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備請出了諸葛亮, 卻錯過另一位高人, 曹操誠心相邀但為時已晚

劉備請出了諸葛亮, 卻錯過另一位高人, 曹操誠心相邀但為時已晚

原標題:劉備請出了諸葛亮, 卻錯過另一位高人, 曹操誠心相邀但為時已晚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諸葛亮傳》注引《襄陽記》,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主人公名叫司馬徽。原文是這樣:

劉備訪世事於司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備問為誰,曰:「諸葛孔明、龐士元也。」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劉備向司馬德操詢問當世之事。司馬德操回答:「一般的儒生和俗人哪裡懂得時務?識時務的都是那些俊傑之人。這裡便有伏龍和鳳雛兩位先生。」劉備問「伏龍」和「鳳雛」都是誰,司馬德操回答:「就是諸葛孔明和龐士元。」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便出自司馬德操的話語中,叫做「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這句話後來也被濃縮為一句成語,叫做「識時務者為俊傑」,意為能認清時代潮流的,聰明能幹的人,方可成為傑出人物。不過,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並非司馬德操,而是春秋時期的名相晏子,原話出自《晏子春秋?霸業因時而生》中的「識時務者為俊傑,通機變者為英豪。」


文中所提到的司馬德操,是名士司馬徽。他並非荊州人氏,而是出自豫州的潁川郡。因躲避戰亂,於獻帝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前後來到荊州,並以教書為生。後來的曹魏大臣劉廙、蜀漢文臣尹默等人都曾經是司馬徽的學生。

在荊州生活期間,司馬徽不僅與當地名士龐德公關係密切,同時由於諸葛亮、龐統行等青年才俊來往頻繁。故此,當劉備向司馬徽詢問當地有識之士時,司馬徽便推薦了諸葛亮和龐統。後來的故事大家都非常清楚,諸葛亮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出隆中,從此開始了傳奇而精彩的一生。


不過,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劉備光顧著向司馬徽請教,卻忘記了像請諸葛亮一樣請司馬徽出山來協助自己。因此,司馬徽還像以前一樣在荊州地區隱居,倒是一代梟雄曹操在攻佔荊州後立刻意識到司馬徽的重要性。據《世說新語》記載:「荊州破,為曹操所得。操欲大用,惜其病死。」這也就是說如果不是因為因病去世的話,司馬徽就將成為曹操的部下。


參考書籍:《三國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孫策年紀輕輕,為何要將家人託付給別人,該成語故事道出真相
三國謀士系列之一一零:張昭的成名,始於一篇文章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