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每一步都算數:因為口譯我遷移到工作上的3個溝通技能

每一步都算數:因為口譯我遷移到工作上的3個溝通技能

大家好!今天書先生推送的文章來自公眾號:雨荷。

雨荷工作不久,以前保送復旦,後來轉學港大,目前留港工作,她堅持1周1篇原創已經2年了。她寫自己的故事,積累時間管理和社交經驗,用心體驗生活,還是一位資深手杖er。

看過我的轉學故事的朋友們可能知道,高三時我自學口譯,一次性通過了上海市高級口譯的筆試和口試,我啃過一些交替傳譯、同聲傳譯的書,這篇文章我會聊聊練習口譯這件事教會我的3個沿用至今的溝通技能。

我在香港參加某些活動時,現場會有同聲傳譯的耳機,如果有嘉賓自帶貼身翻譯,那就是交替傳譯了。我經常同時監聽2種語言頻道,有時候耳機里傳出來的同傳翻譯說話斷斷續續,有時候現場的交替傳譯神色緊張,時不時尷尬,我真是為他們著急。

很多人認為同聲傳譯(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比交替傳譯(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要高大上,其實不然。可能因為同傳在聽的同時就要翻譯著說出來,坐在生人勿進的小黑箱里很神秘,並且同傳時薪高。實際上同聲傳譯對於翻譯準確率的要求不如交替傳譯高,同傳的翻譯正確率達到60%-70%即可。再加上大家聽到同傳翻譯都是從耳機里聽到的,每個人都會選定一種語言頻道,很少有人會同時監聽2種語言。做交替傳譯的時候,每個人都在監聽2種語言,在場肯定有人能夠同時聽懂2種語言,所以交傳很容易被人聽出漏翻、錯翻和其他不得當的地方,交傳的翻譯正確率至少要達到80%以上。

交替傳譯並不想大眾想像的那麼簡單,只要聽一句英文,你翻譯出一句中文就好。我覺得交替傳譯更像是你在做某個人在另一個語言頻道上的個人公關,你需要模仿你要翻譯的那個人的氣質和感覺,你代表的是他在另一個語言頻道上的形象,你要懂得兩種語言的文化差異,把握語境中的用詞,還需要面對觀眾,是某種形式的公眾演講,拿捏和神態表情要到位。

學習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可遷移能力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兩種能力在知識結構、認知規律上具有相似點。

跨領域地遷移知識和技能,能夠把一種能力運用在很多場景中,是這個日新月異世界的必備技能。

高三自學口譯的時候,我沒有想到這些技能潛移默化地影響我,讓我遷移到了工作中和日常生活中,只有回頭看的時候,你才能連點成線,connect the dots。

1

抓住談話要點,速記關鍵詞

想像一下,你的翻譯對象說了一句話,你緊張地邊聽邊記,大腦在迅速編碼,提取關鍵詞和要點,手上快速地記錄,對方說完了,現場觀眾都看著你,你立馬就有開口說話翻譯成另一種語言,怎麼辦?該說什麼?

做口譯每個人都會拿個小本子,聽到別人說話,就立馬記下關鍵點。如果你看過專業口譯的筆記,你可能根本看不懂他們寫的是什麼。每個專業口譯都會練習自己能看懂的簡化漢字和縮寫英文,有自己的速記方法和筆記標識系統,為的就是讓自己記筆記的速度能夠跟上別人說話的速度。

請問下圖筆記是想表達一段什麼樣的內容?答案在後文。

分享4點為什麼這麼記筆記:

我用短線表示短語、句子之間的邏輯關係;

一行代表一個意群,意群是具有相對完整性的短語和句子;

一段內容結束,劃橫線用來區分下一段

窄頁面、紙張寬度小有利於速記,因為這樣手寫時的橫向移動距離短,寫字時橫向移動比縱向移動更頻繁更花時間,而且橫向寫字不容易對齊,寫的不整齊以至於分不清上下內容,所以一般A4紙我都是豎著對摺成兩半那樣記筆記。

同聲傳譯(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的翻譯正確率至少要達到60%-70%,而交替傳譯(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的正確率至少要達到80%以上。所以說,在口譯中會適當捨棄掉、過濾掉不重要的內容。

速記的關鍵在於抓住說話人的要點,有一些信息可以過濾掉,可以不翻譯,或者可以簡略翻譯的,在聽的時候就要辨別出要點,能過濾的就直接過濾掉了,不用記下來,大腦在聽得時候就能迅速翻譯成另一種語言的,筆記就直接記成另一種語言。因此,我也養成了自己說話盡量講要點的習慣。

練習速記速翻、能夠抓住要點,是一個熟能生巧的過程,沒有什麼捷徑,唯熟手爾。

上面那張筆記圖片的答案:

從自學口譯開始,我的筆記方法和速記能力,在我後來的上課筆記、手帳方法、工作時的會議筆記、電話會議的記錄,都一直在發揮著作用。

在香港的外資企業大多要求文件是全英文,合作夥伴有國外的、香港本地和內地公司,各個國家的人也很多,所以英語、普通話、廣東話兩文三語的溝通環境在香港外企工作是基本技能。有時候電話會議上,同事回看自己寫下的筆記,常常不知道自己寫的什麼,看著筆記也想不起來那段話的內容是什麼了,我的筆記雖然簡略,但是清晰整齊,不過寫的縮寫密碼只有我能看懂哦我知道這是因為從自學口譯開始,我就鍛煉了速記能力,練就了自己的筆記縮寫系統。

抓住說話要點這個能力,可以遷移到所有場景中。如果別人說話聽上去沒有要點,不知道他在表達什麼,怎麼辦呢?如果可以直接問他,那就問他想說什麼,如果不能直接問的話,那就要用第2個方法了,就是觀察神態表情和肢體動作。

2

觀察神態表情,運用肢體語言傳達更多內容:

口譯最重要的功能是交流,表達,溝通,專業的口譯是代表翻譯對象向觀眾傳達你的翻譯對象的內容和態度。

所以某種程度上,交替傳譯是被看做翻譯客戶團隊的一員的,比如在商務談判中,談判的雙方會把對方的貼身翻譯也當成談判的對象之一,這時候專業交替傳譯就要非常準確地傳達他的翻譯對象想表達的內容,尤其是神態表情,需要領會他的翻譯對象沒有說出來的話,話中有話的內容是不是要翻譯給對方,動作語氣也要模仿。

在溝通表達中,語言是內容傳播的工具和載體,語言內容本身承載的信息量比我們想像的要少很多。

7-38-55定律:「UCLA的教授Albert Mehrabian於1971年所做的研究揭露,有效的情感和態度溝通包含三大要素:肢體語言、聲調和說話內容,信息中有55%的意義來自身體語言(儀態、姿勢、表情),38%的意義來自談話時的聲音面(語氣、聲調、速度),僅有7%的意義來自說出來的內容(遣詞用字)。」來自網路搜索。

眼神交流、微笑神態就能點亮照片

眼神、手勢、動作、表情等肢體動作比語言本身更加能夠傳遞更多的信息,正是因為對口譯的關注和練習,才讓我注意到更細微的肢體語言。

這一點適用於所有溝通場合,而且還能遷移到拍照片中的眼神和表情!

3

公眾演講能力

口譯和公眾演講有什麼關係呢?

想像一下,你的翻譯對象說了一句話,你緊張地邊聽邊記,對方說完了,現場觀眾都看著你,你立馬就有開口說話翻譯成另一種語言,而且你需要與翻譯對象、觀眾做眼神交流,要有手勢和動作。所以說交替傳譯需要面對觀眾,是某種形式的公眾演講。

交替傳譯對於溝通技巧、公眾演講能力是有要求的,這其中包括控場能力,和觀眾的眼神交流,你翻譯時的肢體動作,你自信、沉著冷靜的翻譯,穩健地開始說你的翻譯內容,也會提升你翻譯對象的形象,幫助你的翻譯對象提升形象!

有時候,我們看上去是在繞遠路,看上去是偶然的、未曾規劃的際遇,直到抵達目的地之後,我們才會了解,是這條未經計劃、不可思議的路,把我們帶到了這裡,這是我理解的connect the dots,連點成線。

Steve Jobs在Stanford畢業演講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來說明他連點成線connect the dots的故事:

「Reed College在那時提供也許是全美最好的美術字課程,我學到了san serif和serif字體, 我學會了怎麼樣在不同的字母組合之中改變空格的長度,還有怎麼樣才能做出最棒的印刷式樣。

當時看起來這些東西在我的生命中,好像都沒有什麼實際應用的可能。但是十年之後,當我們在設計第一台Mac電腦的時候,就不是那樣了。我把當時我學的那些全都設計進了Mac,那是第一台使用了漂亮的印刷字體的電腦。

如果我當時沒有退學, 就不會有機會去參加這個我感興趣的美術字課程, Mac就不會有這麼多豐富的字體,以及賞心悅目的字體間距,那麼現在的電腦就不會有現在這麼美妙的字型了。

當然我在大學的時候,還不可能把從前的點點滴滴串連起來,但是當我十年後回顧這一切的時候,真的豁然開朗了。

你在向前展望的時候不可能將這些片斷串連起來,你只有在回顧的時候才能把點點滴滴串連起來。

你必須相信這些片斷會在未來某一天都能夠串連起來。

你必須要相信某些東西:你的勇氣、命運、生活、因緣。

這個連點成線的過程從來沒有令我失望,只是讓我的生命更加地與眾不同而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先生和路夫人 的精彩文章:

TAG:書先生和路夫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