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教堂還是清真寺?1500年歷史的它完美融合了兩種宗教

教堂還是清真寺?1500年歷史的它完美融合了兩種宗教

公元1453年5月底的一個夜晚,拜占庭帝國的都城,當時世界上最宏偉的城市君士坦丁堡已經被奧斯曼帝國的軍隊圍困多日,城內只剩下了幾千居民,都聚集在聖索菲亞大教堂內,焦急,恐懼,無助,寫滿了每個人的臉龐。無論是來自義大利還是來自希臘,無論是信奉天主教還是東正教,無論是貧窮還是富有,都聚集在一起做最後的彌撒,兩種宗教自分裂以來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冰釋前嫌。他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

在拜占庭帝國曾經有這樣一種說法:只要皓月當空,君士坦丁堡便不會陷落。然而似乎天意所為,月全食不期而至。

拜占庭帝國最後兩百年的歷史,其實可以用「苟延殘喘」來形容,但古羅馬人自古以來流淌著戰鬥的血液,即便默罕默德二世架起重炮攻城,他們也能用最快的速度在一夜之間把城牆加固。在與奧斯曼帝國之間這場戰爭的最後幾個月,宛如迴光返照,拜占庭似乎重現了昔日羅馬帝國的輝煌。若非默罕默德二世的盤外招,世界歷史也許會是另外一個樣子。

15世紀的君士坦丁堡

六百年後的今天,我們無從得知那天晚上究竟都發生了什麼,也更不知曉君士坦丁十一世本人那天晚上說了什麼做了什麼,這一切已經不再重要,因為翌日凌晨,奧斯曼軍團發起了總攻。5月29日,君士坦丁堡被默罕默德二世率領的軍隊攻陷。

屠城。

在歷史學家眼裡,1453年是黑暗的中世紀結束的標誌,基督教勢力走向衰落,西方升起了文明的曙光。聖索菲亞大教堂,已經靜靜地守候在了那裡九百年。

與藍色清真寺遙遙相望的聖索菲亞大教堂(Aya Sofia),是拜占庭時期建築登峰造極的典範,始建於君士坦丁大帝在位時期的325年,因供奉智慧之神索菲亞(Sofia)而命名,後毀損於戰亂,公元532年,正值拜占庭帝國處於鼎盛時期,查士丁尼皇帝為標榜自己的文治武功,在原來教堂的廢墟上重建了這座教堂,動用了來自黑海,小亞細亞,敘利亞甚至是埃及地區的建築材料,歷時僅五年便建成。如此偉大的建築,使得查士丁尼在踏入教堂時高呼:所羅門王,我已超越了你!

長期以來建築學中,方形建築上搭建穹頂一直是個難題,重點在於如何分擔穹頂向下的壓力。教堂在方形牆體上建造起拱形券,四角各造一個三角形的球面,延伸到頂部匯合,就是個圓形輪廓,再在上面放置圓形穹頂。三角形的球面名為「帆拱」,很好地起到了支撐和分散平衡受力的作用,為了進一步加強受力平衡,穹頂四面又加了半球形的小穹頂,一層層分攤巨大的圓頂的壓力,這樣就解決了建築中「化圓為方」的難題。

巨大的穹頂直徑達33米,離地54.8米,1500年以前,能夠建造起如此宏偉的建築,恐怕當時只有羅馬的萬神殿能與之媲美,它是改變了世界建築史的拜占庭建築典範。在1519年西班牙塞維利亞大教堂建成之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

可惜的是,公元1453年君士坦丁堡淪陷,默罕默德二世終於走進了他朝思暮想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年輕孤傲的帝王怎能允許異教的存在?他下令將教堂內所有的壁畫都用灰漿遮住,所有基督像也被搬出,甚至是毀壞,並將大教堂改造成為清真寺,在四周修建了4個高大的尖塔,成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模樣。

默罕默德二世進入君士坦丁堡

1935年,聖索菲亞大教堂被改為博物館,對遊客開放。

聖索菲亞大教堂深刻影響了伊斯坦布爾後來的許多建築,尤其是它對面的藍色清真寺。同樣萬幸的也是默罕默德二世並未徹底毀壞它的主體建築,因此,在裡面可以同時看到基督教的馬賽克壁畫,也能看到伊斯蘭教風格的文字裝飾。既有聖母聖子的畫像,也有伊斯蘭的書法,兩者竟然天衣無縫地融合在了一起,絲毫沒有格格不入的感覺。也許,這同樣也是伊斯坦布爾的魅力吧。

教堂門口的石棺。在奧斯曼帝國的歷史上,數位蘇丹的陵墓都安置在了大教堂里。

高大的前廳,以及頂部的馬賽克壁畫,是拜占庭帝國時期遺留下來的。

站在教堂中央,向上仰視,高高的穹頂,沒有一根柱子支撐,伊斯蘭教文字的上方,就是馬賽克壁畫,這兩種水火不相容的宗教在此並存,也堪稱人類歷史上唯一的奇景了吧。

在穹頂的三角形帆拱結構里,還鑲嵌有馬賽克的畫作

帆拱下方寫有「默罕默德」的阿拉伯文字大圓盤

而這裡是作為清真寺時,神聖的壁龕和講壇

這裡還能看出來伊斯蘭建築覆蓋了的拜占庭藝術。這裡的大門是當時拜占庭帝王時期進出所用,這幅壁畫也是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幅:聖母瑪利亞懷抱嬰兒耶穌,右邊的君士坦丁大帝手捧君士坦丁堡城市模型,左邊的查士丁尼國王手捧聖索菲亞大教堂的模型分列兩側。

君士坦丁大帝將基督教定為國教,晚年受洗成為第一位皈依的羅馬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編纂了《查士丁尼法典》,是羅馬法的奠基人,但同時他也將希臘哲學學派視為異教,進行了極端打壓。這兩位君主的功過是非,一直以來眾說紛紜,究竟孰功孰過,都只能任後人評說了。

歷史悠久,保存完好,在建築史上的地位卓越,同時滿足這三個條件的,除了萬神殿,就只有聖索菲亞大教堂了。它所存在的意義不僅僅代表了不同宗教間的並存,也是伊斯坦布爾這座包容多元化城市的最好代表。

======================

【作者:沙漠玫瑰】

環球旅遊達人,旅行體驗師、自由撰稿人、嘉賓主持、旅行分享師、跨界自媒體人。已隻身旅行過五大洲近40個國家,200餘座城市。

2016&2017年新浪V影響力峰會嘉賓,2017&2018年新浪旅遊盛典嘉賓,2017騰訊旅遊核心自媒體,騰訊旅遊2017年度最佳合作獎,百家號金牌導師,新浪微博簽約自媒體,微博旅行博主,螞蜂窩攻略作者&達人,窮游精華作者&探路者,窮游&途風體驗師,旅遊衛視嘉賓,秒拍簽約達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沙漠玫瑰 的精彩文章:

400尊石像的採石場,才是這座神秘小島真實的樣子
庫斯科:城市形狀宛如美洲獅,一座不朽的石頭城

TAG:沙漠玫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