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員工離職盜技術,侵權被訴「學費」高

員工離職盜技術,侵權被訴「學費」高

案例回放

江蘇擎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擎天公司」)是「擎天反貪系統」等四個軟體著作權人。該企業原銷售總監張某、政法產品事業部技術經理楊某在職期間對項目進行協助管理,軟體開發人員王某、金某、韋某曾經參與到涉案軟體開發和銷售工作,可以接觸到擎天公司涉案四個軟體的源代碼等核心內容。

2015年3月,南京雲松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楊某的妻子與張某的母親分別擔任股東,張某直接擔任公司監事,王某、金某、韋某也在該公司任職。同年4月起,5人先後離職,其間還簽署了辭職承諾書,明確將繼續履行保密協議。但離開「老東家」擎天公司並任職雲松公司期間,5人明知「擎天反貪系統」等涉案軟體屬於擎天公司,卻仍然在該軟體源代碼的基礎上製作完成被控侵權軟體,短時間內就經過國家版權局登記獲得「雲松異構系統」等四個軟體著作權。

擎天公司發現後向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法院認定雲松公司和張某等人的行為侵犯了其軟體著作權中的署名權、複製權、修改權,請求判令雲松公司停止申請並註銷軟體著作權,雲松公司和張某等人刪除及銷毀相關數據文件、停止侵權,並連帶賠償損失400萬元。

一審法院經過審理,最終判決雲松公司立即註銷被控侵權軟體著作權,立即刪除與擎天公司涉案軟體有關的資料,雲松公司、張某等共同賠償擎天公司經濟損失及為制止侵權所支出的合理費用400萬元。江蘇省高院經過二審認定,雲松異構系統等侵害擎天反貪系統等軟體著作權,認定張某等5人為侵權責任主體,共同實施了侵權行為,應共同承擔侵權責任,一審法院判決確定的賠償額適當,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案例分析

21世紀的今天,知識產權越來越受到重視,國家也出台了相應的法律來保護人們的勞動成果。申請知識產權能為智力成果的發明創造者的權益提供法律保護,提高從事智力科學技術研究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也可以為發明創造者提供巨大的實際經濟效益,更能提高社會效益。這個案例非常典型,再次生動、深刻地揭示了在當今社會裡,企業進行風險防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下面筆者將為讀者進行解析。

1

關鍵崗位應有約束

在案例中,原銷售總監張某、政法產品事業部技術經理楊某以及軟體開發人員王某、金某、韋某從事的工作均與公司的軟體開發和銷售息息相關,為公司的關鍵崗位人員。立足公司角度,公司應考慮對研發、銷售、採購等關鍵崗位人員建立從招聘、日常管理、離職等各個環節的管理要求,以對相關崗位人員形成適當約束,保障公司權益。《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第10號-研究與開發》要求,「企業應當建立嚴格的核心研究人員管理制度,明確界定核心研究人員範圍和名冊清單,簽署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要求的保密協議。企業與核心研究人員簽訂勞動合同時,應當特別約定研究成果歸屬、離職條件、離職移交程序、離職後保密義務、離職後競業限制年限及違約責任等內容」。另外,《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第3號-人力資源》要求,「企業對於在產品技術、市場、管理等方面掌握或涉及關鍵技術、知識產權、商業秘密或國家機密的工作崗位,應當與該崗位員工簽訂有關崗位保密協議,明確保密義務」。由此可見,關鍵崗位應有有所約束。

2

關鍵技術應有保護

《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第10號-研究與開發》要求,「企業應當建立研究成果保護制度,加強對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業秘密及研發過程中形成的各類涉密圖紙、程序、資料的管理,嚴格按照制度規定借閱和使用。禁止無關人員接觸研究成果」。本案例中,擎天公司作為軟體開發企業,其軟體開發業務技術為公司的核心技術,公司需要高度重視和保護,對編程方案、源代碼、技術資料等關鍵技術信息實施必要的保護。雖然目前的案例報道不易看出擎天公司在關鍵技術管理方面有明顯的缺失,但案例中相關人員離職幾月便可依據原單位的技術研發出具有相似特徵的軟體產品,足見原單位在關鍵技術的安全保護方面存在不足。

3

誠信文化應大力宣貫

雖然無從得知擎天公司如何得知公司的核心技術外泄致使公司利益受損,但從原銷售總監張某、政法產品事業部技術經理楊某以及軟體開發人員王某、金某、韋某等5人能夠選對便利的盜取公司關鍵技術的問題來看,公司對於誠信與道德價值觀、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宣貫可能存在一定缺失。《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第5號-企業文化》要求,「企業文化建設應當融入生產經營全過程,切實做到文化建設與發展戰略的有機結合,增強員工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規範員工行為方式,使員工自身價值在企業發展中得到充分體現。」對於員工而言,公司再完善的制度也只是一種外部規範,而擁有應備的道德操守才是自我的內在約束。對於公司而言,制度是一個不斷改善的過程,不存在完美的制度,但如果公司能夠擁有誠信的企業文化,就會成為公司前進的內驅力,才能夠基業長青。除了宣貫積極進取的企業文化,公司也可考慮建立對舞弊徇私、欺詐等不合規行為的監控機制,做到防範於未然。《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第17號-內部信息傳遞》要求,「企業應當重視和加強反舞弊機制建設,通過設立員工信箱、投訴熱線等方式,鼓勵員工及企業利益相關方舉報和投訴企業內部的違法違規、舞弊和其他有損企業形象的行為」。

4

點評

企業日常經營中,許多人認為風險管理只需要嚴格執行企業主要業務循環的關鍵控制措施,即可有效規避風險。這種把控制措施「以點代面」的做法,並未真正理解內部控制措施之間的潛在關係,企業經營中制定的各種控制活動之間並不是孤立存在的,同一控制活動可能會對多種風險起到控制作用,也可能是多種控制活動同時作用於一種風險。只重視業務活動中關鍵控制活動,而忽視常規性的普通控制活動,很可能給企業帶來重大損失。針對該案例,有很多控制方面可以進行改善,從而防範此類舞弊的發生。希望本案例中,希望擎天公司交的「學費」可以給讀者以警示,有風險的地方,就需要內控。

2018案例推薦

Copyright?2014-2018風控在線

該素材文章為風控在線微信公眾號原創內容,為風控在線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註明轉載自風控在線微信公眾號。如未註明內容出處,我們將聯繫微信官方進行處理,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風控在線 的精彩文章:

不懂內控=吃土?醫療設備管控的3個重點!
如何實現質量管理體系文件的電子化?

TAG:風控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