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飲馬地中海,攻城七百座的名將竟是郭子儀後裔

飲馬地中海,攻城七百座的名將竟是郭子儀後裔




郭子儀是從武科場上走出來的軍事家、政治家,一生歷經武則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其充當了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唐德宗四朝的保護神、擎天柱,史稱「再造王室,勛高一代」。









最難得的是,郭子儀的一生,不但「富貴壽考」四字俱全,死後在唐、宋、明、清等朝都得配享歷代帝王廟,真箇是:生前福厚,身後尊榮。而經郭子儀提拔的部下幕府,有六十多人位居將相,其八子七婿,皆貴顯於當代。




典故「滿床笏」說的就是郭子儀晚年作壽時,家中子弟個個都是朝廷里的高官,帶來的笏板堆了滿床頭。但是,世事浮沉,三十河東,四十河西。




郭氏一門在有唐一代風光無比,家族中英雄人物輩出。到了五代,郭氏聲望漸低,後唐名將郭崇韜雖非郭子儀之後,征蜀路過郭子儀墓,仍不顧時人譏為攀龍附鳳,跪拜哭祭。









靖康之難以後,隨著金兵的入主中原及蒙古軍隊南下,許多中原望族紛紛南遷,這也包括了以華陰郭子儀為始祖的汾陽(今山西省靜樂一帶)望族。汾陽郭姓後裔郭嵩入閩後成為福建郭姓始祖,但也有一部分留居在北方的。




這裡要說的是郭子儀在華州鄭縣(故治即今陝西華縣)後裔的一支分支。這個分支生活在金國的統治下,成了金國人。金朝末年,這個分支出了一位猛人,名叫郭寶玉。




郭寶玉通權謀、精兵法,善騎射,深得金朝統治者的學識,被封為「汾陽郡公」兼猛安(金初期女真族軍隊組織名稱),領兵駐紮於定州(今河北定縣)。









公元1211年,蒙古汗國太師木華黎率軍南下。郭寶玉審時度勢,認為金國已經在走下坡路,蒙古卻是冉冉升起的新星,前途不可限量,於是率部投降了蒙古軍。木華黎知其有將材,引見於成吉思汗。




面對成吉思汗,郭寶玉侃侃而談,提出了先取西南,聯宋滅金,再攻取遼東,絕金後路,從而席捲天下的策略。成吉思汗接納了他的意見,授其抄馬都鎮撫之職,安排其跟隨木華黎領兵南下,取永清,破高州(故治今內蒙自治區赤峰市東北)降龍山(在今大凌河上游),攻佔今遼西地區。




這一系列軍事行動順風順水。緊接著,蒙軍又從錦州入山海關,經過燕南,攻佔了太原、臨汾一帶。可以說,郭寶玉的策略為蒙古人攻滅中國作了歷史性的貢獻。後來,郭寶玉還隨成吉思汗西征,打擊西遼殘餘力量,攻佔花刺子模國。









公元1224年,蒙古平定了花刺子模全境(東至印度河,西南至底格里斯河下游),郭寶玉因功升任為斷事官(蒙古汗國管理政務的官職),卻在東還途中病卒於賀蘭山軍營。




郭寶玉長子名叫郭德海,也是個將材,曾打敗宋將彭義斌,可惜在對金作戰中重傷戰死。但郭德海的兒子郭侃更加生猛,自幼學習武藝與兵法,深為丞相史天澤所器重。




郭侃20歲即被封為百戶,隨大軍伐金,屢立戰功。不過,郭侃的人生精彩主要表現在西征過程中。公元1253年,郭侃跟隨旭烈兀西征。









這次西征的第一站是木乃兮(也譯作「木剌夷」,即著名暗殺組織「阿薩辛派」的基地所在)。郭侃表現神勇,「破其兵五萬,下一百二十八城,斬其將忽都答而兀朱算灘」,緊接著,圍攻乞都卜,迫降敵軍。




西亞名城巴格達當時是黑衣大食的都城,「侃兵至,又破其兵七萬,屠西城,破其東城,東城殿宇,皆構以沉檀木,舉火焚之,香聞百里。」




郭侃率軍進入「天方」(現沙特境內)後,更把攻城拔寨的把戲演繹得淋漓盡致,其連破一百八十五座城池,天方人驚懼之餘,跪稱郭侃為「東天將軍,神人也」。









郭侃率軍渡海,在地中海地區攻下了十字軍騎士團佔據的塞普勒斯等地,長驅直入小亞細亞半島,「得城一百二十」。西征大軍所向披靡,正在考慮是北上進入歐洲,還是南下進入埃及之時,在東方戰場上狂攻南宋合州(今重慶合川區)釣魚城的蒙哥汗暴斃了。




由此,郭侃返回了中原地區,在忽必烈手下為將。南宋滅亡後,郭侃知寧海州,在寂然無聲中病故。




按理說,郭侃曾飲馬地中海,大破十字軍,威名傳遍印度、沙烏地阿拉伯、伊朗、敘利亞、埃及等地,共攻下城池七百多座,被稱「西域的神人」,不管怎麼說,都是一個足以標榜史冊的大角色。但是,他的名聲遠不及遠祖郭子儀的百分之一,箇中原因,不言而喻。









中國人重氣節,不以成敗論英雄。郭太師不顧身危,數挽江山,再造大唐,而幾度起落,始終不懷憤恨,謙遜處世,實為千古之楷模!郭寶玉之輩,貪溺功名,臨陣背主,辜負君恩,不知節義為何物,豈不為古今之恥邪?




不過郭侃到了金庸大師的筆下卻變成了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郭靖在蒙古那段金刀駙馬的經歷,基本上跟郭侃是重合的。金庸在《射鵰英雄傳》中所描寫的成吉思汗西征的宏大場面,有相當部分符合史實。



但小說中關於郭靖和黃蓉的內容則大部分出於虛構,據考察歷史上的確有郭靖這個人。據《宋史 忠義傳四 郭靖》記載:郭靖是四川嘉陵江地區一個地方土豪的護衛隊首領。




一二零七年當地宋朝官員吳曦投降了金國,郭靖和當地百姓卻不願降金;於是捨棄田地房屋,帶著老人和孩子順著嘉陵江遷徙。吳曦派出軍隊阻攔,想把這些百姓趕回家。郭靖對此悲憤異常,他對弟弟郭端說:




「我們家世代都是大宋的子民。自從金人入侵我邊界,我兄弟二人不能以死報國反而避難入關。現在又被吳曦驅趕回去,我不想捨棄漢人的衣冠。我寧願死在這裡,做趙氏王朝的鬼。」於是投江自殺。




郭靖大義凜然的形象與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倒是如出一轍,只是這個俠義人物死得太早;在他死後十幾年,成吉思汗才率軍西征。因此真的郭靖並不像金庸筆下的郭靖那樣風光八面,在蒙古大軍西征中立下的汗馬功勞更是子虛烏有。




至於黃蓉則完全是虛構的,是金庸為了演繹一段浪漫的愛情故事而塑造的一個鮮活人物。郭侃也算是金庸創作的郭靖原型之一了,一個人物有多個原型,並不奇怪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GO野 的精彩文章:

土匪出身的張作霖毛筆字寫的咋樣?
醒悟吧孩子,看看父母賺血汗錢的瞬間

TAG:GO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