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美經貿摩擦的實質及其影響

中美經貿摩擦的實質及其影響

此次中美經貿摩擦引起了國內外的極大關注。這場貿易摩擦的實質是什麼?中國應當怎樣破解迷局、走出困境?

被誇大的對華貿易逆差與不斷升級的中美經貿摩擦

美國認為其對華貿易存在逆差,為此美方不僅指責中國的貿易政策,還不斷做出升級貿易摩擦的做法。事實上,美對華貿易逆差是被嚴重高估的。

首先,根據中方統計,2017年中國對美貨物貿易順差為2758億美元,而美方統計的2017年對華貨物貿易逆差為3752億美元,二者之間有近1000億美元的巨大差異。美方統計的對華貿易逆差每年都被高估20%左右,主要原因在於其貿易統計方法與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全球價值鏈分工體系不匹配,僅適用於出口商品完全產自同一個國家的時代。

其次,中國是貨物貿易順差,美國是服務貿易順差,這反映了中美兩國的比較優勢。2017年中國服務貿易逆差為16177.4億元人民幣,美國一直是服務貿易逆差額的主要來源。2017年美國在華服務業銷售收入為2096.2億元,是同期中國在美銷售收入的3.1倍,這表明美國服務業進入中國市場的程度更高,獲益更大。

再次,中國是收入順差,美國是利潤順差。美國居於全球價值鏈的中高端,中國居於中低端。隨著產業鏈的垂直整合和供應鏈的跨國發展,美國高附加值的設計研發環節與中國低附加值的製造加工環節融合緊密,逐漸形成了相互依賴的利益共同體,總體上雙方互利共贏。在中國擁有貿易順差的同時,美國消費者享受到了低價優質的產品和服務,美國公司拿走了大部分利潤,蘋果手機就是最好的例子。

最後,造成美國對華貿易逆差的原因還在於以下幾個方面:美元與黃金脫鉤後保持的主要國際貨幣地位,形成了其他國家向美國輸入商品、美國對外輸出美元、其他國家再購買美國債券股票的經貿格局;高新技術行業是美國最具出口競爭力的行業,但美國長期限制高新技術產品對華出口;美國長期過度消費的低儲蓄模式使其在世界範圍內的貿易赤字已成常態,等等。

被高估的對華貿易逆差和不斷升級的中美經貿摩擦,背後體現的是美國對中國發展的恐懼。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美在經濟規模、綜合國力、全球影響力等各方面的差距都縮小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本次中美經貿摩擦的深層次原因,在於美國試圖通過貿易戰來遏制中國的發展。

首先,美國的301調查對「中國製造2025」以及中國企業收購核心知識產權等行為表示嚴重擔憂,認為中國對美國國家安全造成了威脅,這項調查結果也成為了本次中美經貿摩擦的導火索。一旦將兩國經貿關係置於國家安全框架下進行單邊貿易脅迫,就會背離WTO的基本原則,使得WTO的作用變得微乎其微。

其次,始建於20世紀80年代的CFIUS(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始終是橫亘在中國公司面前的一道厚重的閘門。CFIUS的主要職責是審核將會導致外國人控制美國行業或企業的交易,重點關注所涉交易的外國投資是否會影響美國國家安全。其中,「控制」和「國家安全」都是廣泛的解釋,而且審查標準和決策過程的清晰度和透明度也不高。如果沒有通過CFIUS審查,按照規定,美國總統可以對「妨礙國家安全」的收購或已經完成的交易進行阻止或強制剝離。2017年,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支持的財團收購美國專業半導體測試設備商Xcerra、螞蟻金服收購美國匯款公司MoneyGram的交易均因CFIUS否決而無奈作罷。無論是緊急開啟的301調查,還是早已立起、如今更加森嚴的CFIUS「防火牆」,都標誌著美國對中國崛起的擔憂已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

最後,從中美貿易品類來看,美國限制其具有比較優勢的高新技術產品對中國的出口,大量出口給中國大豆等農產品,並不惜產生貿易逆差;從美國對中國產品加征關稅的領域來看,針對的並非是中國具有比較優勢的中低端製造業產品,而是「中國製造2025」中明確重點發展的十大戰略領域。這些做法針對的就不單單是貿易逆差問題了,其本質上是一種預防性戰略,是在位霸權國家對新興大國崛起的圍追堵截行為。

貿易戰沒有贏家,發起貿易戰終將損人害己

貿易戰沒有贏家,通過打簡單粗暴的貿易戰輕易收割財富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草率發動貿易戰還將面臨「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危險。此次中美經貿摩擦,短期內中國將會遭受一些損失,長期來看,對美國的影響則是極其廣泛和惡劣的。

一是會提升美國國內消費成本、降低消費者剩餘。美國以經貿摩擦的方式平衡經貿關係,短期內雖會對其國內部分行業形成利好,但最終並不會給美國企業和消費者帶來更多的福祉。中國向美國出口的商品里有很大一部分是大眾消費品,加征高額關稅會導致價格上漲、推升通脹、制約消費,日常消費品開銷比例更大的低收入家庭將受到更大影響,從而拉大美國社會貧富差距,損害民眾利益。

二是導致拉動就業乏力,對經濟增長的長期影響弊大於利。美國貿易保護政策的出發點是鼓勵製造業迴流,帶動美國就業。然而,對中國產品徵收高關稅並不能起到拉動美國國內就業的效果,長期來看對其經濟增長的影響弊大於利。

首先,從供給角度來看,美國對華貿易逆差是結構性問題,美國對中國加征關稅的商品並不體現美國的產業競爭優勢,仍需要從其他經濟體進口。研究顯示,加征關稅長期來看將衝擊下遊行業的就業,每增加1個工作崗位就要損失至少5個其他工作崗位。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很多產品是全球產業鏈分工合作的結果,這就意味著對中國製造加征關稅,將會導致整個產業鏈條上的所有利益相關者受到損害,其中也包括在中國營商的美國企業。加征關稅會令美國製造業成本增加,擾亂現有供應鏈,降低美國製造業的出口競爭力,從而最終影響到美國的就業。

其次,從需求角度來看,中國消費升級規模巨大,習近平總書記在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提到,「預計未來5年,中國將進口8萬億美元的商品」。這將為世界各國提供更廣闊市場、更充足資本、更豐富產品、更寶貴合作契機。美國發起貿易戰無異於主動放棄了中國這個巨大的消費市場,這等於放棄了美國國內提高就業和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機會。

正如布魯金斯學會指出的,中美經貿摩擦,如果中國「火力全開」,戰況很可能會波及美國產業鏈的方方面面,美國將有超過40個產業、210萬個工作崗位遭到負面影響,並進一步改變選民的政治立場。

再次,損害全球產業鏈、破壞國際秩序,是對多邊貿易體制的公然踐踏。推動自由的國際貿易是促進全球經濟復甦的最重要渠道之一,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很多「中國製造」產品實際上是全球產業鏈分工合作的成果,加征關稅將對全球市場帶來嚴重的負面溢出效應,打壓世界經濟的良性復甦勢頭,對世界經濟增長產生消極影響。本次中美貿易爭端是單邊主義和多邊主義之間的鬥爭,是貿易保護主義和自由貿易之間的鬥爭。多邊主義倡導貿易爭端應當通過仲裁、調解等方式在談判桌上加以解決,但美國卻單方面宣布關稅制裁,是典型的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行徑,公然違反世貿組織規則、破壞國際秩序,是主動損害其國家形象和信譽的自殘之舉,無疑也是不利於各國的共同利益的。

和平不可能來自於別國的恩賜,在此次中美經貿摩擦不斷升級的過程中,中國始終堅持自由貿易和多邊體制的原則,適時對美國的霸凌行徑予以反擊,這是在維護世界各國企業和人民的共同利益,是在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和正常的國際經貿秩序,因而受到了國際社會的支持。未來,中國要把外在壓力轉化為促進發展的內在動力,在維護好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基礎上,加強自主創新,加快轉型升級,扎紮實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以不斷取得的發展成就堅定我們打贏貿易戰的信心。

(作者:范黎波 原馨,分別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教授、副教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日報 的精彩文章:

都說校服不好看,校服怎樣才能美起來?文章給出三點建議
難忘98抗洪故事

TAG:光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