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中國老男人為什麼喜歡穿短袖襯衣|大象公會

中國老男人為什麼喜歡穿短袖襯衣|大象公會

在西方上不了檯面的短袖襯衣,卻神奇的在中國男人們的衣櫃中佔得一席之地。短袖襯衫為什麼看著這麼怪?它是如何流行中國的?




文|蒲靈婕




每當炎夏來臨,公園裡樹蔭下乘涼的老人一定少不了一種裝束:純白的短袖襯衫。





▍華夏幸福球員拉維奇、姆比亞觀看路邊大爺下象棋



在他們之外,這種襯衫幾乎找不到用戶,年輕人若是選擇白襯衫,幾乎都是長袖襯衫,覺得熱的話,就把袖子挽起來。







而其他配色的「商務短袖襯衫」倒是不難見到,它們的廣告照也頗有氣質,配上領帶,似乎可以充當正裝。







但真正穿上身,卻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甚至與POLO衫和T恤相比,短袖襯衫都總有一種奇怪的視覺效果,上不了檯面。




它的這種氣質從何而來?又是怎樣成為中國中老年人的標準著裝的呢?




什麼是短袖襯衫



在正式的西方商務禮儀中,短袖襯衫從未進入過正裝的範圍。這是因為短袖襯衫出現的初衷就是作為休閑和運動類服飾。




20世紀20年代,在結合網球衫和其他休閑服飾的基礎上出現了短袖襯衫。隨著網球運動員開始穿著短袖襯衫,短袖襯衫逐漸開始用於運動裝方面。





▍1916年的短袖襯衫廣告



除了因為袖長變短而帶來的身體活動的方便,炎熱的天氣也是催生短袖襯衫的一大重要因素。




20世紀30年代初,由美國推出並廣泛流行起了一種寬鬆舒適、適合熱帶地區穿著的開領短袖襯衫——夏威夷衫(Aloha shirt)。這種襯衫由夏威夷波利尼西亞人設計,通常用色彩鮮艷濃郁、帶有筆觸豪放的波利尼西亞傳統圖案的印染布製作而成。





▍一件古老的1960年代的Aloha衫



從誕生伊始,這種來自夏威夷的花哨襯衫就跟度假、休閑划上了等號,如今,我們仍然能在海灘邊密集地見到它的身影。





▍一位在2012年Aloha節花車遊行中穿著典型本地Aloha衫的男子,只有在夏威夷本地,Aloha衫才被傳統加持而入選正裝行列




1950年至1960年,不少潮流引導者包括貓王(Elvis Presley), Billy Fury,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James Dean都開始穿著短袖襯衫,使得短袖襯衫更快的普及開來。他們選擇的風格,正是Aloha衫及其衍生品。




▍50年代貓王Elvis Presley身穿紅色夏威夷襯衫出現在專輯《藍色夏威夷》的封套上。





▍1953年的美國電影《From Here to Eternity》(亂世忠魂)的劇照




▍因電影《教父》而被人們熟悉的演員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




這個時期,設計師們也將各種各樣的時尚元素增添到短袖襯衫上,使其一度躋身潮流時裝的隊列,掀起了一股穿短袖襯衫的風潮。這股風潮直到六七十年代才有所減退。




但無論短袖襯衫如何被設計師們賦予新的時尚元素,西方對短袖襯衫的鄙夷是根深蒂固的。在銀幕上,尤其是與領帶搭配時,短袖襯衫可能是愚蠢、粗魯、無能的代表,或者意味著呆板、木訥、不修邊幅。




▍《IT狂人》中雖然有著超高智商卻絲毫沒有生活自理能力,永遠不修邊幅,性格呆板內向的男主角Moss。




除了文化方面的偏見,短袖襯衫與這樣的形象掛鉤主要還是源於外觀上的先天弱點:它始終不如長袖襯衫好看。




為什麼短袖襯衫不好看




要明白短袖襯衫的難看之處,首先要明白男裝設計的基本原則通常是強調肩寬。




男子體型, 從正反兩面看, 胸部體積較大, 腰部以上發達, 臀部收緊; 從寬度上講, 男子兩肩連線長於兩側,整個造型成倒梯形。了解這一點後, 男裝設計就要強調肩寬和背寬, 塑造出上寬下窄的造型來。




簡單來說,就是穿上具有美觀度的男裝會讓男人看起來擁有更寬的肩膀,更具有男子氣概。例如被公認為最能展現男性風采的西裝就會特意在肩膀處增加墊肩來讓袖山凸起,強調出肩線。





▍西裝增加的墊肩讓男性的肩膀顯得更加寬厚






▍長袖襯衫和西裝的穿著效果都是讓男士的上半身呈現倒梯形




再來對比短袖襯衫,我們會發現:為了滿足男性更為粗壯的肱二頭肌和三角肌部位能夠自由活動,短袖襯衫的袖肥較大。較大的袖肥導致了短袖並不會貼合手臂,而是產生了明顯的袖尖飛起。





▍手臂的三角肌和肱二頭肌部位隱藏在了肥大的袖中




正是因為飛起的袖尖,讓人們在視覺上認為上半身最寬的橫線並不是兩肩之間的連線,而是翹起的袖口兩個尖角的連線,這在視覺上就顯得肩寬變窄,並不符合人們期待的男士身材。





▍袖尖形成的連線比肩膀形成的連線還要突出




此外,由於短袖襯衫因無法貼合手臂而產生了一個外八的斜線,整個上半身造型呈現的不再是理想的倒梯形,而是看起來很彆扭的六邊形。





▍因為飛起的袖尖而造成的六邊形上身造型




選擇袖子較窄、可以較好貼合手臂的襯衫可以緩解這種視覺上的尷尬,但每個人手臂粗細不同,廠家為了同一件襯衫可以適合更多的人,往往會將袖子做得相對肥大。




所以,更好的辦法是在熱得不行時將長袖襯衫的袖子捲起來——完美順應你自己的手臂線條,再也不用擔心袖尖飛起的煩惱。





▍沒有飛起的袖尖的「短袖款襯衣」




但是同為短袖,同樣有飛起的袖尖,為什麼短袖T恤看起來就不奇怪呢?




這是因為:如今市面上商家打著「商務短袖襯衣」的各大款式,其實多為將長袖款截短袖子的粗暴設計。




不同於時尚圈廣受歡迎的寬鬆休閑風的夏威夷衫,這種「男士商務短袖襯衣」為了體現其可以打上領帶作為正裝的「正式感」,往往將其設計成修身款式。而這種合體(修身)的襯衣在視覺效果上會導致肩寬變狹,肩的傾斜度變強,且著裝效果與每個人自身的身體形態關係很大。




穿著商務短袖襯衫的男士千千萬,但除了健身房教練,會穿著緊繃的修身T恤的男士可能沒幾個吧。





▍出自《人體與服裝》【日】中澤愈 著





▍修身款的短袖襯衫、普通男士T恤和緊身款T恤對比




短袖襯衣不僅正面看起來奇怪,側面也難逃違和感。




人的上肢並不是筆直的,而是在上臂與前臂連接處的肘關節上多少有點彎曲,而且帶曲勢而下垂。





▍人體上肢在自然下垂的靜態情況下,上臂部分相對較垂直,而下臂部分則前傾曲勢明顯,手臂整體構成前擺趨勢。




正是因為人體手臂的曲勢,在設計袖身結構造型時,也必須要形成與之相適應的前擺趨勢:







這樣的設計在西裝和長袖中可以明顯的看到:





▍穿著長袖襯衫或者西裝時,貼身的長袖能夠充分展現手臂自然曲勢,從側面看起來筆挺硬直但又不失自然。




而從側面看身著短袖襯衫的人時,首先進入你視線的必定是那倔強飛起的袖尖。同時沒有做曲勢處理的短袖和往前傾的小臂出現了一種難以形容的錯位。







此外,男性上肢的肌肉群,會在肩關節處形成一個橢圓形的肩圓部結構,也就是俗稱的肩膀。長袖襯衣能夠較好展現出這個部位的堅實、立體。 






而短袖襯衫從側面來看時,肥大的短袖完全掩蓋了肩膀形態。而捲起袖邊就會讓肩圓部更加立體和明顯:







至於三角肌肉和肱二頭肌,不好意思,即便有也被隱藏在了寬大的袖子中。穿著長袖襯衣的男人手臂活動時微微綳起的肌肉散發出迷人的雄性荷爾蒙的畫面,在短袖襯衣更是這裡想都不要想。




不過,短袖襯衫也並非一無是處,那些便利需求大於外觀的領域,都對它表示歡迎。因此,幾乎所有部門的制服,都能見到它的身影。





▍二戰時,熱帶作戰的英國軍隊中就能看到將長袖襯衣捲起的士兵和穿著短袖襯衫的軍隊長官,圖為1940年11月英國陸軍大臣安東尼.艾登在埃及視察部隊





▍美國 Iowa 州州警





▍美國海軍白甲船員襯衫制服





▍中國99式短袖制式襯衣




而在制服之外,把純色短袖襯衫穿到正式場合的,就恐怕只有中國和朝鮮。





▍金正恩視察果樹農場




短袖襯衫風靡中國




晚清時,襯衫和西服一起傳入中國,但當時只有少數來華洋人穿。辛亥革命後,中國人穿襯衫者逐漸增多。中國的短袖襯衫最早是20世紀40年代傳入香港的夏威夷衫,傳入內地後被稱為香港衫。




20世紀40年代,上海的一百多家襯衫廠已經開始生產香港衫。但由於當時的襯衫屬於內衣,價格較貴,一般勞動人民很難穿的起。當時的銷售對象主要是工商業主、高級職員、知識分子和社會名流。





▍1945年,發布在《申報》上的「大光明香港衫西短褲」廣告




抗戰勝利後,由於人們對穿著要求的改變,作為內衣的襯衫逐漸外穿了。原先的圓型下擺改成了方下擺,並且在男短袖香港衫的基礎上,出現了男式硬領短袖襯衫。 





▍1947年的上海街頭,已經遍地穿香港衫的人群




這本身只能算是一時風潮,白色的風行也很可能是因為中國印染工業尚未恢復正常。




然而,隨之而來的政權更迭和一邊倒的外交政策很快就令中國大眾與西方流行文化隔絕;短缺、對勞動人民「樸素勤勞」的推崇也日漸簡化了中國男性的審美追求。




當花哨、休閑的Aloha衫在西方國家固化人們對短袖襯衫的印象時,中國人心目中的短袖襯衫也被統一為這種完全不修身、袖口肥大的白襯衫。





▍1981年的廣州街頭





▍1981年的成都街頭




直到80年代,兩種短袖襯衫的概念才正式發生衝撞。而剛剛進入中國的Aloha衫,還常被視為社會人的著裝,受到穿著肥大白襯衫的體制內員工鄙視。





▍電視劇《我愛我家》里,國家單位在職的賈志國常穿純色短袖襯衫,「假洋鬼子」胡學范則偏愛花哨的夏威夷衫




當然,體制內員工絕非穿「錯」襯衫。共和國前30年里,短袖白襯衫不光是流行於市民,也被各大正式場合接納。周恩來當時就是短袖白襯衫的愛好者之一。




在各地視察的時候周恩來的形象往往是這樣:





1958年7月1日至7日, 周恩來在廣東省新會縣視察。7月正是南國的酷暑季節,氣候炎熱。那天下午, 周恩來戴著草帽, 身穿普通的短袖白色襯衣、灰布長褲, 坐一輛吉普車到縣委門口。




被接見的外賓海明威夫婦在回憶周恩來時也這樣回憶:





「周恩來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瑪莎(海明威的妻子)後來回憶道,「周恩來身穿一件開領短袖白襯衫、一條黑褲子和一雙便鞋……」




更不用說平時和人民群眾在一起時,短袖白襯衫的出鏡率更是高的驚人:





▍1961年周恩來和人們群眾的合照





▍1973年6月,周恩來重返延安。




除了周恩來,鄧小平也是短袖白襯衣的忠實粉絲。





▍1979年8月2日,鄧小平視察海軍部隊。





▍1980年7月23日,鄧小平視察河南。





▍1990年7月3日,鄧小平視察北京亞運會體育場館建設。




由於領導人們的身體力行,在原產地本不入流的短袖襯衫在中國搖身一變成為了各級官員「幹部服」。





▍1990年江澤民視察海珠區南華西街退休工人之家





▍2009年,胡錦濤在新疆考察。




即便是進入21世紀,意識到短袖襯衫並不符合嚴謹的國際禮儀的領導人們會選擇在接見外賓時穿著正裝,但在視察民情時依舊會選擇短袖襯衫來讓自己顯得「接地氣」,展現其親和力。





▍2008年某國家林業局幹部視察當地田圃用地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視察某地傳統中醫醫院




但對於普通人民群眾而言,改革開放後,隨著現代服裝業的不斷更新發展和人們穿衣理念的變化,這種曾經風靡大街小巷保受「勞動人民」喜愛的短袖白襯衣已漸漸不再被年輕人所接受




——只有上世紀老一輩的人還執著地穿著肥大袖口、洗的發黃的短袖襯衣在公園遛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公會 的精彩文章:

社會救援──家庭紐帶的「替代品」?還是「互補品」?|大象文摘
政治和解中的「牽線人」|大象公會

TAG:大象公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