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經典:「現代新聞攝影之父」教你幾何構圖法
GIF
你
見過這些照片嗎?
布列松鏡頭裡的世界
瑪麗蓮·夢露
1961年攝
以上這些經典照片,均出自攝影大師布列松之手。
說起攝影,你不得不知道布列松——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1908-2004)
法國人文攝影家
被譽為「現代新聞攝影之父」
偏愛黑白攝影,鍾愛徠卡相機,反對裁剪照片與使用閃光燈,創辦瑪格南圖片社。他提出的「決定性瞬間」理論影響了無數攝影人。
1947年春,布列松和其他幾位攝影師組建了著名的瑪格南圖片社,許多經典的攝影照片都出自這裡。
你或許還不知道布列松和他的瑪格南圖片社,但你總能從各種地方看到他的照片。
布列松的照片主題既有描繪歷史性瞬間的,也有關注社會細微之處的。他說:
「在攝影中,最小的事物也可以成為偉大的主題!」
他與他的徠卡相機共同見證了20世紀諸多歷史巨變,如西班牙內戰和巴黎解放等。他也因此而被稱為「二十世紀的眼睛」。透過這些照片,我們如同親歷變遷。
三個柏林人站在高台上眺望柏林牆那邊
絕妙的構圖
從他的照片里,我們感受到了畫面的美感以及人物的情緒,布列松的構圖最令人驚嘆。
布列松在構圖時會將周圍所有的東西都考慮進去,包括主體,背景,光影等等,從而形成他滿意的構圖。他認為的好的構圖方式是「幾何構圖」,也就是利用各種幾何形狀完成構圖。我們不妨通過他的一些經典作品感受一番。
對角線構圖
對角線或斜線構圖使畫面富有動感和生命力
黃金螺旋構圖
黃金比例構圖,帶來視覺享受
主從關係
用前景凸顯主體,加強背景縱深感
善用自然框架
將拍攝主體置於自然的幾何框架中,更有意味
善用引導線
用幾何圖形和線條來增強視覺感受、引導視線
善用光影
光影的明暗對比能突出主題,使層次變得豐富
「決定性的瞬間」
只有絕妙的構圖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等待一個正確的「時機」,即所謂的「決定性瞬間」。布列松懂得把握時機,在對的地方等待對的人或事物來完成他的畫面。
「決定性的瞬間」(the decisive moment)是布列松1952年在他的攝影集《決定性的瞬間》中提出的攝影美學觀念。1957年,他接受《華盛頓郵報》採訪時說,
「拍攝的那一秒是個充滿創造力的瞬間,
你所構建和表達的是生活本身所提供給你的,
並且你必須憑直覺判斷何時按下快門。
按下快門的那一瞬,
便是攝影師所創作的,哦......是的,
就是那一瞬!
一旦你錯過,它將不復存在。」
布列松不喜擺拍,他的攝影作品總是抓拍得剛剛好,令人讚嘆不已:
巴黎聖拉薩車站後方
這是布列松抓拍作品的代表作。在前景中跳躍的男子與背後海報上跳躍的女子相互呼應,相映成趣。
偷看?布魯塞爾
圖上的兩個男子透過縫隙偷看街頭演出。亮點是這個男子一瞬間的警惕的眼神,讓畫面充滿了故事感。
買酒歸來的孩子
布列松捕捉到了買酒歸來的孩子十分自然、真實的情緒。用虛化的街景和女孩子們稱讚的眼光突出了他得意的神情。
漁網
照片中漁網的動態很好地詮釋了「決定性瞬間」這一概念
布列松認為攝影就應該捕捉生活中的原始風貌。所以,他把真實、運動和生命帶給了攝影,賦予了攝影作品新的生命和靈魂。
跟著大師學攝影
若想拍出「大師級」的攝影作品,不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跟著大師學著如何攝影。
首先,如果你不知道可以拍什麼,不如換個角度,試試關注小人物。
1936年·英國喬治六世加冕典禮
1936年,在英國喬治六世舉行加冕典禮上,布列松另闢蹊徑,將鏡頭對準躺在報紙堆里入睡的小人物。他由於深夜出來「佔座」,熬得又困又累,在典禮開始之前就已經睡過去了。像這樣日常卻富有情趣的視覺表現,是布列松所特有的風格。
其次,我們可以跟布列松學習他的幾何構圖法。
在拍攝之前,我們需要先構思好被攝物在畫面中的位置,運用起上文所說的幾何構圖法,適當運用自然框架、引導線、光影等。
1933年·西班牙安達盧西亞
光影交錯,讓畫面充滿了層次感。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觀察和等待。
為了完成你腦海中的完美的構圖,抓拍到那個難忘的瞬間,你需要經過耐心的觀察和等待。你要相信,美好的事物永遠值得等待。
1932年·法國耶爾
這一輛路過的自行車恰到好處,為畫面增添了生機。
對於如何才能拍到好的照片,他曾說:
「你拍的前一萬張照片一定是最糟糕的。」
大師之所以能夠成為大師,絕不是因為一兩張照片拍得好而已。在那個瞬間來臨之間,你需要先通過反覆的練習準備好,才能把握住這個完美的瞬間。
- END -


※每一張好圖的背後,都有一個讓人心疼的攝影師
※遊戲和攝影,你選一個?
TAG:人民公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