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從地里挖出一金棺材,郭沫若鑒定後,興奮稱讚:這是聖物至寶
在印度,舍利被精緻佛塔所供奉,而在中國,從隋唐朝開始,一直就有金棺銀槨供奉舍利的傳統,在近百年的考古發掘工作中屢有發現。這裡就不得不提到甘肅涇川,曾在五年之內兩次發現了佛祖舍利,海內罕見。
銅函
時間上溯到半個多世紀以前,1964年12月的一天,甘肅省涇川縣城關公社水泉寺大隊的男女社員,利用冬天枯水期在村莊附近的河川地里平整土地。當地老輩人曾說這片土地在過去曾有一座寺廟叫大雲寺,後來幾經歲月變遷,寺廟被埋入了地下。
重新建造的大雲寺
平整土地的人群中有一位叫喬碎成的男青年,在剷除瓦礫時,用力過猛,一鐵杴竟然從地上戳出一個黑乎乎的洞口,往裡看好像是一座墓室。周圍的男女老少見狀都圍了過來,大家七手八腳把洞口挖得大了一點兒,出現一個石頭門框,上面刻著花兒,朝裡面細細瞅了好大一陣,像是有一個石斗樣東西,大小就跟裝糧食的木斗差不多。
金棺
石斗被挖出後,眾人一看,這哪裡是石斗,分明是一個石頭做盒子,用佛教語說就是石函,上刻有花紋和銘文,揭開函蓋,裡面竟有一口鎏金銅匣,銅匣下面還壓著一枚鎏金銅鑰匙。眾人知道這肯定是貴重的文物,就上報了縣文物部門,文物部門的人員到來後,馬上接管了墓室的挖掘工作。
石函的開啟工作也繼續進行,銅閘打開出現了一口銀槨,銀棺內放著一方金棺,最後打開金棺,裡面藏有一晶瑩剔透的琉璃寶瓶,瓶中有14粒佛祖骨舍利,這些舍利子形如米粒,中間有人工所穿的小孔。
這就是震驚中外宗教界的涇川縣大雲寺地宮及其五重舍利套函的出土,被稱為當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比1987年陝西省扶風縣法門寺寶塔地宮內發現的佛祖舍利還要早23年。
1971年9月19日,郭沫若陪同柬埔寨王國首相賓努親王來蘭州訪問,特意來到涇川大雲寺佛祖骨舍利和金銀棺前,他仔細地點評了在大雲寺出土的文物,邊看邊說:佛門聖物,至寶之物啊。」將金銀棺槨仔細看了一遍,又說:「舍利石函,貴在石函。」
瓶內裝有舍利
這些年來,涇川大雲寺出土的佛祖舍利及其五重套函作為國寶級文物,曾多次遠赴海外展出。目前五重套函與佛祖舍利保存在甘肅省博物館二樓絲綢之路文明展廳。


TAG:湘鄉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