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冰川部隊為何改用國產裝備?
在因高海拔和低溫而被稱為「地球第三極」的錫亞琴冰川,竟還有「人煙」存在。早在1984年,印度就開始在具有戰略意義的關鍵冰川地區部署軍隊。如今,這支冰川部隊終於迎來了包括保暖鞋墊、護目鏡、冰刀、靴子、雪崩探測器、岩釘和睡袋等新一代「極地裝備」。
此次印度本土生產的裝備,將首先配備部署在錫亞琴冰川的駐軍。在錫亞琴冰川地區,溫度可降至零下60攝氏度,雪崩和山體滑坡隨處可見,駐紮的士兵必須與凍傷和大風作鬥爭。除優先供應錫亞琴冰川部隊外,這批在「印度製造」倡議下生產的「極地裝備」也會配發給包括多克蘭在內的高海拔地區駐軍。印度還專門將相關設施分成兩類,一類用於部署在9千至1.2萬英尺範圍內人員使用,另一類則專門配發守衛在1.2萬英尺以上人員。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配發新裝的正是駐守在錫亞琴冰川上的部隊,他們腳下的土地也被譽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戰場。錫亞琴冰川又稱星峽冰川,5500多米的平均海拔高度使得空氣中的含氧量極低,自然條件尤為惡劣。夏季的錫亞琴冰川植被稀疏,幾乎是不毛之地,冬季整個地區就被積雪和凍土層覆蓋,平均降雪量可達10.5米,是一片白雪皚皚的無人區。印度之所以會在錫亞琴冰川駐軍,主要因為這裡地處克什米爾停火線以北地區,位於中國阿克賽欽、印控和巴控克什米爾三地之間的交界地帶。從地理位置上看,錫亞琴冰川是克什米爾的地理中樞,佔據錫亞琴冰川意味著形成了居高臨下的戰略主動權。
在長達20多年的印巴對峙中,錫亞琴冰川極端艱苦的自然環境,也曾令雙方不堪重負。官方統計數據顯示,僅過去10年里,印度冰川部隊就有163名士兵喪生,且死於肺氣腫、凍傷等疾病的士兵遠遠多於因作戰而死亡的士兵。同時,隨時出現的雪崩也使得作戰行動變得「如履薄冰」,雙方士兵在作戰時從不敢輕易開槍,否則極有可能引起雪崩而導致全軍覆沒。
事實上,印度為維持在錫亞琴冰川龐大的駐軍數量,也付出了高昂的經濟代價,每年至少花費4.38億美元。這對於因國防經費短缺開始裁撤山地部隊和「兵站」設施的印度軍方而言,顯然不是一筆小數目。此前,印度軍方為冰川部隊配發的「極端寒冷天氣服裝系統」和登山裝備主要進口自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和瑞士等國,每年的採購支出高達80億盧比。通過本土企業生產,印度國防部每年有望節省近3億盧比。如今,印度繼續為冰川部隊採購「新裝備」,意味著在錫亞琴冰川保持數千名士兵駐紮是一件非常吃力的事,印巴雙方的錫亞琴冰川想要「解凍」依舊遙遙無期。
轉載請註明來源
歡迎關注光明軍事微信公眾號


TAG:光明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