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媽媽教做炒蒲公英茶
蒲公英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可清熱毒、化食毒、消惡腫,國家衛生部新近將蒲公英列入葯食兩用的品種。《本草綱目》、《唐本草》、《神農本草經》、《中藥大辭典》等歷代醫學專著均給以高度評價,西方將蒲公英稱作「尿床草」,可見其利尿作用之強;我國民間又將蒲公英稱作「奶漿草」,可見它還有促進母乳分泌的功能。
蒲公英的花語是「停不了的愛」。春夏季節,經常可見開滿小黃花的蒲公英在山野道旁、在房前屋後或者在自家的小花盆裡搖曳生長,不必刻意,或許在散步的時候,就可以順手尋見一兩把蒲公英,把它帶回家來,洗凈、炒制、沖泡一下,就成為一道滋養的熱湯。本期,歐媽媽教我們做的蒲公英茶,食材就來自自家的屋頂小花園,兩大棵自生自長的蒲公英,經過細心炒制,搖身變成了清毒化濕的藥茶。歐媽媽說,「夏天吃點苦,對我們的身體是有好處的」,小夥伴們,讓我們跟隨歐媽媽學起來吧!
【材料】
新鮮蒲公英的葉子和花(本次炒制選用了兩大棵,請參照)
【步驟】
1.摘掉新鮮蒲公英中夾雜的枯黃的葉子,清洗乾淨,若有根,單獨摘出炒制。
2.晾曬至表面沒有水珠,切成段。
【歐媽媽溫馨提示】
蒲公英微苦,若不喜歡苦味,可以在洗凈後用鹽腌制一下,晾乾水分後再進行炒制。
3.用平底鍋或炒鍋進行炒制。大火炒,用筷子翻,蒲公英很快變軟,中火,繼續翻炒至變干。
4.換做最小火繼續翻炒。用手翻炒,可以用手感受茶乾燥的程度和火的大小。
【歐媽媽的炒茶心得】
本次炒茶,因為炒得少,用了平底鍋。如果量大,用中式炒鍋,用手翻炒效果會更好,更有利於茶葉中水分的揮發。總共炒制的時間10分鐘左右,所以,炒制過程中要有充分的耐心,火從大到小,中間要慢慢調適,最後,用最小的火炒制,此時,可以用手翻炒,這樣做,一是可以感受到火的溫度,還有,可以感受到茶葉的乾燥度。
5.出鍋晾涼,可密封保存。
【歐媽媽溫馨提示】
蒲公英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而且消痛散結。如果喉嚨不舒服,或者長了痘痘、上火的時候,就可以服用蒲公英茶。
蒲公英茶是一種寒涼的藥物,經過炒制,可以去除一部分寒性。我們的古人其實是很聰明的,通過炒制的方法,可以更多的保留茶的營養成分和味道,我們泡的蒲公英茶,會有焦香的味道,同時會有蒲公英原有的香味,可以更多的保留蒲公英的營養成分。
炒制的方法都是古人留下來的,通過炒制,就可以把茶葉、蒲公英、很多其他的植物保存下來。學會了這個方法,就可以自己動手炒制各種茶啦!
來,品嘗一下親手炒制的蒲公英茶吧!在沖泡的過程中,蒲公英又返綠了!


※沈月回應杉菜是綠茶,腿被網友吐槽丑,網友:原來怎麼沒發現?
※茶卡鹽湖終於重新開放!中國版天空之境?勸你還是別去了!
TAG: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