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宋滅亡時,楊家將為何不再出來救國?說了你都不一定相信!

北宋滅亡時,楊家將為何不再出來救國?說了你都不一定相信!

俗話說:滿門忠烈楊家將。楊家將的威名可謂是如雷貫耳,他們一心向著大宋,為保大宋安定,不惜拋頭顱、灑熱血,是大宋的軍事大將。歷史上,有很多流傳在民間的楊家將故事,它們雖然被搬上了戲台,但真中有假,假中有真。今天,小編便為大家介紹介紹真正的楊門忠烈。楊家將的故事還要從楊業開始。一開始並不屬於宋軍的他曾代表北漢與宋軍交戰,因其驍勇善戰,也讓宋軍屢屢受挫。可是他也知道自己拚死守衛的北漢有多麼昏庸,百姓生活地多麼水深火熱。

於是,他下定決心,為人民找一個更好的政府,更有希望的政府。於是當宋太宗趙光義再度來襲,企圖攻克北漢時,楊業大開城門以示歸降。宋太宗高興極了,不費一兵一卒便攻下城池,還得了一個得力幹將。趙光義對楊業頗為欣賞,將其封為元帥駐守邊疆。不久,遼軍來襲,可中原部分將領貪生怕死,拒絕向楊業提供援助。無奈的楊業只能攜千餘兵力向遼軍發動偷襲,沒想到此招雖險,卻打得遼軍落花流水。自此,楊業名聲大噪。遼軍的屢屢犯邊惹怒了趙光義,他率領大軍御駕親征,向北上行進,想要大破遼軍。

宋太宗封楊業為西軍主帥,與東軍主帥一起配合。怎奈東軍節節潰敗,楊業為大局著想,不得不帶領軍隊向南部撤離。可是前腳剛剛撤離,後腳便遇見了遼軍助力。戰爭經驗頗豐的楊業深知此刻我軍處於劣勢,需要避其鋒銳,養精蓄銳。可是,一旁的監軍卻說著風涼話:「領數萬精兵,而怯懦如此!」迫於壓力,楊業不得不帥軍正面對陣強大的遼軍,結局可想而知,楊業被俘虜了,但一腔熱血讓他甘於絕世而死。與他一起死的,還有親身兒子——長子楊延玉。楊延昭是楊業的第六個孩子,俗稱楊六郎。

雖然沒有大哥的驍勇善戰,但從小跟隨父親打仗的他也是英勇無敵,智謀過人。在父親和哥哥戰死後,楊延昭便繼承了父親的職位,鎮守邊疆。在楊延昭任職期間,遼軍也是吃盡了苦頭,甚至將其視作戰神下凡,風風雨雨中也算是太平。後來,楊延昭病逝,一代神話就此落幕。楊文廣是楊延昭的兒子,雖然繼承了父親的官位,也算是死得其所。楊文廣帶著家族世代的榮光,在戰場屢立奇功,守衛大宋邊疆安定,得到宋英宗的廣泛好評。後來,在為聖上獻計的途中,七十五歲高齡的楊文廣逝世了。

很多人或許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北宋滅亡時,楊家將不再出來救國?說了你都不一定相信。原來,楊家將的質量在楊文廣後,便平庸無常了。或許長久來,祖父輩建立起的功勛足夠讓他們過上極好的生活。於是便渾渾噩噩,碌碌無名,而楊宗保等人都是被杜撰出來的,後繼無人也是楊家將的的遺憾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蕭蕭桑柘外 的精彩文章:

抗戰勝利後張學良要求釋放,蔣介石送他兩樣東西,又繼續囚禁40年

TAG:蕭蕭桑柘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