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趁著七月尚好,若想求愛情,要拜月老牽紅線

趁著七月尚好,若想求愛情,要拜月老牽紅線

在中國傳統神話故事中,一年一度相會的牛郎織女,每年七月初七鵲橋相見,七月十五再次分離。在這短短的七天之內,人間有多少痴男怨女也在苦苦地求著愛情。七夕之際,想求一段好姻緣,應該拜哪位神仙呢?這位神仙,便是道教中掌管姻緣的月老。

月下老人,簡稱「月老」,是專管婚姻的紅喜神(媒神),主職男女婚配良緣,使有情人終成眷屬。作為道教神仙的月下老人,不僅手執紅絲線,系千里良緣,還幫助人禳解情感和婚姻中的諸種紛擾和不順,最終讓有情人終成眷屬,讓婚姻幸福、家庭和睦!正因此,其信仰頗廣泛,祠廟也有不少。

月老的信仰肇始於宋代。但遠在唐代時,李復言所著傳奇小說《續玄怪錄》中有一篇「定婚店」的故事,其中就已經涉及到月老信仰了。故事主人公杜陵韋固,父親早亡,多次想早日娶妻,卻最終無成而罷。元和二年,韋固外出遊歷時有人給他提親,韋固求妻心切,天尚未亮就到了約定的地點。只見有一老人依靠布囊,借著月光看書。老人自稱幽冥之人,掌管天下男女的婚姻簿。老人布囊中裝有紅絲繩,「以系夫妻之足」,男女雙方「雖仇敵之家、貴賤懸隔、天涯從宦、吳楚異鄉,此繩一系,終不可逭。」故事中於月下披閱婚姻簿的幽冥老人就是執掌世間姻緣的月老。

各地祠廟中的月老都被塑造成慈眉善目的老者形象,他手握婚姻簿和紅絲線,與「定婚店」中老人的形象基本一致。同時,他原為「幽冥之人」的屬性褪而不顯,而是以一尊鶴髮童顏的道教仙人的形象呈現在世人面前。各地的月老祠、月老殿大多附設在道教的宮觀之中,道教亦肯定月下老人的合婚之功,尊之為「合婚聯姻、正緣尊神」。

道教對月老信仰的接納,是和道教對待男女婚姻的開明態度分不開的。雖與儒家側重社會人倫有異,道教更加看自身生命境界的修為,但在對待世俗婚姻的觀念上,發源於我國本土的道教同樣秉承了中國易文化中「天地氤氳,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的生生觀念,認為孤陰不生、孤陽不長,天地萬物不離陰陽二氣,陰陽和諧,夫妻同心,家庭才能和睦,人類才能繁衍。正如《太平經》所言,「天統陰陽,當見傳,不得中斷天地之統也,傳之當像天地,一陰一陽,故天使其有一男一女,色相好,然後能生也」,相反地「陰陽不交,乃(出)絕滅無世類也」,若男女不能婚配,則會導致絕滅後世人類,這是不合天地自然之道的。

此外,道教還從正常人自身的生理健康角度肯定了婚姻的作用,且並不支持普通人強行禁慾。高道葛洪《抱朴子內篇·釋滯》中說:「人復不可都絕陰陽,陰陽不交,則坐致壑問之病,故幽閉怨曠,多病而不壽也。」後世的高道陶弘景、藥王孫思邈等同樣強調了「陰陽不交傷人」的觀念。道教提倡婦貞夫信、陰陽和諧的婚姻觀,承認夫妻間的正常生理需要的同時,則反對不合自然的恣情縱慾。正因此,世俗中的單身男女求偶不遇或是在婚戀中遇到了棘手問題時,總會到道觀中來請道長指點迷津,或是舉辦增強情感的男女和合法會。這一切,都是要藉助於月老的功勞。

站在修道的角度來看,眾生的相思之苦、婚姻抵牾,乃如道經《升玄消災護命妙經》中所言,是眾生自身不能辨識有無真相,以至於沉滯聲色、漂浪愛河慾海,不得休停解脫。身陷世俗中的痴男怨女,因為參不透、堪不破,所以往往苦不堪言。助他們脫離情網糾葛,收穫美滿的愛情與家庭生活,是道教接納月老這位媒神的另一層原因,同時也體現出道教具有人性化的現實關懷。

本文作者 | 牝青

道教之音原創文章,轉載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之音 的精彩文章:

通過自己的努力,換取想要的未來
巧聖仙師,百工之祖,今日乃是魯班爺誕辰吉日

TAG:道教之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