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里的醫學講究
精讀筆記第八十六期
《中國茶與茶療》
作者:
余悅
出版日期:
2016年3月
內容梗概
本書介紹了中國茶的類型,以及茶療的歷史、發展、現狀。在現代醫療科技發達的今天,茶依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從而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並結合現代科研的成果,整理出大量經過檢驗的茶療方劑和茶食配方,既能起到保健、抗衰老及美容瘦身之功效,又可成為個人食譜上的健康美味。
內容亮點
●
茶類多彩 名品飄香
●
茶中聖物 萬病之葯
●
飲茶科學 點點滴滴
精讀筆記
茶類多彩 名品飄香
中國茶的類別與特徵
綠茶
綠茶屬於不發酵茶,基本特徵是葉綠湯清。
1、蒸青綠茶
蒸青綠茶是用蒸汽殺青制茶法,這是最古老的一種制茶法。大部分蒸青綠茶外形成針狀,具有「三綠」特徵,即干茶深綠,茶湯淺綠,葉底青綠。湖北的恩施玉露、仙人掌茶,四川的峨眉竹葉青,重慶的永川秀芽,浙江的臨海蟠毫、望府銀毫,江蘇宜興的陽羨茶,以及日本的玉露茶、碾茶、煎茶等都屬蒸青綠茶。
2、炒青綠茶
炒青綠茶是我國產量最多、分布最廣的一種綠茶,根據成品茶外形不同有長炒青、圓炒青、扁炒青和特種炒青四種。
3、烘青綠茶
根據原料老嫩和製作工藝不同分為「普通烘青」和「細嫩烘青」。普通烘青通常用做窨制花茶的茶坯。細嫩烘青是以細嫩芽葉為原料精工細作而成,大多外形挺秀,條索完整顯鋒苗,白毫顯露,色澤綠潤。
4、曬青綠茶
曬青綠茶色澤墨綠或黑褐,湯色橙黃,有不同程度的日晒氣味。除一部分以散茶形式飲用外,大部分因原料較粗老。多用於壓制緊壓茶,如「青磚」、「康磚」、「沱茶」等。其中以雲南大葉種製成的品質較好,稱「滇青」。
紅茶
紅茶屬於全發酵茶,在我國產地廣,品種多。基本特點是:干茶色澤偏深,紅中帶烏黑,沖泡後湯紅、葉紅。其加工工藝是鮮葉採摘後不用高溫殺青,而是經過萎凋、揉捻、發酵,待葉子變紅後再進行乾燥。
1、功夫紅茶
是以紅條茶為原料精緻加工而成,是我國特有的紅茶品種,因製作精細費工而得名。初制時特別注重條索的完整緊結。由於產地不同、茶樹品種各異、製作技術不一而有「祁紅」、「滇紅」、「寧紅」、「川紅」、「宜紅」、「閩紅」、「湖紅」、「越紅」、「台紅」等之分,品質各具特色。
2、小種紅茶
為我國福建省特產,初制工藝包括萎凋、揉捻、發酵、過紅鍋(殺青)、復揉、熏焙等六道工序。具有濃烈的松煙香,因產地和品質不同,有正山小種和外山小種之分。
3、紅碎茶
是在紅茶加工過程中,以揉切代替揉捻,或揉捻後再揉切,將條形茶切成短細的碎茶而成。紅碎茶根據外形不同分為葉茶、碎茶、片茶、末茶四類成品花色。
青茶
青茶即烏龍茶,屬半發酵茶。其加工工藝是鮮葉採摘後經過曬青萎凋、反覆數次搖青,使葉子部分發酵變紅,然後經高溫鍋炒、揉捻、乾燥而成。
1、閩北烏龍茶
產地在福建省北部武夷山一帶,最負盛名的是武夷岩茶,其次為「四大名樅」,即大紅袍、鐵羅漢、白雞冠、水金龜。
2、閩南烏龍茶
著名的有安溪鐵觀音和黃金桂等。
3、廣東烏龍茶
盛產於廣東潮安、饒平等縣,主要品種有鳳凰單樅、鳳凰水仙和饒平烏龍等。
4、台灣烏龍茶
根據萎凋做青程度不同分為台灣烏龍和台灣包種兩類。
黃茶
黃茶屬輕發酵茶類,近似綠茶,由於在制茶過程中加以悶黃(即茶葉殺青、揉捻後經過堆積悶黃,然後烘焙乾燥),因此具有黃湯黃葉、香味清悅醇和的特點。
1、黃芽茶
以單芽或一芽一葉製成。著名黃芽茶品類有:四川的蒙頂黃茶、安徽的霍山黃芽、湖南的君山銀針。
2、黃小茶
以一芽一二葉製成。著名的品種有湖北的鹿苑毛尖,浙江的溫州黃湯,湖南寧鄉的溈山毛尖、岳陽的北港毛尖等。
3、黃大茶
以一芽二三葉至一芽四五葉製成。著名的品種有霍山黃大茶和廣東大葉青等。
白茶
白茶屬輕微發酵茶類,它對茶樹鮮葉原料有特殊要求:嫩芽及其以下1~2片嫩葉都要滿披白毫,基本工藝過程是晾曬、乾燥。
1、白芽茶
白芽茶用大白芽茶或其他茸毛特多的品種製成。
2、白葉茶
白葉茶用芽葉茸毛多的品種製成,主要品類有白牡丹和貢眉等。
黑茶
黑茶屬後發酵茶,一般原料較粗老,製作工序為殺青、揉捻、渥堆、乾燥,製造過程中堆積發酵時間較長,成品茶色呈油黑或黑褐色,外形粗大,氣味較重。依產地不同分為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四川邊茶、滇桂黑茶等。
茶中聖物 萬病之葯
悠遠歷史的傳承
茶療初起期(先秦至漢晉)
從現有文獻看,茶的發現與應用,約在周初已見記載,距今有三千多年歷史。
茶療成型期(唐、宋)
唐代出現了茶學史上的第一部經典著作——陸羽的《茶經》,本草類書籍中也出現了記載茶葉療效的《新修本草》(蘇敬等集體編著),陳藏器《本草拾遺》更提出「諸葯為各病之葯,茶為萬病之葯」。這些都說明茶療的理論與實踐在此期已逐漸成型。
茶療發展期(元、明、清)
唐宋時期,茶療在醫藥保健活動中運用更廣,引起了醫藥學家、養生學家及廣大民眾的重視,並廣為運用,至元明清時期茶療的內容、應用範圍、製作方法等,又有了新的發展。
此期記載茶療較多且較為詳細的醫籍頗多,如《飲膳正要》《醫方大成》《瑞竹堂經驗方》《日用本草》《醫方集論》《經驗良方》《本草綱目》等。
茶療成熟期(近現代)
近現代科技的進步,使得茶葉中的營養成分不斷被發現,茶葉治病的療效也不斷得到臨床驗證,茶療體系日趨成熟。尤其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茶療受到了廣大醫務工作者的推崇,一股茶療熱正在悄然興起。
別樣多姿的特點與方法
茶療的特點
1、形式多樣,劑型豐富,應用廣泛
2、配伍精簡,取材容易,費用節省
3、便於攜帶,服用方便,易於接受
4、藥力專一,性味平和,安全可靠
5、以葯代茶,劑型科學,療效顯著
6、有利於發展家庭醫療
茶療的使用方法
1、沖服
2、煎汁
3、調服
4、和服
5、含服
6、分服
7、頓服
8、外敷
飲茶科學 點點滴滴
普洱茶自古一種用曬青生茶製法,後來採用自然發酵過程醇厚而成。直至20世紀70年代才發明了人工渥堆發酵法,而此工藝在相當長時期內都作為國家機密概不外傳。因而,普洱茶的工藝一種有種揮之不去的神秘感。
茶的保健之功
1、安神除煩
2、清頭明目
3、提神醒睡
4、下氣消食
5、醒酒解酒
6、利水通便
7、祛風解表
8、生津止渴
9、清肺祛痰
10、去膩減肥
11、清熱解毒
12、療瘡治瘺
13、治痢止瀉
14、滌齒堅齒
15、療飢生精
16、養生益壽
茶中的保健成分
1、維生素類物質
2、氨基酸類物質
3、嘌呤鹼類物質
4、多酚類化合物
5、礦物質
6、脂多糖
7、糖類、蛋白質和脂肪
飲茶之基本原則
1、藥茶是由茶葉、食物和藥物組成的,它既適應一定的病症,也會對一些病症有所禁忌。因此,應對每味藥茶之前,首先要明白這種藥茶的功效,辨明病症,然後才可飲用。切不可不辨病症、不顧體質地盲目飲用藥茶而導致療效不佳或引起其他病症。
2、沖泡藥茶所用的開水,一般地說,凡是中藥粗末,宜用沸水沖泡;塊狀茶、茶劑、花、葉類宜用開水,90℃即可;速溶茶、袋泡茶用開水或溫開水均可。
3、藥茶和其他藥物一樣不是萬能的,在治療小病、慢性病、養生保健、強身健美、預防疾病方面有它的優勢,但在治療重病、危急症時,藥茶大多只可作為輔助治療。否則,將會貽誤病機。
飲茶之禁忌
1、忌用霉變的茶葉和藥材
2、茶葉和藥茶忌保管不善
3、選用藥茶方忌不根據病情需要
4、服用藥茶要注意忌口
5、忌飲隔夜茶
6、沖泡或煎煮
7、飲茶不宜過濃
8、飲茶忌過多
9、婦女三期不宜過多飲茶
10、以下病人不宜飲茶過多
動脈粥樣硬化患者,失眠患者,高血壓患者及心臟病患者,痛風患者,病後需靜養者以及甲亢、結核患者,活動性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習慣性便秘患者,發熱病人,貧血患者
專家答疑
喝茶會不會影響牙齒的潔白?
喝茶,尤其是長期喝濃茶,茶葉中的多酚類氧化物附著在牙齒表面,如果不刷牙,確實會使牙齒逐漸變黃。一般飲茶者,只要不吸煙,注意早晚兩次刷牙,而且經常吃些水果,牙齒絕不會變黃。
孕婦、兒童能否喝茶?
孕婦、兒童一般都不宜喝濃茶,因濃茶中過量的咖啡因會使孕婦心動過速,給胎兒帶來過分的刺激;對兒童也一樣。因此一般主張孕婦、兒童飲淡茶,淡茶可以補充一些維生素和鉀、鋅等礦物質營養成分。兒童適量飲茶,可加強胃腸蠕動,幫助消化。飲茶還有清熱降火之功效,可避免兒童大便乾結造成的肛裂。另外,兒童飲茶或用茶水漱口還可以防齲齒。
能用茶水服藥嗎?
能否用茶水服藥,不能一概而論。在多數情況下不主張用茶水服藥,服藥後2小時內不宜飲茶。
然而,服用維生素類藥物、興奮劑、利尿劑、降血脂、降血糖以及升白類藥物時,一般可以用茶水送服。
胃病患者如何飲茶?
胃病的種類很多,最常見的有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出血等。胃病患者服藥時一般不宜飲茶,服藥2小時後,飲用些淡茶、糖紅茶、牛乳紅茶,有助於消炎和保護胃黏膜,對潰瘍也有一定療效。飲茶還可以阻斷體內亞硝基化合物的合成,從而防治癌症病變。
本書從各類茶講起,其特徵、種類均詳細講述,再到茶的功效、茶的飲用原則等,並用大篇幅詳細介紹了各種茶療配方,內容豐富,融文化和養生於一體,兼具趣味性和實用性。
本文為《中國茶與茶療》摘選整理後的精讀筆記,不代表本平台立場和認同的觀點,如果對本書感興趣,可閱讀全書,了解更多茶知識。
作者簡介
余悅:民俗學家、茶文化研究專家。在民俗文化、茶文化和宋代文化研究方面多次獲全國、省、地區成果獎。出版《茶路歷程:中國茶文化流變簡史》《中國茶的外傳與外國茶事》《中國茶韻》等專著。
各說各話
本期主題:為了喝茶,你做過哪些不可思議的事?
您有什麼想說的?
文末點擊「寫留言」提交您的分享。


※劉強東1個月只能陪伴女兒2天,奶茶妹妹形影不離的原因令人深思,難怪能嫁入豪門!
※老公花40萬裝修新房,新中式風格精緻優雅,茶室真漂亮!
TAG: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