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熱浪來了,北極海冰還好嗎

熱浪來了,北極海冰還好嗎

在中國第九次北極科學考察中,海冰觀測是考察的重點內容之一。今年全球多地的高溫天氣會導致海冰加速消融嗎?北極還有多少海冰?海冰消融又會帶來哪些影響?針對上述問題,新華社記者專訪了中國第九次北極科學考察隊首席科學家助理、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研究員雷瑞波。

局部高溫會導致海冰加速消融嗎?

今年夏季,全球多地出現高溫現象,北極圈內的一些陸地地區也難逃熱浪侵襲。人們不禁猜測,局部地區的高溫天氣會導致北冰洋的海冰加速消融嗎?

對此,雷瑞波表示,科學界普遍認為,全球氣候變暖是導致近年來北極海域海冰覆蓋面積減少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今年局部地區的極端高溫天氣是否直接導致海冰減少,還有待觀測和研究。

「從目前的海冰狀況來看,位於大西洋扇區的海冰向北退縮明顯。例如,中國北極科考站——黃河站所在的斯瓦爾巴群島還有格陵蘭島北部等地區的海冰退縮明顯。」雷瑞波說。

他表示,這些地區的海冰退縮較大,有可能與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地區和北歐海在今年7月持續受到高壓控制、氣溫異常偏高有關。除氣溫外,還有多個其他因素會引起海冰的消融。另外,夏季海冰的消退程度還取決於冬季海冰的生長量。「因此,需要開展更多的觀測和研究,才可以最終得出結論。」

北極有多少海冰?

雖然今年的北極冰情還有待觀測,但近40年來,北極海冰快速減退,是地球表面發生的最顯著變化之一。北極海冰的快速變化成為北極科考的重要內容之一。7月31日,考察隊正式進入冰區,開始觀測海冰。

雷瑞波表示,從考察隊觀測到的情況來看,今年夏季楚科奇海冰情與2016年夏季相當。「目前來看,我們所觀測海域的海冰處於近幾年來的正常水平,海冰面積和密集度也沒有明顯減小。」

從北冰洋的整體情況來看,雷瑞波說,截至7月31日,北冰洋海冰覆蓋範圍達到了自1979年以來的第四低值,只比2007年、2011年和2012年同期高。

「北冰洋海冰覆蓋範圍年最小值一般出現在9月中旬,因此,今年北極海冰(覆蓋範圍)是否會出現歷史最低值還取決於未來1個月的天氣。」雷瑞波說。

歷史上,北冰洋海冰覆蓋範圍最小值出現在2012年9月,為341萬平方公里。

海冰有哪些作用?

在陸地上,植物花期的提前或延後,是所在地區氣候變化的一個佐證;在海洋里,海冰減少或增加,也是所在海域氣候變化的一個體現。

雷瑞波說:「海冰對氣候變化非常敏感,上層海洋或大氣氣溫的變動會直接影響海冰融化或生長。海冰增多或減少容易觀測,因此成了識別北極氣候變化的『風向標』。」

「海冰還是北冰洋氣候的『調節器』。」雷瑞波說。在夏天,海冰通過自身消融吸收太陽輻射和熱能,可以緩解夏季北冰洋地區的升溫;在冬天,海冰通過自身「生長」,釋放熱能,可以緩解冬季北冰洋地區的降溫。雷瑞波表示,鑒於北極在全球氣候變化中的重要地位,直接體現北極氣候變化的北極海冰也成了全球氣候變化的「風向標」。

海冰消融將帶來哪些影響?

鑒於全球氣候變暖,北極海冰呈現消融趨勢。假如海冰繼續消融,會帶來哪些影響和後果?

據雷瑞波介紹,海冰加速消融,海洋反射太陽輻射的能力減弱,上層海洋吸收了更多的熱能,導致北極氣候以全球水平約兩倍的速度變暖。「也就是說,如果全球氣溫平均升高2攝氏度,北極地區的氣溫或將升高4至5攝氏度。」

他表示,北極海冰減少會通過一系列的反饋作用,誘發北極海洋、海冰、大氣系統快速變化。

海冰的減少還會對北極的生態系統構成威脅,產生海洋酸化和永凍帶污染物大範圍擴散等重大環境問題,影響海洋生物可利用的光合作用總量,影響大型哺乳動物的生存環境。

更為嚴峻的是,海冰變化不是孤立事件,而是一個導火索,或將引發全球海洋和大氣的一系列變化,如影響大洋環流和北半球西風帶強弱等。

(據新華社「雪龍」號8月7日電 )

(方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