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年7月推薦書單

2018年7月推薦書單

(美)史明智《長樂路》(上海譯文出版社):上海譯文社「譯文紀實」系列的又一部佳作。作者藉助於對上海長樂路上職業、年齡、階層各異的三戶人家長達數年時間的參與式觀察,書信、日記等第一手文獻資料的搜集,以及大量近乎日常對話般的非結構化訪談,還原了他們跟新中國的數十年發展歷程相同步的個人生活史的詳細軌跡。儘管借用了大量人類學的調查方法,但作者擺脫了那種把中國和中國人當成純粹的異域「他者」的慣有想像,而是儘可能地以同理心出發,記錄國家權力與政策的變遷,對於普通中國人生活的巨大影響與改變。一方面,他對於歷史上種種錯誤決策帶給國人永遠無法磨滅的傷痛並不迴避、如實記錄;另一方面,他在準確觀察當今中國的信仰迷失、物質中心、基層淪喪的諸多景象的同時,也如實記錄和評述了其取得的巨大的發展成就。這本以非虛構紀實文學形式呈現的佳作,其價值不亞於很多學術論著。

鄭天挺《鄭天挺西南聯大日記》(中華書局):知名歷史學學者鄭天挺先生在西南聯大時期長達近八年的日記彙編集,從1938年9月到1946年7月,幾乎每日必記,每記必細。其日記內容涵蓋個人讀書、教學、寫作、校務工作,業餘聽戲、會友、出遊,以及關於當時家國大事與時代變遷的詳實記錄,甚至連個人生活起居的細節都一應俱全,既體現了一位史學家的史料意識和檔案意識,也可以從中管窺西南聯大時期的學術、教育、政治和社會生態。無論是教育史、社會文化史、思想史,還是西南聯大校史和民國學人風範的研究者和愛好者,都可以從這套兩卷本大書里,找到十足的乾貨材料。

李劼人《死水微瀾》(譯林出版社):四川作家李劼人的一部小說名作,描繪的是從中日甲午戰爭到《辛丑條約》簽訂這七八年時間裡,四川成都一帶的社會生活。對於江湖袍哥和洋教教民這兩個群體的刻畫細緻入微。除此之外,對於身處不同職業和階層的女性人物心理、性格和生存狀態的描繪,也是一大亮點。作者在講述故事的同時,對於成都當時的民俗風情、地方文化、信仰狀況和社會政治氛圍,都有著極其精準和詳盡的刻畫。這樣一部作品,不只具有上佳的文學性,同樣擁有豐富的社會文化史的史料文獻價值。

(美)金介甫《他從鳳凰來》(雅眾文化&新星出版社):美國學者金介甫的一本沈從文傳記,也是海內外關於沈從文先生的最早的傳記之一。跟張新穎先生當下熱賣的《沈從文的前半生》和《沈從文的後半生》相比,金介甫這本傳記,對於沈從文建國之後的經歷一筆帶過,側重於沈從文前半生的講述。跟前者側重於沈從文個人文字的搜集、整理與解讀不同,這本傳記花了很大的篇幅,來論述沈從文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他個人的社會人際關係情況,頗有幾分知識社會學和個人生活史的視角。這種的切入角度是國內作者所不常採用的,頗有新意。與此同時,作者掌握了不少來自西方的獨特材料,而在評價沈從文的作品價值時,又將其放置在世界文學的大環境之下加以考量。因此儘管張新穎先生的兩卷本沈從文傳記已經足夠出色,但金介甫的這本傳記在今天來看,仍然有其獨特價值,對於喜歡沈從文的讀者來說,也仍然可以一讀。

(德)貝爾廷《現代主義之後的藝術史》(南京大學出版社):德國藝術史學者貝爾廷的一本經典小書,介紹現代主義之後的當代藝術特點與面向,並採取類似美國政治學學者福山的視角,探討藝術史的終結問題。全書文筆富于思辨與靈性,不乏獨到見解。本書譯者是出生於上世紀30年代的洪天富先生,曾經翻譯過韋伯名著《儒教與道教》。儘管譯者可能缺乏足夠的藝術史知識積累,但譯文至少在「信」這個層面,應該做得不錯。加上這個版本精美典雅的裝幀,值得閱讀和收藏。

胡阿祥《吾國與吾名》(江蘇人民出版社):南大歷史學院胡阿祥老師關於中國歷代國號與古今名稱研究的集大成式著作,詳細梳理各種歷史典籍與文獻資料,對中國歷代國號和名稱,一一進行仔細考證和分析。其論述過程,充分體現了義理、考據與辭章三者之間的有機統一。這樣一本匯聚了作者幾十年來研究積澱的大書的問世,不只是作者學術能力與成果的集中展現,對於溯源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建構新時代語境下的國族凝聚力與文化向心力,都大有裨益。

(英)柯律格《藩屏》(上河卓遠文化&河南大學出版社):英國藝術史學者柯律格的一本很有意思的小書,以明代藩王作為考察對象,以書畫、器物、陵墓、建築等藝術作品作為線索,詳細分析這些藝術作品,在藩王的人際網路構建、權力傳承與自我尊貴的身份認同上發揮的巨大作用。關於藝術作品的本體論述可能不足,甚至還有部分謬誤之處,但其藝術社會史的切入視角和獨到分析方法,還是很有參考價值。

葛亮《問米》(磨鐵圖書&浙江文藝出版社):旅居香港的南京籍作家葛亮的最新短篇小說集。收入其中的七篇小說,儘管披著懸疑和驚悚小說的外衣,但其內核,還是直指人性的複雜、豐富與幽暗。在營造神秘與懸疑意象方面,葛亮體現出了不俗的功力;在美食、書籍、音樂等細節元素的設置與描述上,又充分展現了其出身知識分子家庭的深厚文化積澱;而跟他之前作品一脈相承的,是文字的凝鍊、剋制與講究。值得一讀再讀的一本小書。只是友情提醒,膽子小的讀者,請不要在深夜獨處時閱讀本書,可能會影響睡眠。

潘耀昌《中國近現代美術史》(北京大學出版社):這本關於中國近現代美術史的教材,主要特色有二。一是名為中國近現代,實際上始於明末清初,終於當代,時間段的劃分方式,參考了海內外史學家的最新歷史時段分類方法;二是名為美術史,但作者的著眼點卻不在代表性畫家介紹和作品分析,而側重於從藝術社會學的角度,講述不同時期的藝術創作,與社會氛圍、時代風尚、傳播機制等之間的關係,頗有新意。當然,缺點同樣有二。一是在各個章節的分時段論述當中,缺乏系統性的藝術流派梳理與時代藝術特徵的總結,其論述顯得相對零散;二是仍然不可避免地對藝術家的介紹採取條目式的羅列,其探討的藝術與社會的關係還停留在較淺層次上,不夠深入和細化。整體而言,就建立這一階段中國藝術史的知識框架來說,仍然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薦的讀物。

張釗維《真實的支點》(浙江大學出版社):知名華語紀錄片機構CNEX的創始人和負責人之一——張釗維先生在《財新周刊》文化版上刊發的關於紀錄片的專欄文章合集,文筆簡單、直接而清晰,兼具學理性和可讀性,對於紀錄片的創作規律、華語紀錄片從製作到傳播的諸多特點,以及近年來眾多優秀的華語紀錄片作品,都有著精彩而獨到的評論。作為作者在大陸出的第一本書,希望本書可以打開一扇窗口,為相關讀者觀看作者創作和CNEX出品的優秀紀錄片作品提供指引。

(德)弗里德倫德爾《論藝術與鑒賞》(商務印書館):德國學者弗里德倫德爾的藝術史論隨筆集,所收入的三十八篇隨筆篇幅普遍不長,而文筆卻是準確而清晰,不故作學術腔而言之有物。更為難能可貴的是,作者以鑒賞家式的姿態,從容品評經典藝術作品,並對藝術史論的分析與研究方法,給出富有針對性和指導性的建議。相當值得稱讚的一部作品。

王洪義《藝術批評原理與寫作》(北京大學出版社):一本上佳的關於藝術批評寫作的指南性讀物,結合大量生動的藝術批評案例,採取深入淺出的筆法,系統性地闡述了藝術批評的基本原理和寫作方法,並且對藝術批評的寫作訓練,給出了循序漸進、具備可操作性和針對性的步驟、措施和建議。不只如此,作為學院派人士,作者還非常難得地倡導藝術批評的科學化與大眾化,對於藝術批評的過於理論化、學究化和小圈子化的傾向,給予了犀利的批判。非常值得推薦。

王一鳴《她世紀》(東方出版社):人大國際關係學院的在讀博士王一鳴在自己專欄文章基礎上形成的一本小書,聚焦希拉里、特雷莎·梅、默克爾、拉加德、克萊爾這五位當代知名的女性政治家(其中最後一位為美劇《紙牌屋》里的虛構人物),詳細分析她們的政治生涯歷程與個人性別屬性和成長經歷之間的關係,從而從一個側面,揭示出當今世界政壇,女性政治家的影響力越發突顯的深層次原因。作者的這本小書獻給自己亦師亦友的妻子,或許是得益於跟伴侶之間的親密與深入互動,他在本書中所展現出的對於女性政治家人格的豐富認識和精準描繪,都讓人印象深刻。值得一讀。

(美)桑德斯《我們的革命》(時代華語國際&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幾乎創造美國2016年總統大選奇蹟的無黨派政治家桑德斯回顧自己四十多年政治生涯的一本自傳性論著。儘管政治宣講色彩的意味濃厚,而且很多施政綱領存在為反對而反對的競選策略考量,但作為美國歷史上少有的持民主社會主義立場的政客,桑德斯在本書中倡導的很多政治主張,直接切中當代美國階層固化、權貴橫行、貧富差距拉大與族群融合緩慢的種種時弊。不只如此,桑德斯在書中對於其參選細節的詳細描繪,也足以給研究者和對美國政治體制感興趣的讀者,提供足夠豐富的第一手素材。中文版出版方對於本書的定位,個人感覺略有偏差。一位政治家的政治演說和施政綱領,作為了解當今美國的指南性讀物,可能不是特別合適。如果出於這樣的閱讀目的,相關學者的論著更值得推薦。然而將本書作為了解美國政治制度生態和美國選舉細節狀況的讀物,可能會收穫更多。

吳鉤《風雅宋》(廣西師大出版社新民說):作為關注宋代歷史文化多年的自由學者,吳鉤老師的這本新書,以幾百幅宋畫作為線索,探討這些畫作背後的宋代社會文化,涵蓋日常生活、商業文化、城市生態、民俗禮儀等多個方面。吳鉤老師並非畫家或者藝術學研究者,因此這本書當中,對於宋畫的美術本體鑒賞與分析的內容相當之少,他更多是從藝術社會學或者說圖像史學的角度,將這些畫作,視為進行社會文化分析的第一手史料加以運用和解讀。正基於此,本書儘管頂著宋畫這樣的名頭,但其實更適合宋代社會文化和社會文化史的研究者和愛好者閱讀,而對於藝術史或者美術鑒賞類的讀者來說,可能會略感失望。

符金宇《日本足球史》(新華出版社):本書詳細梳理了日本足球一百多年裡的發展歷程,從足球運動在日本的起源、傳播與發展,到足球體制的演化變遷,從職業聯賽的創建與興盛,到日本國家隊的技戰術風格形成過程和在歷屆世界盃上的表現,關於日本足球發展史的方方面面的內容,在這本將近600頁的大書里,都可以找到相關論述。不只如此,本書還詳細介紹了日本足球的發展,跟日本政治、社會、文化變遷之間的互動關係。這樣一本資料翔實、框架清晰,並且具有濃厚問題意識的著作,值得推薦。而本書對於中國足球的參與者、關注者和掌舵者來說,也非常具有借鑒和參考意義。

(本書單所收書目,全部來自蓑翁在七月份讀過,並且評星在四星或以上的人文歷史類書籍,點評僅代表個人觀點,供書友們參考。)

如果對本文感興趣,歡迎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這裡是:蓑翁論書,微信號:wengonbook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蓑翁論書 的精彩文章:

TAG:蓑翁論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