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茶中自有詩泉涌,茶中自有俏佳人

茶中自有詩泉涌,茶中自有俏佳人

點擊「安徽新儒文化」有驚喜哦

《吃茶記:一半成都一半茶》

與茶相遇,得見人生波瀾壯闊,茶之道,看盡生活之千百風流。茶里乾坤,說不盡的情味。

乾為天,坤為地;上浮者輕且清,下凝者重且濁,茶里乾坤,不外如是。

茶文化在於提供精神的享樂。對日常飲茶的書寫,豐富多彩,茶之哲學也隨之誕生。在這部文集中,對日常生活中的飲茶予以多樣書寫、敘事,旨在探索當下都市人的心理狀態,浮華時代,飲一杯茶,嘆人生之千滋百味,百感交融在其中。

本文字數:約2100字

閱讀時間:6分鐘

詩人與茶的相遇

成都是一個愛茶的城市,不管職業如何,大都喜歡喝茶,泡茶館的人並不在少數。詩人和茶的相遇,總會發生奇妙的故事。

詩人何小竹曾說:「我曾經寫過一篇《明清茶樓》的小說,老茶客們很多都是詩人,都把明清茶樓當作辦公、接待作者、吃午餐睡午覺,還有泡粉子的地方。為什麼成都茶館的椅子和其他地方的椅子不一樣,它是那種整個人都可以躺下去,並且躺得很深的椅子,這些書商們吃完面,就窩在椅子上睡個午覺。下午三四點的時候就開始到處約人,因為晚上這頓飯還是要講究點,要約人出去吃,這整個過程基本上就是那個年代不少成都人的真實生活寫照。」

他所說的是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成都茶館風景,這道風景在今天依然是迷人的。

《河畔》里,詩人胡馬寫道:

落日下/鵝卵石臉龐被塗上溫暖的橙色/一隻白鷺將倒影投入流水的懷抱/它的自由/難以超越身邊紛披葦葉的寬度/直到體溫漸漸與茶杯接近/塵世的壯闊風景被蒼涼吹滅

有一首名為《和張哮、盧棗在紅瓦寺喝午夜茶》的詩里,記錄下了喝茶的場景:

紅瓦寺。九眼橋。望江樓。/遙遠的鐘聲被過往的車輪代替/府南河裡也沒有了漁舟和畫船/對岸工地燈火通明/塵土一群群越江飛來/撲向薛濤井、街道、書籍、呵欠/已經習慣了的肺和已經麻痹了的呼吸/而杯中的茶已經由濃漸淡/「可惜好茶不經泡啊!」/「是啊!是啊!頭道水,二道茶嘛!」

茶在成都人的生活里所扮演的是日常小景。有味,卻需要慢慢地品。張衛東在《我的成都詩生活》里記錄下了喝茶的許多片斷,詩人的茶聚,常常是從下午開始。在散花樓喝茶:「城裡人假日出遊、去登山/去郊外的風景中看風景/而我就在風景的後頭/看他們離去時掀起的塵埃。」在培根路上喝茶,已經是十年前的場景,回憶起來,好像就在昨天一樣:時代的青年好不自在。文化呀!他的牙巴咬了五下。紙煙們列隊出發了,靚女們有時也來歇歇腳湊湊熱鬧。偶爾還有西洋景咧。談興更濃了,打頭卻不一樣。他們多幸福,他們是沿著人行道走過來的。這條路他們熟。院子太小,茶桌擠茶桌。晚飯後又上了啤酒,喝少了他不幹。「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他心裡煩,就動用了激動的肝。遭人白眼,惶惶不可終日。啟酒瓶蓋兒,撞碎了瓶子扎破了手。看子夜血染紅了詩歌半邊天。他建議賭,結果全輸了。「集子已經印出來了。」從川大工會活動站出來吃晚飯再移師這裡。幾個月後,那裡便與時俱進地被夷為平地。他凄然地搖了搖頭,看幸福的大幕緩緩落下。

外地詩人對成都茶館的生活十分羨慕。江西詩人程維《一個外地人想痛痛快快地去一趟成都》:想去泡成方都茶樓,痛痛快快地和朋友擺一次龍門陣。龔純的《桂湖暮晚》:我們國家西南的人民愛好遊園、啜茶、擺龍門陣和摸麻將;也愛飲二兩小酒,指一指西天/假如月亮在天上/彷彿就有了自己的朋黨。

在另一首《去年八月在成都》里說:

酒喝得實在沒什麼意思啊/倒在沙河邊的茶攤上半天日子/一動不動/意趣闌珊

詩與茶,好像是一對姊妹花,由此延伸出來的生活景象,豐富多彩,有時僅僅是從詩歌里想像一下,似乎也醉了。

絕代有佳人·絕倒

今天乃傳統之小年。成都陽光燦爛。這段時間的天氣溫暖得不大像冬天。

林趕秋兄約著聚會,只因他最近出版了新書《絕代有佳人》。算是一個小型的交流會,稱為雅集也無不可。

這個聚會從去年秋天就在約,因書遲遲沒有出來,聚會就改了又改。地點定在東風大橋附近。於是,先去冉雲飛家裡坐坐,同到的還有詩人杜均,以及林兄的表哥。幾個人坐在一起,喝茶聊天,不亦快哉。

話題從《絕代有佳人》開始。林兄說起寫此書的故事,佳人當然有故事,一一梳理出來,也有意思。茶是普洱茶。我因頭一天晚上喝酒太多,顯得有幾多疲憊,只好坐在旁邊聽一聽故事。

茶與佳人,向來是文人抒情的主題。如今的文人多不是妙人,無法更優雅地解讀佳人。如此,讀一讀相關的小品,看一看女子風情,也就有意思了。這讓人想起時下的風塵世界。

這樣小型的雅集,要緊的是大家可隨意發言,而不是人多,熱鬧,卻連發言的機會都沒有。茶喝得淡了,時間已接近中午。幾個人下樓,到旁邊的一家小飯館吃飯。無須酒,似乎所有故事都在其中。

詩酒風流,固然是讓人羨慕的事,這隨意的聚會,也似有了更多的涵義。

喝茶的場所,無須區分其是否高雅,而是跟對的人喝茶。青茶一杯,閑談,也有意思。那是心有靈犀的感動,雖細微,卻讓人懷念。

這樣的情趣,似乎也在越來越淡化。某次,跟朋友坐在豪華的茶樓里,喝茶聊天,忽然就失了興緻,原來還有彼此可分享的故事,三言兩語,就沒有對話的可能。曾經連床雄辯的故事,已成過眼煙雲,平時所讀的書太少,以至連對話都顯得有些老套。

如此喝茶一兩次,就漸漸地疏遠了。

某次,去西安遊玩,聽萬邦圖書城的魏紅建說起成都的詩人喝茶,無須語言交流,在河邊一坐就是一個下午。說發獃也成,說無聊也成。總之是在簡單的喝茶過程中體味出一種意境。不過,在不解的人眼裡,怕是被稱之為神經病吧。

要我說,禪意,與這輒幾近之。讓人直呼絕倒。

熙熙攘攘的茶館裡,時常是人聲鼎沸,打麻將、鬥地主是常見的風景。清凈一點的地方,且適宜於閑聊,也是茶館裡難得的一景。在茶館裡,讓人絕倒的事,似乎也越來越少啦。

小茶館,大世界。

只是有時候我們無法通過想像在這不同的空間里穿越。因之,也就難以體味出獨特的人生:茶里,一片落葉,飄過。如此的體驗,大約需要在秋天的銀杏樹下才能收穫得更多一些吧。

未完待續…

01

作 者:朱曉劍

出 版 社:花山文藝出版社

I S B N:978-7-5511-3910-6

裝 幀:平裝

定 價: 49.80元

作者

朱曉劍,書評人、作家,成都文學院簽約作家,曾在《成都客》《舍客》等報刊任編輯、主筆等職。在《海南日報》《今晚報》《信息時報》《春城晚報》《汽車生活》《安慶晚報》等十餘家媒體開設閱讀、美食、生活等內容的專欄。書評作品在《南方都市報》《新京報》《羊城晚報》《出版人》《出版廣角》等多家媒體刊發。並出版作品有《寫在書邊上》《舌尖風流》《杯酒慰風塵》《書店病人》《微閱讀》等書。

「新書預約」欄目正式上線啦!

關注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海底撈歐洲第一店即將開業,竟然還賣茶具!
循環往複的五行與茶

TAG: |