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為什麼總會完美地錯過風口?

你為什麼總會完美地錯過風口?

每過幾年,社會上都會出現新的風口。這些風口,你抓住了幾個呢?

90年代,股票市場剛剛興起。那時候,認識到了股票價值、敢於去買股票人往往在股市裡獲得了第一桶金。

前幾年,微信剛剛興起。很多人只把它當個娛樂聊天工具。然而,當時花費了心思和精力去鑽研公眾號運營、朋友圈營銷的那一批人,現在都擁有了大量粉絲,碼點字就能輕鬆賺錢。

再說房地產市場興起的那一波。有先見之明的人,早就通過買房資產翻了幾番,然而觀望的人卻始終覺得那是泡沫,於是看著看著機會就溜走了。

每當一個新的機會出現,我們都在讚歎當初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有勇氣有魄力。同時,我們往往都會感嘆:哎呀!自己當初怎麼沒看到這個新的趨勢呢?

大多數人面對風口都會完美錯過。抓住機會的永遠都是那少數有先見之明的人。在《高維度思考法》這本書中,作者細谷功告訴我們,我們缺乏高維度的思考,所以只能把自己限定在已知的範圍內,而不敢去探索新的可能。當然,也就無法發現問題,把握事物發展的新方向。

在我們傳統的認知中,知識是高效率地解決問題的關鍵。所以,我們往往會去那種崇拜「行走的百科全書」,覺得他們是無所不能的。然而細谷功在《高維度思考法》中卻提出了不同的觀點。他認為,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並不需要儲備過多的知識。在依賴知識去解決問題這方面、計算機和人工智慧做得比我們好太多。我們所應該關注的點應該轉移到如何去定義問題本身,也就是說,去發現我們還應該解決哪些問題。只有站在這個角度上去看待問題,我們才能把握住事物的走向。而這種發現問題所必備的高維度思考,正是我們所缺乏的。

知識常常阻礙我們的腳步,而無知會帶來新的可能。

我們對一切事物的理解,都受到我們大腦里既有的知識框架的影響。我們習慣於固守自己知道的範疇,而不願意觸碰未知的領域。那些真正吃到螃蟹的人,其實是因為他們擁有比我們更高維度的思維。在他們眼中,沒有已知和未知的界限,每一種可能性都是對等的。所以他們敢於去嘗試,敢於打破自己的局限去博取新的可能。

這種思維基於認識到自己的無知。正因為認識到這個世界上有許多東西是我們腦中的知識之外的,所以,才可以客觀地看待一切的可能性。無知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並不知道自己有多無知。

其實,無知才是我們生活中的常態,我們知識範圍不斷在打破和擴展。16世紀,當哥白尼提出日心說的時候,大家都不願相信,因為這超出了人們傳統的認知範疇,然後後來事實證明,哥白尼的學說確實是正確的。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我們現,科學又證明,地球和太陽都不是宇宙的中心。在很多年以後,隨著科技的發展,也許我們現有的對世界的認知也會繼續被打破。我們的認知範圍本身就是是在不斷的擴展當中的。知識也不是一個固化的範疇,而是在不斷地推陳出新的。

另一個方面,我們所見的事實是唯一的,但是每個人遇事時的對事實的認知會是不同的。這就好比那個盲人摸象的故事。大象的形象是一個既定的狀態,讓每個人從不同的角度來,感受到的都是他不同的一面。我們看待問題的時候,也不可能面面俱到。當我們只看到了問題的一面,它存在的其他所有面,都是所我們不知道。

在我們視野所達不到的地方也會有盲區。就好比,你看見一瓶酒標價1萬,那麼,你會覺得是貴還是便宜呢?如果你從來不喝酒,當然覺得這個可能太貴了。但是,所以一個經常接觸數萬元的酒的人,他可能會覺得,這一瓶酒的性價比非常高。沒有人可以具備所有領域的知識。那些我們視野之外的所有事物都在我們的未知世界裡。

在我們了解的事物之外,還存在著更廣闊的未知的世界。這就像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前,我們並不知道大洋的彼岸還有一個美洲的存在。即便現在,我們的科技高速發展,我們也不得不承認,人類的知識還是太少太少。

無知的世界比我們大腦中的世界大得多,我們應該隨時準備接納新的概念。然而,我們早已習慣墨守舊知識影響。這樣一來,我們就容易忽略新事物。當然,也會錯過風口。如果,我們能不為自己的知識圈所限,站在知與無知的整個範疇內考慮問題我們就會更加容易看到事情的全貌,找出問題的所在,準確的把握住每一個機會。

如果你是一個善於解決問題的人,那麼,你往往沒有辦法發現問題。

以前,諾基亞是手機行業的的老大。在2007年的時候,諾基亞的市場份額仍然佔47%。那一年,蘋果剛剛推出第一款智能手機。在市場上僅僅佔有0.6%的份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那時候,諾基亞認為做電腦出身的蘋果完全就不會成為他的競爭對手。諾基亞有全套的產品體系並且有過硬的質量和非常低的返修率。諾基亞一直認為質量最重要,所以,在這方面精研了下去。

然而,諾基亞沒想到的是,蘋果成功了。直到現在,諾基亞的質量依然是手機里首屈一指的。但是,經常被爆出問題並且生命短暫的蘋果依然佔領了市場。諾基亞一直在做傳統意義上的電話,但是蘋果重新定義了手機。

蘋果之所以成功,恰恰是因為看到了手機在通話和發信息之外的更多的功能。當他把所有的功能疊加到手機上去,讓我們現每個人都離不開智能手機。而諾基亞的失敗,恰恰是因為他固步自封,僅僅把自己圈在自己熟悉的範疇之類,而忽略了更多的可能。而蘋果這樣一個外行,恰恰擺脫了知識的限制,完美跨界創造出了新的可能。

諾基亞和蘋果的例子其實體現了解決問題和發現的問題的人之間的不同。

諾基亞非常擅長解決問題。它一直在試圖生產出質量更好的手機,但是它並沒有跳出手機功能上的框架,他始終在研究怎樣讓通話質量更好,怎樣讓手機更抗摔。不錯,這些都是手機所不可缺少的東西。他們也在自身擅長的領域做到了最好。

然而,蘋果的優勢在於看到了人們的真正的需求在哪裡。它把手機的便捷性和電腦功能的豐富,結合了起來。讓人們隨時隨地都能方便快捷的運用互聯網。它不僅僅是一個通話工具,更成了一個遊戲工具,閱讀工具,也是一個相機。

被蘋果打敗的公司還有一個就是柯達。到現在為止,柯達所生產的膠捲和相機仍然是質量最好的。然而有了蘋果。有了智能手機。除了專業的攝像師有需求之外,還有幾個人會閑著選擇,抱著相機到處跑呢?

柯達和諾基亞這樣的公司,之所以沒有人在創新的市場上佔到自己的份額,就是因為,他們過多的,受了已知的東西的阻礙,固步自封,無法跨出自己熟悉的圈子。

定義新的問題,必須提升思考的維度

有一個把梳子賣給和尚的故事。有三個年輕人接到了一項任務,他們需要把梳子賣給和尚。

第一個年輕人愁眉苦臉的回來了。他認為和尚根本沒有頭髮不需要數字,所以,他一把梳子都沒有賣掉。

第二個年輕人想了想,跑去遊說和尚說,雖然你們沒有頭髮,但是經常梳頭的話,可以幫助按摩頭皮,幫助大腦的血液循環,於是他賣掉了十幾把梳子。

而第三個年輕人就卻去找了廟裡的方丈,告訴他,你們可以買一些梳子,當做禮品,回贈給來廟裡禮佛的善男信女。方丈覺得這個主意非常不錯。於是,第三個年輕人就賣賣掉了幾千把梳子。

梳子都是一樣的梳子。廟也是同一個廟。不同的人去了居然得到了不同的結果。這正是體現了高維度思考和低維度思考的區別。那個能賣掉幾千把梳子的人,顯然是從更高的維度上來認識了市場。

當他拿到這,問題時他看到了問題的背後是要賣掉梳子,賣的場合是在寺廟裡。但是他並不認為去寺廟這些梳子就是給和尚用的。相反的,每天寺廟裡千千萬萬的善男信女,這是一個巨大的用戶群,於是他嘗試從這個角度去說服了方丈。這個年輕人之所以成功,正是因為他重新發現了需求,重新定義了市場。當他看到了這一點,把梳子銷售給和尚這個問題就變成了,怎樣說服和尚把梳子作為禮品。當市場被重新確定之後,才是用已知的銷售和說服機技巧去推銷。

具有更高的思考維度的人,不會被眼前的一堵牆遮擋住視線。他會跳起來看問題,發現事件的全貌。當他能夠從空中好俯視全局,往往就會找到突破障礙的新方法,在創新中解決問題。

善於發現的人問題,人不會把自己固步自封在某一個範圍之內。他們會開放性的去思考問題,對每一個問題都看到它可能性,而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就認定一件事情是不可更改的。在他們的世界裡,知識在不斷更新,對事物的認知也隨時在變化。

解決問題到發現問題的整個過程,其實提升思考維度,從固定的思維可變思維的一個變化過程。《高維度思考》告訴我們,其實每個人都具備這兩種思維,只不過我們常常忘記我們還可以從更高的維度上來去看待問題。當我們明白了這一點就可以時時提醒自己跳出思維定式,從高處俯瞰問題的全貌,抓住本質,找到真正應該解決的新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阿也的書房 的精彩文章:

TAG:阿也的書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