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今年的七夕檔,為什麼沒有愛情片了?

今年的七夕檔,為什麼沒有愛情片了?

周五遇上七夕節,本應該是一個愛情電影扎堆上映、借勢營銷的好機會,然而毒眸卻發現,今日上映的8部電影里並沒有一部是純愛情題材的影片,就連此前唯一一部計劃在今日上映的愛情片《如影隨心》已於上周宣布了改檔。目前,僅有《歐洲攻略》一部影片具備少量愛情元素。

今年的七夕檔,為什麼沒有愛情片了?

七夕排片最高的電影是梁朝偉、吳亦凡主演的《歐洲攻略》,其主打標籤是喜劇和動作

情人節、七夕節、光棍節、「5·20」等中國年輕人關注的節日近年來都被片方選做營銷點,中國觀眾往往也樂於買單,助推愛情電影在這些日子創造出明顯高於往常的票房。再加上今年愛情片市場有所向好,《超時空同居》《後來的我們》《前任》等都屢屢打破各種票房紀錄,理應給各片方更多的信心。而像這樣沒有愛情片的七夕節,實屬罕見。

為何在這個本該談情說愛的檔期里,卻看不見愛情片的身影?

節日加成效果大減,七夕節已不值得蹭?

在過去幾年,像七夕節、情人節這樣與愛情有關的檔期,可謂愛情片、情感片的必爭之地,基本都能在當天看到多部與愛情相關的影片上映。2014-2016年,每年七夕節當天同台競爭的愛情片數量都在5部以上,其中2014年更是有7部之多,而在當天2.4億的總票房裡,有將近2億元是愛情片貢獻的。

說起利用節日進行愛情電影營銷,最早也是最經典的案例莫過於《失戀33天》。2011年,在不被外界所看好的情況下,《失戀33天》利用「百年一遇的聖光棍節」作為營銷點,在11月11日當天拿到4763萬票房,並以3.2億元的總票房成為年度黑馬,位列當年總票房榜第八。從那以後,這一被電商炒熱起來的購物節,也作為一個特殊的檔期而被許多片方所重視起來。

今年的七夕檔,為什麼沒有愛情片了?

《失戀33天》利用「百年一遇的聖光棍節」作為營銷點,在11月11日那天拿到4763萬票房

雙十一之外,伴隨著電商、流行文化等的發展,5·20等各種日子也慢慢被塑造成了和單身或者戀愛有關的節日,而觀眾在與愛情相關的節日去看愛情片的習慣也隨即被培養了起來。數據顯示,許多節日當天,無論是整個大盤還是愛情電影的票房,往往都會有突出表現。從2014年起,即便是工作日,七夕節的單日票房也都維持在2億元以上,且都遠遠好過前後兩天的票房表現。

今年的七夕檔,為什麼沒有愛情片了?

2015年七夕節是周四,但當天總票房卻達到了2.3億,比當周周六還多出1億元。在眾多影片里,當天上映的愛情片《新娘大作戰》收穫了9200萬,而這部影片的總票房不過才1.73億,七夕當天的佔比便超過了50%;排名第二的《滾蛋吧!腫瘤君》斬獲5400萬,這是其上映期內單日最高票房;第三名的《戀愛中的城市》拿下3100萬,這部電影總票房只有5300萬,其他時間的單日票房都只有300萬左右。

這種戀愛節日對愛情票的票房加成也讓不少質量欠佳的愛情片瞄準了七夕、光棍節等檔期,蹭著節日當天的熱度「撈一筆就走」的打算,因此像《新娘大作戰》《戀愛中的城市》等影片,節後票房曲線都一路下滑,當天票房時常會佔到總票房的50%以上。

今年的七夕檔,為什麼沒有愛情片了?

《新娘大作戰》

但是,隨著市場和觀眾的逐漸成熟,這些質量不佳、蹭愛情檔期的電影能夠生存的空間正變得越來越小,即便有節日加成,能帶來的收益空間也不比以往。而一旦同期有其他質量更好或熱度更高的電影在映,也會進一步影響到這些的平時成績,進而壓低總票房。

2016年七夕檔,有包括《愛寵大機密》《盜墓筆記》等多部熱門影片在映,豆瓣評分只有4.3的《我最好朋友的婚禮》雖然在當天收穫了上映期內第三高的單日票房,但也僅僅只有750萬。最終,這部有舒淇、馮紹峰等明星加盟的影片總票房也僅有3700萬,顯然不是一個足夠理想的成績。

今年的七夕檔,為什麼沒有愛情片了?

舒淇、馮紹峰主演的《我最好朋友的婚禮》總票房僅有3700萬

到了2017年七夕檔,由於已經接近暑期末尾,大量進口片來襲,當天影院里已經幾乎見不到愛情電影身影,僅有的一部《二次初戀》也只收穫了800萬票房。對此有影城經理向毒眸表示,今年的情況與去年類似,暑期檔整體競爭比較激烈,好片、大片數量較多,愛情片雖然能在七夕這天沾點光,但是總體票房可能不太好,所以選擇退出也在情理之中。

現在市場和受眾都在成熟,不一定非得在某個檔期里看特定的影片。比如《紅海行動》雖然不是合家歡電影,但依舊能在春節檔收穫高票房。」一位製片人告訴毒眸,愛情檔期看愛情影片的需求已經不再像過去那麼強烈。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有實力去競爭高票房的電影則更沒了硬蹭七夕節的必要,會按照影片本身的情況布局宣發。上述製片人進一步表示:「目前市場競爭比較激烈,真正想要好好賺錢的愛情片肯定會選擇大的卡司和更大的宣發策略,比如《前任3》《喜歡你》,而這些電影完全可以去追求其他更適合的檔期或者市場空間更大的法定假日期間上映。

愛情片市場連續下滑

除了檔期競爭原因,熱門檔期里愛情片數量減少的另一大原因是,過去五年里,雖然大盤穩中有增,但是愛情片總體的市場空間和票房佔比卻一直在下滑。拓普電影智庫的數據顯示,在愛情片最火的2013、2014年,愛情片票房佔全年總票房的比重可達13%以上,總票房均在30億以上;但在2017年這一數字僅為3.6%,總票房則滑落至20億。這種變化,一定程度上也影響到了片方的積極性。

對此有影城經理向毒眸證實,愛情電影在一些特定檔期內消失,和愛情電影在中國電影市場里的處境不無關係:「愛情電影現在普遍不太好賣,總體數量也在不斷減少。

在中國電影市場迎來高速發展的初期,愛情片一度擁有極佳的市場空間,2012-2015年間,全年票房前50的影片里,愛情片的數量都維持在9部以上。2014年堪稱中國愛情電影的頂峰,有16部愛情相關的影片進入到了年度票房前50中,其中包括《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北京愛情故事》等多部4億+作品。

但在一片華麗的數據背後,愛情片的疲態其實已經開始有所顯現。從2014年起,愛情電影票房的增速便開始逐漸低於全國總票房的增速,愛情影片的票房佔比開始下降,從前一年的14.7%降至13.2%,隨後每一年都在減少。

今年的七夕檔,為什麼沒有愛情片了?

到了2016年,愛情影片的總票房更是出現了負增長,比上一年的40億元少了近15億。拓普智庫數據顯示,2015年全年愛情電影平均票房可達6000萬出頭,2016年時這一數字則衰減到了4700萬,而在全年票房再創新高的2017年,這一數字更是跌至3000萬。換言之,一些體量稍微大一點的電影,很可能連成本都無法收回來。

2017年,《好萊塢報道者》對中國電影觀眾的口味、消費習慣做了一次調查,發現2012年時還是第二受歡迎的愛情片,在2017年幾乎已經是最不受歡迎的影片類型了。對此《好萊塢報道者》分析稱,2013年趙薇執導的青春愛情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大火之後,大量同質化的影片開始出現,故事創新能力不足,這讓很多中國觀眾感到審美疲勞,因而開始漸漸遠離這一類型

今年的七夕檔,為什麼沒有愛情片了?

《好萊塢報道者》對中國電影觀眾的口味、消費習慣做的調查

當然,這並非是只有中國電影市場所面臨的問題。2014年,美國編劇兼影評人凱莉·西蒙在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就曾表示,上世紀愛情片也一度是好萊塢最賣座的影片類型之一,但如今年度票房前50的電影里卻很少看到愛情片的身影,很多愛情片不得不靠敏感話題打擦邊球以吸引觀眾。

「眼下超級英雄電影、動作大片充斥銀幕,未成年人和18-25歲的年輕人成了好萊塢電影公司主要的消費人群。」 凱莉·西蒙認為,更符合年輕人口味的好萊塢大片的盛行,是題材、類型、風格相對單一的愛情片式微的重要原因。而如今,中國只不過是在重複美國所經歷過的事情。

有從業者也向毒眸證實了這樣的趨勢,表示現階段除非是像《後來的我們》這樣有明星加持的影片,否則單純的愛情劇情片已經不像之前那樣容易拿到投資了。

面對這種情況,有曾參與過愛情題材作品創作的製片人向毒眸表示,愛情片想要有所突破、拿到更好的資源和投資,就必須混合進其他的元素,例如喜劇、動作等等。2017年票房成績最好的進口愛情片《愛樂之城》就是愛情與歌舞的集合,兩部黑馬愛情片《情聖》《前任3》是愛情與喜劇的結合,《超時空同居》則罕見地將愛情和科幻元素結合在了一起。

今年的七夕檔,為什麼沒有愛情片了?

《超時空同居》將愛情和科幻元素結合在了一起

而也正是因為有了《前任3》《超時空同居》等多部在內容形式上有所突破和創新的愛情片,2018年愛情電影才有了回暖跡象:截至目前,今年愛情片的總票房已經突破了36億,在總票房中的比重又一次回到了8.5%以上。

針對這種反彈,另一位製片人則始終相信,愛情片永遠是有市場的:「雖然愛情片體量普遍比較小,但是從《前任3》等來看,是有以小博大的機會的。不過這就意味著創作者必須真正做到內容出發,在做好內容的基礎上再去找尋合適的檔期、營銷機會。而想要通過蹭某個檔期或是用別的方式投機,在競市場爭越來越激烈的當下,已經不太現實。」

聊一會兒

你上一次在電影院看愛情片是什麼時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