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傅友德學蕭何買田自污,以求自保,但因一身份,成朱元璋必殺之人

傅友德學蕭何買田自污,以求自保,但因一身份,成朱元璋必殺之人

明代開國功臣中,傅友德的勇猛剽悍,僅次於「常十萬」常遇春。

史學家焦竑稱:「大明興起,猛將雲從,數倍於漢雲台、唐凌煙諸將,其中六王最著名,若以驍勇著稱,莫如開平王常遇春,其次則為潁國公傅友德。」

另一史學家尹守衡也說:「暗鳴跳湯者只有開平王常遇春,傅友德差強次之,並稱二虎將。」

不過,跟徐達、常遇春、李文忠、湯和等人相比,傅友德顯然算不上朱元璋的嫡系。

甚至,以「三國迷」看待呂布的眼光角度,傅友德算得上是「三姓家奴」,他先後為劉福通、明玉珍、陳友諒等人效力過,但得不到應有的重視,故而鬱郁不得志。

而自從投歸朱元璋麾下,恍若良駒歸明主、寶劍遇英雄,大發神威,光芒四射,南征北戰,攻必克、戰必勝,一躍而從偏裨升為大將。

明七子之一的王世貞稱讚說「其(指傅友德)遇真主,虎變龍從,刃不虛下,策不虛畫。」

其西平巴蜀,領前鋒出一百八渡,一路順風順水,下綿州、拔漢州,進取成都,居功至偉。

朱元璋因此在《平西蜀文》中盛稱「友德功為諸將第一」。

其後,又率領左副將軍藍玉、右副將軍沐英南定雲貴,戰功赫赫,進封潁川侯,食祿一千五百石,賜免死鐵券,子孫世襲。

最令傅友德威名遠揚的,當數其七征漠北、七次告捷。

傅友德功高蓋世,也因此進潁國公並世襲,追封三代,兒子傅忠娶了壽春公主為駙馬,女兒嫁給了晉王世子朱濟熺為王妃,名尊位崇,爵高祿顯。

難能可貴的是,傅友德「自洪武元年以後,北征及平蜀平滇,功冠諸將,不聞有纖毫罪狀」。

明初功臣多有驕縱不法行為,其中的「胡惟庸案」、「藍玉案」爆發,便是其中典型例子。

朱元璋處理罷二案,特地頒布了《昭示奸黨錄》與《逆臣錄》,將其「罪狀」公諸天下,以示懲戒。

傅友德於洪武二十三年曾被「加太子太師」,卻「尋遣還鄉」,賦閑在家。

在此二案的震怖之下,為求自保,左思右想,決定學漢初名臣蕭何,買田自污。

洪武二十五年,傅友德大著膽子向朱元璋請求撥給自己懷遠的田地千畝。

朱元璋的回復極其嚴厲:「你的祿賜已經不薄了,為什麼還要侵佔民家的利益呢?你沒聽說過春秋時候魯國有一個宰相叫公儀休的嗎?他因為享有了國家的俸祿,不願再與百姓爭利,把園子里種的東西都拔了,把織一手好布的妻子也休了。」

顯然,傅友德弄巧成拙了。

不過朱元璋自己也覺得誅殺胡、藍二黨過當,沒怎麼著傅友德,反而派出他作為宋國公馮勝的副手,分行山西,在大同、東勝一帶屯田,建設十六衛。

洪武二十六年九月,朱元璋也下詔赦免胡、藍二黨,詔稱:「今後赦其餘黨,皆勿問。」

但是,洪武二十七年,朱元璋突然召還傅友德,下令「賜死」。

不久,馮勝也和傅友德一樣,被莫名其妙賜死。

馮勝的死因,一般上認為是「失在於不本命擅歸,而多欲次之」。

但傅友德的死因,就非常蹊蹺了。

有人說,傅友德死就死在他不知好歹,敢向朱元璋「請懷遠田千畝」,貪慾太強,所以被朱元璋處死了。

這個理由很難說得通。

就算傅友德是貪慾強,但他又不是通過什麼非法手段巧取豪奪,而是大大方方向朝廷申請,朝廷給,他就要;朝廷不給,他就不要,談不上犯了什麼罪。

而且,當時朱元璋也只是口頭上罵了一頓,過後還讓傅友德外出統兵了。

可見,傅友德被殺,與「請懷遠田千畝」沒什麼關係。

那麼,朱元璋為什麼要殺害一向並無任何污點、「不聞有纖毫罪狀」的傅友德呢?

《明史.傅友德傳》中只是毫無來由的一句:「明年,偕召還。又明年賜死。」讓後人頗費思量,卻又束手無策。

明末張岱所著《石匱書》倒是提供了一個說法: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朱元璋召集文武大臣參加一個大型宴會,當他走到門口的時候,看到門口的那個守衛者沒有按照規定佩帶劍囊,當時他很生氣,但是沒有發作。這個守衛者不是別人,正是傅友德的兒子傅讓。於是,在宴會上,朱元璋忽然提起,說自己對傅友德兒子傅讓有些不滿。傅友德起身告罪,朱元璋責備傅友德不敬,說:「召二子來!」傅友德轉身出去。衛士沖著他的背影傳達朱元璋的話:「攜其首至。」須臾,傅友德手提二子首級進來。朱元璋驚呼:「何遽爾忍人也?」傅友德拔出袖中匕首,痛呼道:「不過欲吾父子頭耳。」遂自刎。朱元璋暴怒不已,下令將傅家所有男女全部發配遼東、雲南。

這則記載假得讓人難以置信。

不說別的,單是傅友德袖中藏有匕首到皇宮赴宴這一點,就根本不可能。

再有,張岱是明末人,他寫明初事,他的資料來源於哪兒,是什麼書的記載、或是出自何人何地的傳聞,都沒有交待。那麼,這則離奇、血腥的傳聞很可能就是他本人的捏造。

話說回來,傅友德的真正死因是什麼呢?

應該和他的一個特殊身份有關。

前面有說過,傅友德的女兒嫁給了晉王世子朱濟熺為妃,即他與晉王是兒女親家。

晉王朱棡是朱元璋的第三子,「修目美髯,顧盼有威,多智數」。

這樣一個有威儀、有智謀的人,難保不會有野心。而且,他還擁有一位能征慣戰、威名遠揚的兒女親家傅友德呢。

事實上,晉王朱棡還真不是一個善茬。

早年在就藩途中,他就曾因鞭笞膳夫而受到朱元璋的嚴厲訓斥。就藩後,亦「多不法」。有人曾告發他有篡位的「異謀」,朱元璋本欲嚴加治罪,止因皇太子朱標「力救得免」。

所以,洪武二十五年四月,太子朱標病逝,年幼的太孫朱允炆被立為皇儲,而朱元璋已年逾花甲,在「懿文死,孫更孱弱」的情況下,他「不得不為身後之慮」。

想想也容易理解,如果太子朱標不是早死,他登基後,是諸王的長兄,且經過長期治理國政訓練,帝位可能難以撼動;但太孫朱允炆是諸王的侄子晚輩,年少乏練。一旦晉王起事,其有傅友德為翼,朝廷勢不能禁。

所以,要清除來自晉王方面的威脅,朱元璋只能在有生之年殺掉傅友德。

這一點,從之後處死馮勝的過程也可以看得出。

洪武二十年,馮勝平定東北班師途中,有人告發他「多匿良馬」,「求大珠異寶」。朱元璋下令「收勝大將軍印,命就第鳳陽」。

馮勝和朱元璋是兒女親家,他的女兒嫁給了朱元璋第五子朱橚。

朱橚初封為吳王,後改封為周王,洪武十四年就藩開封。

朱橚是個貨真價實有「異謀」的王爺,史載:「建文時,(朱)橚時有異謀,長史王翰數諫不納,佯狂去。」

上面說了,馮勝於洪武二十年十月就第鳳陽。

朱橚就於洪武二十二年十二月擅自離開王府,潛行至中都鳳陽。

朱橚到鳳陽幹什麼去了?當然是去見他那個名將岳父馮勝去了。

朱元璋由此大怒不已,擬將他徙往雲南,「尋止,使居京師」,讓朱橚的長子掌管王府事。兩年後才讓他歸藩。「亦皇太子調護力也」。」

對朱元璋而言,為了消除朱橚方面的隱患,馮勝也就必死無疑了。

我們不難想像,建文初年,有「異謀」的朱橚發動軍隊爭奪皇位時,倘若馮勝未除,其必會參與其中,製造出極大麻煩。

可見,就是這個原因,「潁宋駢陷,鉗忌滋蔓,凡摧鋒陷堅,鞭霆扼虎之才,委命獄吏,求死無地,而帝之寢食少安矣。」

不過,相對馮勝來說,傅友德死得最冤。

清人王士禎感嘆說:「古來功臣之冤,未有如潁公之甚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覃仕勇講史 的精彩文章:

故宮博物院書畫藏品中,他的捐贈佔半壁江山,晚年住院換病房被拒
明初超級猛將李文忠以為可以做到一諾千金,結果被朱元璋坑慘了

TAG:覃仕勇講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