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合清風紙半張,一片春雲膩
素是自然色,圓因裁製功。
颯如鬆起籟,飄似鶴翻空。
盛夏不銷雪,終年無盡風。
引秋生手裡,藏月入懷中。
麈尾斑非疋,蒲葵陋不同。
何人稱相對,清瘦白須翁。
——白羽扇 【唐】白居易
扇子在中國源遠流長
隨著朝代的發展
功能也在不斷地變化
儀仗扇:皇家的威嚴
雲移雉尾開宮扇,日繞龍鱗識聖顏。
杜甫的《秋興八首》
說起扇子的起源,要追溯到3、4千多年前。
不過,最早的扇子可不是用來扇風的,而是帝王儀仗隊中的標配道具。一對長柄大扇,由侍者手執,為帝王或王后障風蔽日,後來成為一種儀仗,所以又叫「儀仗扇」。
在皇帝日常生活中,「儀仗扇」使用非常頻繁,但凡巡遊、狩獵、朝參、宴會、謁陵等大型活動都有「儀仗扇」與之相伴,旨在烘托皇家氣派,加強皇帝集權,意喻皇權神授、至高無上。
羽扇:明世隱者的風尚
懶搖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李白的《夏日山中》
在中國古代文學世界中,羽扇常與綸巾、芒鞋相提並論,象徵著名士之風流、隱者之高操象徵了中國文人的隱逸世界與高潔人生。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周瑜火燒曹軍,不費吹灰之力,輕而易舉得組織了曹軍來犯。羽扇,是豪傑的夢,詩人的詩。
團扇:仕女的小物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杜牧的《秋夕》
如果說羽扇屬於名士,那麼團扇則屬於淑女。團扇又稱宮扇、紈扇,是一種圓形有柄的扇子。
在團扇的搖曳之間,古代女子常會借物詠詩,表達兒女情長。漢朝班婕妤有的名詩《團扇歌》,借團扇作賦,表達傷感和悲涼。而文人畫師則偏愛表現透露著女性美的執扇女。
摺扇:文人墨客的抒情與達意
忽聽傳宣須急奏,輕輕褪入香羅袖。
金章宗 的《蝶戀花·聚骨扇》
說起摺扇,又稱聚頭扇、撒扇,收放自如,攜帶方便,更兼適合寫字作畫,可以彰顯學養才情,因此為讀書人所喜。歷代書畫家喜歡在扇面上繪畫或書寫,以抒情達意,由此形成獨特的中國畫門類——扇面畫。
歷代書畫家喜歡在扇面上繪畫或書寫,以抒情達意,由此形成獨特的中國畫門類——扇面畫。無論是山水、人物、花鳥、走獸等"繪畫",還是詩詞歌賦等"書法",都可以創作出格調清新多變、布局錯綜紛繁的構圖效果,從而突破了傳統的繪畫和書法模式,為中國書畫史開闢了嶄新的一頁。
秀場的寵兒
扇子發展至今,也是越來越受時尚界的青睞。
驚艷巴黎時裝周的中國品牌Heaven Gaia
模特手拿一把把團扇
讓人彷彿穿越時空
看到了幾千年前的中國盛世
扇子不再只停留在溫柔的舊時光
羈絆在安靜的慢歲月里
而是讓更多的人見識到他的美好和價值
丨部分圖文素材來源於網路
其他平台轉載[尚都市旗下公眾號]原創文章須知


TAG:尚都市無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