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土耳其經濟被狙擊 軍事遭「斷糧」 與美國的友誼會「翻船」嗎?

土耳其經濟被狙擊 軍事遭「斷糧」 與美國的友誼會「翻船」嗎?

原標題:土耳其經濟被狙擊 軍事遭「斷糧」 與美國的友誼會「翻船」嗎?



直播港澳台:因為一個牧師,美土「友誼小船」說翻就翻。在您看來,這對歡喜冤家真的會「分手」嗎?

特約評論員吳健:早在2016年土耳其發生未遂軍事政變開始,美土關係就一落千丈。讓土總統埃爾多安反感的是,美方不僅拒絕配合他整肅叛亂分子的行動,還有人把他的整肅形容為「民事政變」,有意無意將自己「污名化」。我們知道,重視西方,在土耳其社會是最具正當性的準則,畢竟現代土耳其締造者凱末爾的核心理念就是西方化,二戰前,土耳其眼裡的西方等同於西歐,到了冷戰,這一概念擴大到美國,而重視西方的具體成果,就是它在1952年加入北約。事實上,冷戰一大導火索,就是70年前美國把自己的核保護傘擴大到土耳其,給錢給槍助其抵抗蘇聯,雙方形成保護和依賴的關係。但國力乃至文化上的巨大差異,讓美土之間存在功利性色彩,比方說,60年代,蘇聯威脅稍有縮小,美土就會因外人想像不到的問題翻臉,比如所謂土耳其種植罌粟並走私毒品到美國問題,還有美國偏袒希臘,阻撓土耳其干預塞普勒斯希臘族政府問題,風波高潮之處,甚至到了美國會討論究竟土耳其配不配當盟國的地步,這促使土耳其重新審視並調整自己的外交,比如1965年土耳其不參加美國主導的歐洲多邊核力量計劃,防範美國把在土軍事基地用於非北約目的,從而緩和與蘇聯關係。1973年「贖罪日戰爭」,土耳其不許美軍用其基地支援以色列,卻同時開放海峽,讓蘇聯軍火船順利到達阿拉伯國家,這都大大改善了土耳其與周邊國家的關係。


從美土關係的風風雨雨看,國家利益的偏差,讓雙方在大合作框架下,不得不反覆進行激烈的衝突,從而形成各自的底線。從未來發展看,我個人看法,有70年結盟歷史的美土清楚「吵架要有分寸,合作顧全大局」,土耳其將繼續履行北約義務,在北約框架下同美國合作,但除此之外,土耳其將不承擔別的義務。至於美國,基於中東局勢的複雜性,特別是土耳其無可取代的地緣戰略地位,它也不希望這個關鍵國家遊離得太遠,不管是對抗俄羅斯還是主導中近東局勢,美國都離不開土耳其的緊密合作。因此,兩國間的不和與矛盾,不可能破壞它們的戰略同盟關係。



直播港澳台:里拉匯率的「自由落體」,讓世界各地看到美國金融霸權依然「耀武揚威」。在全球貿易形勢複雜的背景下,土耳其這類國家如何能避免「貨幣陷阱」呢?

特約評論員吳健:觀察這些年,像土耳其這樣的新興國家遭到「經濟狙擊」,往往體現為能源、糧食、硬通貨為代表的「三缺」問題,尤其是當美元這樣強勢的硬通貨一有風吹草動,就會導致自身金融動蕩,繼而傳導為全面危機。


國際經濟體系中,土耳其是個「半邊緣國家」,無論資金、技術、品牌乃至組織管理,都不如歐美髮達國家,而且它相對落後的產業結構,如果和過分的私有化、自由開放政策結合,就很容易成為國際大資本對土耳其比較幼稚的產業的掃蕩式摧毀。從實踐上看,幾十年來,土耳其為滿足加入歐盟、進入美國市場等等條件,片面地高速推進私有化改革,尤其自身國內有實力的大資本有限,因此該國大部分私有化特別是金融項目,基本靠吸引外資完成,境外直接投資頭號重點恰恰是銀行與能源兩大塊,死死扼住土耳其的咽喉。更糟糕的是,土耳其向來是進口多於出口,貿易赤字乃至外債持續激增,這都埋下災難的隱患。


事實上,由於土耳其經濟與國際經濟體系捆綁太緊,而且是固定在世界產業鏈的中低端,因此發達經濟體稍有風吹草動,土耳其便會鬧經濟危機。像1999年到2001年,土耳其連發兩次經濟危機,幾百億美元外流,各大股市交易指數暴跌。2008年,土耳其再爆金融危機,受損度遠比其他新興國家重。而每次危機後,土耳其卻不得不求助IMF、世界銀行等等,而這些機構援助的條件又是進一步加大金融、能源等領域開放自由化和私有化力度,在這一循環中,國際金融資本逐漸掌控了土耳其的經濟主權。


從這個反面教材,我們可以理解,國家經濟防線實際有三條:外圍是商品貿易、中間是實體經濟和高科技產業、核心是貨幣與金融。其中,各類金融機構是宏觀經濟的管理工具和調控工具,也是防禦外國金融攻擊的作戰平台。美國為什麼嚴防死守本國高科技產業和金融機構的控制權,秘密就在於此。


直播港澳台:鑒於美土關係惡化,就連維繫兩國同盟關係的「信物」F-35飛機都有斷供之憂,土耳其開始喊出退出北約的聲音。您覺得,這些「黑天鵝」事件的發生概率有多大?土耳其與美國的「戰火」會延燒到什麼地步?


特約評論員吳健:美土雖有利益衝突,但也存在諸多利益依賴,兩國關係不會輕易決裂。


作為唯一加入北約的中近東國家,土耳其戰略上從屬美國,是美國中東戰略甚至全球戰略的棋子,但埃爾多安政府希望自己的外交更獨立些,繼高加索、中亞之後,在中東也確立獨特的地位。去年,美國把駐以使館遷往耶路撒冷,極力想在中東樹立強人形象的土耳其高調發難,譴責的力度,反擊的烈度,不僅超過阿拉伯國家,連一向反美反以的伊朗都比不了。在美國看來,分裂的中東,最便於自己維持軍事和政治存在,土耳其的大國雄心,客觀上侵犯了它的利益,因此不時在支持庫爾德武裝問題上給土耳其「上眼藥」。


儘管土美矛盾重重,但雙方不會「撕破臉」。拋開土耳其重要的地緣戰略位置不談,在重要的國際問題上,美國也需要土耳其的配合。有著8000萬人口的土耳其,多數居民是遜尼派,是北約唯一的近東國家,在中東,無論象徵意義,還是現實意義,土耳其的作用都不容忽視。困擾西方的難民問題也是如此,如果缺少土耳其的配合,歐美將無法抵擋數以萬計的中東難民過來。不久前,美國強力壓服敘利亞庫爾德武裝撤離重鎮曼比季,就是要照顧土耳其的關切,不想讓美土矛盾無線上綱。


就土耳其來說,美國也是不可能離開的盟友。在它最關切的庫爾德問題上,美國若不默許或配合,土耳其無法放手打擊庫爾德人。作為北約國家,土耳其與美國翻臉,也等於同北約決裂。遠的不說,去年,土耳其與法國、義大利合資的歐洲防空公司採購地空導彈,這表明在防務問題上,土耳其仍有求北約,自然不會跳出美國的手心。

更微妙的是,土耳其深諳如何在美俄間踩平衡,當土美關係惡化時,土耳其便與俄羅斯交好,與其在敘利亞問題上合作,並高調宣布買俄制武器。反之,當土俄關係需要平衡時,土耳其就會大罵俄羅斯支持的敘利亞阿薩德政權,表明自己依然和美國存在相同的外交立場。


以利相交,利盡則散,美土既有合作又有鬥爭的情況,恰恰折射出中近東絕對是個讓人「燒腦」的是非之地,各方利益盤根錯節,各種利益置換隨時進行,而友誼小船也可以「說翻就翻」。


詳細內容可關注今晚(2018.8.17)10點 深圳衛視《直播港澳台》~


「正午30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直播港澳台 的精彩文章:

TAG:直播港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