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東方俾斯麥」李鴻章,為什麼會失敗?無非是這三點!

「東方俾斯麥」李鴻章,為什麼會失敗?無非是這三點!

大家都知道,李鴻章是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如果沒有此人,晚清時期的中國,或將不堪設想!正因如此,所以李鴻章得到的評價非常高!

日本伊藤博文視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

德國海軍大臣柯納德稱其為:「東方俾斯麥」!

慈禧太后視其為:「再造玄黃之人」!

梁啟超在《李鴻章傳》,稱:鴻章必為數千年中國歷史上一人物,無可疑也。

從國內外一系列的評價中,可以看到一點,即:李鴻章在軍事、政治、治國、外交等方面,都有著非凡的成就。所以,才有人將他比作鐵血宰相俾斯麥。然而,讓人疑惑的是,李鴻章最終為何既成不了俾斯麥,也成不了伊藤博文?或者說,「東方俾斯麥」李鴻章,為什麼會失敗?無非是這三點!

需要說明的是,俾斯麥和伊藤博文就任首相時,都實現了民族和國家的崛起,分別擊敗法國和大清,但李鴻章卻沒能做到這一點,相反甲午慘敗,讓大清和中國更沉淪了!所以說,李鴻章最終既沒成為俾斯麥,也沒成為伊藤博文!

第一,李鴻章的改革,缺少上層鼎力支持!俾斯麥和伊藤博文的改革,都有來自上層皇帝的強力支持,進行比較全方位的改革,相反李鴻章的改革,只能修修補補,一旦觸及滿洲或上層利益,立馬就遭到反彈。所以,洋務運動只是在大清,增加了一些工廠而已,幾乎沒有半點政治制度上的改革!

有人說,慈禧不是支持李鴻章洋務運動的嗎?其實,這是李鴻章的聰明之處,他的改革沒有觸及既得利益者,所以慈禧才給予支持。然而,這種改革顯然很難有實效。後來的維新運動,因為觸及了既得利益者,所以立即遭到慈禧清洗。所謂既得利益者,主要是滿洲集團,因為他們掌握大權,不想改變!

第二,李鴻章的自身,學識膽氣眼光不足!李鴻章的確很有能力,但弊端也很明顯,即:(1)在國際眼光上有所欠缺,對國際交往的強盜本質,還是缺乏理解,最典型的是應對日本和沙俄,(2)對新形勢下的治國,缺少系統化的認識了解,伊藤博文留過學,很了解西方治國,但李鴻章只是有一定國際視野的傳統文人而已!

更為重要的是,李鴻章膽氣不足!或許,這是清朝統治的成功之處,即:奴才文化,讓讀書人變成了奴才!所以,曾國藩、李鴻章等最輝煌的時刻,也不敢造反!回到改革這一點上,李鴻章的洋務運動內容,本身就說明了他不敢觸及既得利益者,不敢有所突破,不敢觸及稍微根本一點的東西。

第三,大清自身國情,和列強幹涉的危機!俾斯麥、伊藤博文、李鴻章,這三人進行改變自己國家命運時,國際情況很艱難,但國內情況卻很不同!德國、日本的國內情況,相對來說比較好,沒有列強肆虐。但大清卻成了列強的後花園,法國、英國、美國等,只要是列強,都可以在大清身上吸血!

不誇張的說,到了晚清後期,大清的財政大權,都掌握在洋人手上。因此,洋人可以隨時干涉大清。所以,和德日相比,大清可謂危機重重。更為重要的是,德日是單一民族,但大清卻是「小族臨大族」,國內民族矛盾也很尖銳,滿洲集團也不敢放權給漢人。所以,面對這一國內形勢,李鴻章也無力回天!

綜上所述,可以看到,李鴻章成不了俾斯麥,也成不了伊藤博文,這是歷史的必然!當然,如果李鴻章還有伊藤博文、俾斯麥的國際視野和系統的改革思路,那麼清朝能夠崛起嗎?答案可能讓人遺憾:不可能!關鍵有二:(1)列強不允許,(2)滿洲不放權——除非推翻清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家雜評 的精彩文章:

中國最有名的五個替罪羊,三男兩女,不是美女就是天才!
曹操為何殺楊修?不是嫉妒他有才,而和一謀反有關!

TAG:百家雜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