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從Netflix學到的這三點經驗,適用於所有公司

我從Netflix學到的這三點經驗,適用於所有公司

我從2005年開始關注Netflix,那一年我第一次訪問了它在矽谷的總部,並且採訪了它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里德?哈斯廷斯(Reed Hastings)。我不認為我從研究過的其他任何公司學到了更多有關戰略、技術和文化的知識,包括Netflix。不過,毫無疑問,許多領導者可以通過觀察公司的經營方式,窺見其競爭和創新的未來。

儘管本周有消息稱,Netflix的新增訂閱用戶量增速下滑,但如果有一場基於商業表現的奧斯卡頒獎典禮,Netflix仍將橫掃各大獎項——其地位相當於《泰坦尼克號》(Titanic)或《指環王》(Lord of the Rings)。在財富創造方面,這家成立不到20年的公司市值接近1650億美元,超過了迪士尼。就文化影響而言,Netflix最近獲得了112項艾美獎提名,這是所有網路或流媒體服務中最受歡迎的一項,甚至擊敗了連續17年擁有最多項提名的HBO。在管理信譽上,它的口碑是如此強大,以至於一個非常簡單的有關於其文化和人力資源政策幻燈片已經被瀏覽了超過1800萬次。

以下有關Netflix崛起的三個經驗,適用於每家公司:

大數據是強大的,大數據加上大創意更是革命性的。Netflix可謂是科技巨頭,它的分析、演算法和數字流媒體創新改變了用戶觀看電影和電視節目的方式。但這項技術一直都是為一種獨到的觀點服務的——構建一個塑造觀看內容的平台,而不僅僅是觀看方式。這家公司擁有十分龐大的數據,能夠顯示出其1.25億用戶的觀看習慣,從他們喜歡或不喜歡的電影和電視節目,到他們觀看某一集的時長,或者他們看了多少部新劇集。可以說,這個強大的數據系統創建了一個豐富的社會系統,影響著用戶看到的電影和電視劇,這一系統部分基於用戶之前的看劇偏好以及其他訂閱者看到和喜歡的內容。

這是里德?哈斯廷斯在2005年的解釋,當時公司只有350萬用戶。「完全誤解Netflix是有可能的,」他告訴我,「我們試圖解決的真正問題是,如何改變選擇,使消費者能夠找到他們喜歡的穩定「娛樂」流?所以我們給每個人一個平台來擴展口味。」這一觀點從一開始就驅使著Netflix,它強調新穎的創意在商業成功中的力量。這裡的核心要點是:當技術為一項有力的戰略服務時,它是最重要的。

如果你想顛覆一個行業,你必須願意顛覆自己。作為一個重塑整個行業邏輯的新成員,Netflix可能定義了什麼是矽谷顛覆者。然而,在該公司過去20年的發展軌跡中,真正值得注意的是,它在履行使命的過程中如何戲劇性地顛覆了自己。當然,Netflix一開始就做了一個相當簡單的創新——通過郵寄DVD以及取消滯納金打敗家庭娛樂租賃業務的王者Blockbuster。隨後,它從郵寄內容轉型為數字流媒體電影和節目。如今,Netflix以內容創造者的身份聞名天下,僅在今年一年的時間內,它在節目原創內容方面的花費就超120億美元。

Netflix再一次通過挑戰傳統進入一個行業。最近,一家紐約雜誌的封面故事指出,這家公司對原創內容的投入「顛覆了電視業務的許多規範」,從取消試播節目到發明「刷劇(binge-watching)這一概念」,再到用「品味集群」來替代「人口統計學特徵」——一種用技術支撐利基市場的方式。在每一步中,Netflix戲劇性的戰略舉措都招來了外界的懷疑,並需要對以前的做法進行深入的內省。關鍵經驗是:無論對於公司還是領導者來說都是一樣,你不能讓自己的知識和過去的成功,來限制你所能想像的未來。

戰略即文化,文化即戰略。對於Netflix的崛起和復興,大多數分析都強調了它的戰略和技術(正如我到目前為止所做的)。但是,當我第一次見到里德?哈斯廷斯的時候,我發現他和他的同事們如同對待數字流和內容一樣,嚴謹地思考著人與文化,這一點讓我震驚。當談及它所僱傭的人以及它對他們的承諾,它進行決策和分享信息的方式,甚至是假期內的活動,Netflix發明了(以及重新)設計的一系列實踐,能夠明確地將公司想要在市場上達成的目標與組織工作場所的方式聯繫起來。

去年,這家公司更新了關於Netflix文化的宣言,這是一份關於其在商業中人為因素的原則、政策和實踐的詳細聲明。這份宣言與眾不同,因為它言辭尖銳,沒有一絲HR樣板文件的痕迹。它開頭便寫道:「許多公司都有價值陳述,但通常這些書麵價值都非常模糊,或被人遺忘。一家公司的真正價值體現在哪些人獲得了激勵或者哪些人被解僱了。」所以,哪種人在Netflix中獲得了激勵呢?「當它符合Netflix的利益時,你可以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即便它讓人感到不舒服。」宣言寫道,「你願意辯證地看待現狀」以及「你在做出艱難的決定時不會感到痛苦。」更重要的是,「在探求真理的過程中,你可以變得脆弱。」最基本的一點是:偉大的公司明白,它們必須要像自己希望的那樣表現得與眾不同,以此迎接競爭。

試圖從一家公司的表現中學到太多東西總是危險的——即便最成功的公司也一定會遭受挫折和失望。(畢竟在不久之前,通用公司被認為是世界級管理的典範。)儘管如此,隨著人們的娛樂生活越來越離不開Netflix,這家公司值得關注,因為它是人們洞察未來商業和工作的來源。

比爾·泰勒(Bill Taylor)|文

比爾·泰勒是《快公司》(Fast Company)雜誌的聯合創始人和作家。

唐悅哲 |翻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哈佛商業評論 的精彩文章:

淡化性別,更有助於小姐姐們的職場發揮
女面試官:晚上我讓你跟我加班,你會同意嗎?高材生機智回答

TAG:哈佛商業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