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晚清最好的巡撫之一,收復國土327平方公里,晚年卻靠賣畫生活

晚清最好的巡撫之一,收復國土327平方公里,晚年卻靠賣畫生活

晚清最好的巡撫之一,收復國土327平方公里,晚年卻靠賣畫生活

民族危難時刻總有英雄和蛀蟲。清末這個悲慘的年代,出了無數的名臣英雄,同樣也有蛀蟲為害。可惜的是一條大蛀蟲能啃食無數英雄,這蛀蟲自然是封建皇室,而今天我們要說的英雄叫吳大澂,他不僅在那時收復了被俄國偷占的失地,還參加了多次戰役,拒敵於國門之外。

他是蘇州人,在同治流年考上進士,在陝西、甘肅賑災時得到當時重臣左宗棠的認可,一路提拔升遷去京城當了官。待遇自然比以前好多了,不過當時的中國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一心只有報國的他卻並不是很情願。在鴉片戰爭後,中國簽訂了很多不平等條約,列強看到清朝是個好欺負的主,紛紛想在中國大地上割下一點肉。當時的沙俄最為可惡,不僅通過一系列條約不費吹灰之力將我國邊界土地划去,還用移動界碑的方式蠶食我們的土地。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左宗棠推薦了吳大澂去解決沙俄的問題。踏上東北土地的吳,被雪鄉的美景吸引住了。其長期奔波在吉林琿、春和寧古塔之間,對東北富饒的資源、熱情的百姓和美麗的山河無法忘懷。1886年,其正式作為談判官和沙俄進行了邊界談判,沙俄雖然強硬,但是沒有確鑿的協議證明現在的界碑有效。於是吳通過各方細緻的準備,一再反擊沙俄的無理,最後以《北京條約》約定內容,沙俄歸還了黑頂子,並由海口量准中國里20里處立下了新的界碑。這一舉措讓我們收回了三百多平方公里,並且此地是三國交界處,有入海口依託,軍事位置十分重要。立下碑文後他在邊界寫下了龍虎二字,寓意著龍虎守國土。

不多久甲午戰爭爆發,雖為文臣,年過花甲,但是時任湖南巡撫他心有國家,毅然披甲上陣,棄筆從戎。但結果是北洋軍隊全軍覆沒,甲午戰爭失敗。這一戰鬥的失敗給清王朝的打擊是巨大的,所有戰敗的將領都受到了嚴厲的懲罰。主將丁汝昌先生更是引咎自刎,吳大澂因為有功,只是被革去職位,永不錄用。其本人是著名的書法家,畫家。所以歸鄉後只能靠賣自己的字畫和一些古玩器為生。在貧苦和憂思中度過四年,其後死去。作為一代英雄這樣的死法實在令人感到惋惜。

他收復了國土,讓我們有了圖們江的出海權,對民族未來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無奈清政府的懦弱無能,讓一代英雄就此隕落,甲午戰爭的失敗是必然的,清政府的腐敗是戰爭失敗的根源,清王朝在戰敗後不思悔改,只是一味的懲罰,的確讓人憤恨不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茶酒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茶酒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