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陪伴我的妓女們」,一位諾獎獲得者的自白
這話是200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者
V·S·奈保爾
(Vidiadhar Surajprasad Naipaul)在頒獎典禮上的第一句感言:感謝那些陪伴我的妓女們。
英國當地時間8月11日,
奈保爾在倫敦家中去世,享年85歲
,距離他86歲生日僅有6天。很多小菠菜不認識奈保爾,可能是因為他的作品實在太難啃。作品裡總是充滿孤獨、焦慮、無家可歸的感覺。
他從不美化世界,也不對世界報以虛幻的美好,他筆下的世界是真實而讓人痛苦的。
2014年,奈保爾曾有過一次中國之行,宛如一隻溫順的老貓,坐在輪椅上,由他的現任妻子納迪拉照顧著。
讓人很難想像,這位坐在輪椅上,話極少的老人,曾是一個年少輕狂、無所顧忌,敢在諾貝爾獎獲獎發言中感謝妓女的「惡棍」。
不過,他說得倒是實話。因為他的很多優秀作品,都跟妓女或情人有關。
在
《魔種》
里,他通過人物羅傑解剖了自己內心對性的想法:
想到跟一個女人性交,把我自己暴露給那種親密關係,對我來說很厭惡。……實際上,所有的性親密都令我厭惡。我總是把自己低下的性能力視為一種自由。
婚內出軌有夫之婦
瑪格麗特·莫雷
(Margaret Murray),才有了創作靈感,寫下《模仿者》。
《模仿者》是一本關於殖民地人文化空虛的作品,但它很枯燥。認識瑪格麗特之後,我的作品不再枯燥,這是一大解放。
波叔,你又來「毀人不倦」了。
哎,多了解點人性對你們有好處啦。
要說一開始,奈保爾也算是一正經男人。
他是印度後裔,但從沒踏入過印度那片土地。先是和家人一起住在加勒比海的一個小島國上
特立尼達(英屬殖民地),後來又移民西班牙。
一個人的心中總是要有個歸屬的,但他從來就找不到身份的認同,感覺自己既不是印度人,也不是特立尼達人,更不像是英國人。
他渴望有個家鄉,但又不知道哪裡才是家鄉,這就是典型的
心無所依
。後來在求學生涯中,他遇到了第一任妻子——
帕特西婭·赫爾
(Patricia Hale)。帕特是位纖弱可愛的英國少女,有一張可愛的臉,是牛津大學戲劇社成員。
聊天、寫信、談戀愛嘛,文人常用的老套路了。
我愛你,我親愛的帕特,我的愛一天比一天強烈。
愛情有了,麵包卻沒有著落。
奈保爾一心想靠文學創作謀生,但寫出來的作品一直不被看好。他也曾嘗試其他文員工作,但都失敗了,因為當時英國社會是歧視有色人種的。
連刷盤子這種工作人家都不要他,窮得叮噹響。
本就內心孤苦,在異鄉生活又沒著落,逼得他患上了抑鬱症,唯一能給他安慰的,就只有帕特的愛情了。
那18個月用不幸來衡量每一件事情,那是瀕臨瘋狂的極度抑鬱。那一時期,帕特對我是個巨大的安慰,或許我因為那種抑鬱而依戀她。
但兩人的戀情並沒有得到雙方父母的認同,准老丈人並不喜歡這個貧窮的印度裔小子,兩人後來瞞著父母悄悄結了婚。
結果問題出現了。
兩人性生活不協調。
帕特極其保守,奈保爾性慾極強。
我覺得帕特永遠擺脫不了她的拘謹、她的羞愧和所有別的東西。
這就悲催了,在妻子身上無法得到滿足,奈保爾就把目光轉向其他女性,例如他的女性朋友。
奈保爾有一位叫吉爾的女性朋友,丈夫剛去世,喪服都還沒脫,他就去調戲人家。
在自己的草稿中,他毫不避諱地描寫對吉爾的看法:
我覺得要是娶了或跟吉爾做愛對我要好些。我跟帕特陷得太深了,她在性方面對我根本沒有吸引力。
可人家女方對奈保爾並不感興趣,很快搬離了倫敦。
很受挫啊。自卑!感覺自己在這種「體面」的女人沒有足夠的魅力,怎麼辦?
找妓女。
但自己又沒錢,想嫖也嫖不成,只能整日對著妓女意淫。
我發覺她們(妓女)很有魅力,我那時年輕而且沒有經驗……感謝老天我沒錢,不然我可能會做很多傻事。
直到1958年夏天,奈保爾終於憋不住了,省吃儉用也要嘗嘗嫖妓的滋味。
他在報紙上尋找妓女的電話,然後趁老婆上班的時候,偷偷出去嫖。
我不能經常去,我沒錢做那個。我並不滿足,有時候我很感激得到釋放與放鬆。
這些事情他也敢寫得那麼清楚,就不怕被老婆發現?
他很自信地認為,老婆並不知道他嫖妓的事情。其實不然,女人的第六感超可怕,帕特不是不知道,只是不想揭穿他。
她認為丈夫在外面嫖妓,是想要另一種生活,但精神上仍然依賴她的。
看起來很大度,但實際上哪個女人能對丈夫嫖妓視而不見?無法訴說的痛苦,帕特就寫日記。從1963年到1995年間,在24本大筆記本里,她寫下數10萬字。
1967年以來,他就不喜歡跟我做愛。
後來,奈保爾就把他觀察到的妓女,真實地寫入書中。
每寫完一本書,他就會去跟妓女鬼混,和自己的老婆則分床睡。
可是到後來,妓女的安慰也滿足不了他了,他需要更多的靈感來源。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想找個固定的情人。
1972年4月28日,奈保爾在諾曼家裡遇見了
瑪格麗特·莫雷
(Margaret Murray)。
我一看到她就想擁有她。……於是她進來了,我簡直神魂顛倒。我喜歡她的眼睛。我喜歡她的嘴巴。我喜歡她的一切,實際上,我從來沒有不喜歡她過。
瑪格麗特已經30歲了,是3個孩子的母親。她覺得她的丈夫羅伊·古丁跟她格格不入,所以她想找情人。
兩人一拍即合。
有了瑪格麗特,奈保爾的世界又亮了。
不久後,瑪格麗特懷孕了,她想打掉孩子。但是奈保爾希望有一個孩子,因為帕特不能生育。
但人家比他果斷多了,情人就是情人,她打掉了孩子。之後瑪格麗特對他若即若離,這讓奈保爾對她更加瘋狂。
偷腥的刺激和暗爽,成為他的靈感來源。
1973年10月,奈保爾開始創作《游擊隊員》。他塑造了一個粗鄙的、被動的、受虐的女性人物——簡。這個人物瑪格麗特非常喜歡,她甚至為自己同樣的受虐而感到自豪。
但這部小說讓大多數讀者感到噁心,大家對這本書是又欽佩又憎惡。
最後,奈保爾跟老婆攤牌。
其實這只是層薄紙,他不捅破,帕特就當不知道。可是他既然捅破了,叫人怎麼下台呢?
帕特逃了,重新找房子住。
不久,瑪格麗特的丈夫發現他們的姦情,禁止她接近孩子。無奈之下,她希望奈保爾能給她一個明確的答覆:到底要不要跟她在一起。
奈保爾顯然沒那個擔當,他猶豫不決,遲遲不給答覆,就這樣拖著人家。連朋友都看不下去,紛紛遣責他,他只好打電話給瑪格麗特:
讓你自己自由吧。
小菠菜又要怒了吧,渣男!渣男啊!一個可有可無的回復,把責任推得一乾二淨。
然而,深陷感情漩渦的女人,總是很傻很天真。
瑪格麗特選擇離開自己的丈夫和孩子,繼續做奈保爾的情人。
在倫敦有個妻子,在美洲有個情人。後來,奈保爾開始創作
《大河灣》,
他需要一種精神支持,就直接寫信給妻子帕特說,只有她在場,他才能進行寫作。結果呢,帕特還真回來了,照顧他的衣食起居。
是不是渣男要回心轉意了?
屁咧。沒過幾年,在旅行中,他遇到了一個叫
納迪娜
(Nadira)的女人。近認識一個月,奈保爾就向她求婚,完全不顧自己家裡還有個老婆。
1996年2月3日,妻子帕特病逝。第二天,納迪娜就住進他們在倫敦的房子,兩個月後,兩人結婚了。
最終獲得諾獎的作品是1987年創作的
自傳體小說《到來之謎》
(The Enigma of Arrival)。拿獎沒多久,他就出版了另外一本半自傳體小說
《半生》。
在書中,奈保爾通過主角威利,理直氣壯地認為自己就是個天才,得意洋洋地曆數自己如何把女性徵服。
馬爾姆維斯特教授曾說:
我們只對作品進行判斷,有很多諾貝文學獎得主我永遠不會引以為友。
知道小菠菜們又要說,有文化的人,都比較渣(波叔除外,因為沒有人家有文化)。
一時語塞。
自古才情不兩全,世人只記春秋事,毀譽參半未及辯,狗血蒼狗真性情。
今日心情 糾結
大家都是性情中人,凡夫俗子。不必拜高踩低。
<更多故事>??
一寸河山一寸血,沒有他們付出的熱血,哪有日本的投降?
要麼死,要麼瘋,否則沒人能活著離開這裡
面對你時我很瀟洒,轉過身去我想自殺
一群人光著屁股玩了一天,和你想得完全不一樣


TAG:bookfa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