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信息化技術讓訓練監察有了「多維視角」

信息化技術讓訓練監察有了「多維視角」

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治軍必先治訓,治訓務必從嚴。訓練監察作為獨立於組訓者、參訓者之外的「第三隻眼」,其作用發揮得越好,越有利於糾治訓風不實、考風不正等問題,越有利於提高部隊訓練的實戰化水平。請關注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的詳細報道——

第74集團軍某陸航旅運用信息化技術提升訓練督導效能

用數據拓展訓練監察「多維視角」

解放軍報訊 周天宇、特約記者周鈺淞報道:「7××,山區飛行高度500米,低於安全標準」「9××,懸停起落航線飛行偏航角大於30度,偏離訓練航線」……近日,第74集團軍某陸航旅開展軍事訓練監察講評會,訓練監察組講評演訓中的問題有根有據、點名道姓,不用模糊語言,將以往訓練中習以為常的「小問題」逐一揪出,在官兵中引起不小震動。

「訓練監察講評『火藥味』十足,得益於打破了過去自我設計、自我評價、自我檢驗的循環怪圈。」該旅領導告訴記者,過去飛行訓練監察由機長全程負責,飛行指揮員只在講評時概略督導,監察效果取決於機長的經驗閱歷和責任心。該旅旅長姜軍打了個比方:「這就好比商場購物,如果對於商品質量只問商家不問顧客,就難以得到客觀評價。訓練監察不能單憑主觀臆斷,更需量化評估,只有細化評價指標、明確剛性標準,才能真正達到治軟治虛的效果。」

如今,該旅按新大綱要求搭建完善裝配於塔台和直升機上的信息系統,對飛行高度、軌跡、航速等飛行參數進行收集分析,使指揮台擁有「多維視角」,實現飛行訓練監察的全域覆蓋。記者看到,指揮大廳熒屏閃爍,各型直升機所處位置、飛行狀態和任務完成情況一目了然。

雖然視線之內看不到一架戰鷹,記者卻在指揮大廳感受到緊張氣氛。「7××,掠地飛行航速大於100km/h,注意減速」「9××,對地突擊俯仰角小於負30度,迅速調整」……飛行指揮員對訓練問題現場糾正,軍事訓練監察組則在旁督導。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該旅先後對訓練中的5類36個問題進行通報批評,總結梳理出20餘條合理化解決措施。

該旅還將每次訓練的飛行參數導入資料庫,建立訓練監察檔案,通過繪製餅狀圖、曲線圖等方式,直觀呈現飛行員近期訓練情況。對此,直升機一營營長段玉濤深有感觸:「無聲的監察更勝有聲的督促,每一張統計圖表不僅是前期訓練的成績單,更是下階段努力前行的導航圖。」

前不久,在該旅組織的階段性軍事訓練考核中,飛行員考核優秀率較去年上升5個百分點,失誤率則下降了7個百分點。

演訓場心得

用好訓練場上「第三隻眼」

第74集團軍某陸航旅政委 張益強

治軍必先治訓,治訓務必從嚴。訓練監察作為獨立於組訓者、參訓者之外的「第三隻眼」,其作用發揮得越好,越有利於糾治訓風不實、考風不正等問題,越有利於提高部隊訓練的實戰化水平。然而,當前訓練監察還存在部分「雜音」,如有的監察方法不夠科學,有的監察人員「有名無實」。新大綱要求突出飛行參數記錄儀、差分系統等客觀評估手段運用,就是為訓練監察「除雜提純」,使監察方式更全面、更科學、更客觀。

破冰要用利斧,除霾還需勁風。用信息化裝備量化評估代替人為主觀判斷,不僅能更多地發現訓時習以為常、戰時代價沉重的「硬傷」,還對飛行員的訓練標準提出更高要求。在實打實的飛行參數面前,飛行員只有做到地面苦練、空中精飛,真正練就過硬的空中「必殺技」,才能在未來戰場佔得先機、贏得主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戰略支援部隊某部紮實開展新一代共同條令集訓
雞蛋面坨成一團、車輛陷入沙坑……這次陌生地域的演訓過癮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