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孫其峰 筆墨當隨時代

孫其峰 筆墨當隨時代

孫其峰,又名孫奇峰。1920年生,山東招遠人,國立北平藝專畢業,天津美術學院終身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享受國務院特殊貢獻津貼專家。獲第二屆「中國美術獎·終身成就獎」。曾任天津美術學院副院長。著有《中國畫技法》《花鳥畫譜》《孫其峰教學手稿》等。

技術不等於藝術

中國畫不是技術而是一門藝術,應該看重它的藝術性而不是技術性。畫面雖然離不開技術,但是用技術性的東西來等同藝術性是不對的。技術性的東西解決不了藝術創作中的根本問題,所以大家在品讀一張畫的時候,要多看其中藝術家的修養與藝術感覺,而不能簡單地由技術性的東西去推論一張畫的好壞。這是尤其值得注意的。

中國畫像所有的藝術形式一樣,當然也需要變革,因為時代在變化,「筆墨當隨時代」。但是,中國畫的變革應該是一種漸變,它不會出現西方那種與現代主義有關的顛覆性變革。但是每個時代對於藝術的標準是不一樣的,每個時代對於「大師」的概念也會不一樣,你要是把齊白石的作品拿到宋朝去,那時的人也會接受不了。

仙鶴為什麼上了松樹

有一位鳥類專家說,,仙鶴是生活在沼澤地的,歷代國畫家往往把仙鶴畫在松樹上是不符合自然規律的。我以為,當自然真實與藝術規律發生矛盾時,畫家們往往服從藝術規律。例如,小說里有豬八戒、孫悟空,你在生活里哪能找到這樣的人物?但人們都認可,因為這是典型的藝術形象。歷代畫家們習慣把仙鶴畫在松樹上,表達延年益壽的寓意。這與漢字的造字法有異曲同工之妙。仙鶴與松樹的結合也是一種會意。漢字與國畫的相通由此可見一斑。過去有個老藝人畫仙鶴,往往畫得並不完全符合解剖,但姿態卻很美,頗可參考。

自然科學的一套,在他那個領域,可能得100分,生搬硬套到藝術領域,尤其是國畫領域可能只能得0分了。

存錢與取款

國畫講究「師造化」,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要寫生,要出去畫速寫,這就好比是到銀行存錢,到創作時就好比是取款。平時不存錢,不積累,到緊要關節時只能幹瞪眼,即使勉強畫出來,也必然十分蒼白。失血的東西總是難有生命力的。我今年已經90歲,之所以還能畫,還能出作品,沒別的,就是因為當年捨得存錢,捨得堅持不斷地存錢。沒有當年的寫生的功底,沒有當年速寫的錘鍊,現在腦子裡一片空白,那就連賒賬的地方都沒有了。

喝牛奶不會長犄角

藝術需要適當誇張。京劇里的臉譜就是誇張的,你在現實生活中哪裡找這樣的一張臉呢?但也要有個「檔」(哲學上叫做「度」)。打個比方,喝牛奶不限量,作用只是強身健體,不能長出犄角來,成了怪物,那就要不得了。驢子的耳朵可以適當畫長一點,但你如果畫得短了,那就成了另外一種動物——騾子了。

下筆快好還是慢好

可染先生多次跟我談到行筆過快是畫家大忌,是江湖氣。我作為他的老學生,不敢苟同。我認為作畫的好懷(水平的高低),與用筆的快慢沒有關係。用筆慢的固然不乏大家,如黃賓虹、齊白石……用筆快的大家也不少,如任伯年、傅抱石、胡佩衡、蕭謙中等。可染先生是屬於用筆慢的一路,他反對行筆過快是理所當然的,因為他不是理論家。畫家總有自己的「偏見」,而這種偏見正是畫家自己的特殊風格的指導思想,不足為怪。

為了吃飯與為了取樂

可染先生認為必須把與文人畫同時存在的那些「作家畫」與匠人畫一起比較看才能說清楚。文人畫作者是文人(不像現在有的新文人畫的作者,自己並無半點學問)這是不用辯解的。文人當然有學問,有修養。對比看一下那畫,「行活」(即匠人畫)的匠人卻是沒有什麼修養,甚至是文盲。文人作畫是為了取樂,如同下棋、釣魚一樣;匠人則不然,他們畫畫是為了吃飯。文人們畫畫為了消遣,是樂於干,匠人們為了生活不得不幹,豈可同日而語?在文人與匠人之外還有一批畫畫的專業畫家(如以畫為生的一大批專業畫家、皇家的宮廷供奉畫家),這些人也是以畫為業的,他們與文人不同的是技術熟練(多方面修養不如文人),以畫為主。這三種人之間的界限除匠人與文人界限清晰外,文人與那些專業畫家有時不太好分。

巧與拙

「拙」和「巧」雖然是兩個完全相反的概念,但在藝術創作和藝術作品裡,二者卻是既矛盾又統一地結合在一起。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巧拙互用」。「巧」的作品,往往失之於小巧玲瓏的小家氣,如果參之以「拙」,那麼就可取得「巧而不小(小家氣)」的效果。「拙」的作品,如果一味地用「拙」,恐怕也很難成為藝術。因此在「拙」的作品裡也必然結合著巧的成分。如上面說過的齊白石大師的凝重、渾拙的墨筆中雛雞里的潑墨法,巧妙地表達出了小雞的毛茸茸的質感,誰又能說這不是巧呢?

到底應如何理解「拙」呢?從書法上(包括繪畫的用筆)看,那就是所謂「生」;從繪畫上看,那就是所謂「不似之似」或「似與不似之間」的「不似」的一面。「生」,不是真正的生,是熟後的「生」,是用來防止「油」、「滑」、「庸俗」的生。這個「生」就是「拙」字的同義語。繪畫上的「不似之似」的「不似」一面,只是一種手段,最後是要似的——也就是「神似」。這裡所說的「不似」,在很多情況下正是這個「拙」字。由此可見,在藝術創作上,人們不滿足於熟,熟了還要返「生」;不滿足似,似了還要「不似」,也不滿足於巧,在巧之外還要求「拙」。

用眼睛看畫

搞藝術要有主見,不要隨風倒,要堅信自己所走的路。同時不要迷信任何人,每個成名的畫家,都有兩重性,有優有劣,具體的作品,要做具體分析,不要盲從,要用眼睛看畫,不要用耳朵看畫。你認為不好的作品,也要看,耐住性子看下去,也能從中學到些什麼。同時也要向學生學習,也能從學生的作品中,發現自己所不知或從中獲得啟發,只要虛心,總會有所收穫的,教學相長,就是這個道理吧!

「學陳」、「知陳」才能出新

努力學習古代花鳥畫的優秀傳統,強調筆墨技法的強化訓練,主張「淵源有自」和「有所傳承」。認為「推陳出新」的前提是「學陳」、「知陳」。一定要懂得傳統技法和中國畫論畫理知識,才能繼承並弘揚傳統中的優秀成分。如果拒絕古人,另起爐灶,不僅是愚蠢可笑的,而且必然淪為無知的膽大妄為,所謂「胡塗亂抹,信手亂來」者也。

中國畫是學問,也是功夫,不能熟練地畫出幾種鳥,配當畫家嗎?如同京劇名角,總得有幾齣拿手戲。中國藝術里離不開「重複」,中國畫的筆墨技巧是在重複中演進的。如讀唐詩,能背誦了,也就會吟詩了、賦詩了。學有傳統,要「挑肥揀瘦」、「取其精華」,在傳統上穩紮穩打,反對在一夜之間搖身一變,另起爐灶。風格乃作者品性、經歷、好尚、修養、學識、技巧的總和。風格應該水到渠成,自然形成。

繪畫就是處理各種關係

什麼「關係」,就是相反相成的辯證法的關係。神與形就是主觀與客觀矛盾統一的關係。筆墨中用筆的輕重、快慢、轉折、提按、往來、順逆……是關係,用墨的濃淡、乾濕也是關係,設色中濃淡、冷暖、厚薄、清渾也是關係。又如構圖中的賓主、虛實、開合、爭讓、疏密、聚散、多少、有無、高低、俯仰、上下、左右、陰陽、向背、縱橫、繁簡……也更是「關係」,造型上的巧與拙、寫實與寫意、惟妙惟肖與不似之似也應稱作是關係問題。總之,一幅畫的繪製過程,無非是處理各種關係的過程。

輕重關係在構圖中占很重要地位。在同一個構圖中,輕與重是相互發生的,相互對比的。構圖最忌「平」,「平」就是沒輕沒重。例如一鳥一石的構圖,可以鳥重石輕,也可以石重鳥輕,切不可輕重不分。

六法中關於構圖的一條叫「經營位置」。既雲「經營」這就意味著充分發揮了畫家的主觀因素。自然狀態的東西雖然也有遠近、高低、繁簡、疏密的位置關係,但與經營了位置的構圖相比,卻大為遜色。構圖之所以能勝自然狀態一籌,就是因為這是經營了的。

書法是構圖寶庫

書法的結字、間架、結體,可給予繪畫構圖以很有益的借鑒。從「法」上講,寫字與畫畫的確不一樣,如果從「理」上看,二者則是相同的。我們不妨把書法的結字,看成是繪畫構圖的骨式圖,因為在結字中包含著構圖學的那些相反相成矛盾統一的關係。同是某一個字,既有真、草、隸、篆的不同,又有歐、虞、顏、柳、蘇、黃、米、趙的差別,可以說是變化萬端。書法真是一座可以讓繪畫構圖學借鑒的大寶庫。

習慣畫完再添上幾筆

我作畫喜歡在畫完後的成畫上再加上幾筆。這幾筆會使畫面的藝術性提高一大截子,甚至使整個畫面立刻改觀。古人有「細心收拾」一語,說的大概就是這種情況。最後加上的,看來也不過只是那麼幾筆,可這所付出的經營力量,卻是很大很大的。這往往是在端詳、琢磨很久之後下筆的。這時,最能顯出你的學問來,別小看這幾筆,在這裡沒有感情用事的位子。

月雅書畫中國網編輯整理推薦

——月雅往期經典,點擊以下鏈接直接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月雅書畫 的精彩文章:

太全了!小楷《靈飛經》49個筆法詳解
中國畫的「空」……

TAG:月雅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