的解決身體存在的問題,就一定要找准病因。引起體內濕氣過重的原因很多,其中,不良的飲食習慣就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過食肥甘厚膩、甜品、冰凍食品、海鮮食品都會容易使身體生濕。日常飲食中,可以多食用山藥、薏米、紅豆等健脾除濕的食物,盡量少吃冷食、甜食和油膩食品。

適合的食物:常吃山藥,茯苓,薏苡仁,可以幫助利水運濕,還可以服用一些燥濕的中藥,陳皮,半夏,蒼朮,厚朴等。都是可以化濕補脾。

疏通膀胱經 促進祛濕

說起排濕,有一條經絡可謂是祛濕「主力軍」,那就是膀胱經。膀胱經起於睛明穴,止於至陰穴,循行於後背部和下肢後面的正中線,是人體循行路線最長、穴位最多(左右兩側共134穴)的一條經絡,掌控著我們身體尿液、汗液等正常水液代謝,也是人體最大的排毒經絡。也就是說,我們可以通過剌激膀胱經,以增加全身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把人體的濕氣等廢物從尿液和汗液中排出去。

現代科學證明,按摩等中醫療法能有效地擴張毛細血管、促進血液循環、增強汗腺分泌能力,對治療高血壓、肌肉酸痛等效果極佳。下午申時3~5點為膀胱經當令時間,正適宜疏通膀胱經,但要注意按摩過程不可用力過猛,以免造成損傷。

如果您沒有時間做按摩,可以考慮多運動多出汗,打開人體排汗通道,有助於排出體內濕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那個脾氣超好的女同學後來怎麼樣了?
大S這個敏感容易情緒崩潰的小公主,把汪小菲直男的脾氣都磨沒了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